西汉的成纪县治,在今天甘肃静宁县的治平乡刘河村。从那以后,成纪县因地震等原因,至少迁移过三次,但大方位没有改变,基本都在今天的天水与平凉交接处。那里是中国大姓李氏的发祥地。据统计,成纪李氏的后裔中,先后出过帝王二十五人、宰相二十九人、大将军五十二人、王公侯五百一十多人;影响较大的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将近二十位,太守、刺史、知府、进士、举人等不胜枚举,被正史立传者超过六百人。
成纪李氏的辉煌,开始于李崇。先秦时他曾任陇西郡守,李氏从此与陇上结缘。李崇的孙子李信担任秦国将军时,单兵追击燕太子丹,以勇气而重于秦始皇,后被封为陇西侯。李信的曾孙李尚曾经担任成纪令,在成纪孕育出名将李广。从那以后,李氏家族以成纪为根据地,迅速繁衍壮大,到南北朝时已成举国望族。成纪李氏最有代表性的人物,首推李广,身经百战,所谓&ldo;飞将军&rdo;;其次是西凉王李暠,称雄西凉,割据一方,李氏因此越发兴旺;第三是李渊、李世民父子,他们缔造的唐朝,国力强盛、疆域广阔,使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文学家则首推李白。其贡献与影响,怎么说都是狗尾续貂,显得累赘多余,&ldo;李白&rdo;二字便可统冠全局,通行世界。
白起的后人中出了白居易,李广的后人中则有李白。白起爵位高,李白影响大,可谓相映成趣。李白死于安徽当涂,由其族叔李阳冰安葬。李阳冰收集整理李白的作品编成《草堂集》,序文中说:&ldo;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九世孙。&rdo;李白在《赠张相镐》中更是直接这样表白:&ldo;白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攻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rdo;直接指认李广为先祖。
当然,诗人的话不能全信。在他笔下,诗与信史界限未免模糊。他的真正意图,恐怕也是&ldo;言在此而意在彼&rdo;,想跟唐朝皇帝拉本家套近乎。
陇西向来是李氏郡望,所谓&ldo;望出陇西&rdo;。但这并不能表明,李白就是李广的后代。这种可能性很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可能性,而在于这种行为本身:李白为何一定要认李广为先祖?即便跟皇帝攀亲,也有众多李姓显赫人士可供选择,并非只有李广。
第3节:百战将军难封侯(2)
这一点与本文可谓不谋而合。
李广的事迹第一次见诸史册,是汉文帝十四年,即公元前166年。这一年里,匈奴大举攻入长安北边的重要关隘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加入抗击匈奴的洪流。他箭法神奇,杀死和俘虏了不少敌军,因功升为中郎,被选来侍卫皇帝。跟随文帝射猎时,他多次格杀猛兽,文帝因此大为惊叹:&ldo;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何足道哉!&rdo;
大概就是这句话,引发了李广的无限遐想。从那以后,马上封侯就成了他毕生的焦虑。
景帝即位后,李广在老家当官:陇西都尉。就是陇西郡的郡尉,主管该郡军事。景帝时将原来的郡尉改称郡都尉,并且独立设署办公,分治一方。不久,李广又改任骑郎将,专门统帅骑郎。七国之乱时,他以骁骑都尉的身份,效力于周亚夫军前,在昌邑城下一战扬名:激战中他奋不顾身,一举夺下叛军帅旗。梁王刘武为笼络人心,要授予他将军印。当时李广还不是将军,因此这颗印信对他充满了诱惑。他一时把持不住,忘记了双方的身份‐‐他是朝廷军官,而梁王一直觊觎大位,景帝对此颇为警觉‐‐接了下来。因为这个缘故,平叛之后论功行赏,他功过相当,一无所获。这是李广第一次与侯爵失之交臂,也开始了他&ldo;数奇&rdo;的一生。
几年之后,李广出任上谷太守。虽然郡守与郡尉的俸禄都是两千石,层次还是升了半格。上谷的郡城在哪里呢?南距今天河北怀来县的大古城村不过两里路。如今那里还残存着部分遗址,有大小二城,彼此相连,所谓沮阳,也称造阳。上谷郡是燕国北长城的,自然也就成了汉军与匈奴争夺的前线,李广与侵略者动不动就要较回劲。典属国公孙昆邪因此上书景帝:&ldo;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这样下去,恐怕他不能长久!&rdo;
公孙昆邪这个建议看似猫抓耗子,其实基本也可算分内职责。因为典属国这个两千石的官职主要负责外交。当然按照当时的情势,应该叫做管理少数民族事务。与李广作战的匈奴,就归他管理‐‐管到管不到、别人服管不服管另说。上边一听,觉得有几分道理,就将李广调任为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鱼河堡)太守。从那以后,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所有与匈奴接壤的边郡,都留下过李广的足迹。
后来匈奴入侵上郡,景帝派中贵人‐‐宠信的宦官前往前线,跟随李广实习兼督军。有一天,那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出猎,路遇三个匈奴人。这个不知深浅的家伙,欺负对方人少,想顺手捞一把,回去也好看,就下令攻击。结果呢,汉军虽然人多,但却近不了身:那三个匈奴人张弓搭箭,将宦官的随从骑士全部射死。此时中贵人才明白打仗这事不好玩儿,赶紧转身逃命。虽是如此,他还是中了一箭,所幸小命没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