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果小说

玫瑰果小说>刘瑞明文史述林 > 太原方言的词缀系统(第2页)

太原方言的词缀系统(第2页)

并没有相反对比(程度不深、舒服)的格式,“冻”“挤”“热”“累”,这些本不是舒服的,无须另用后缀表示。“底”就是“的”,结构助词,绝对不可能构成词缀。是把趋向动词“来”重叠而表示加强语气。因而不是后缀。

253塌咧:动词后缀,表示程度加深,有“……透了……很”的意思,通常表示情况糟糕。误∽|篓∽(糟糕透了)|累∽|饿∽

但“……透了”、“……很”就不是后缀,可见“塌咧”也不是。“塌”也不能表示程度加深,应是把“塌”再换成同义词“倒”。累倒了,自然是非常累。“咧”是语气词。

256擦:动词后缀,表示液态物四溅的样子。糊∽(糊得四处都是)|溅∽(溅得四处都是)

抹∽(抹得四处都是)

“擦”字标同音代替号,即不是本字。它应是对同音同调的“彻”字的写别字。彻,就是通,就可指四处都是。可见“表示液态物四溅的样子”的解释也是不妥当的。太原方言词带这种“擦”字的还有。如:烂零圪擦、冰凉不擦、冷冰不擦。都与四溅、四处都是的意思无关,而正是表示程度甚。

268……不楞兴:形容词后缀,含有令人不舒服的意思。闷∽傻∽。

但全词典也仅只有这两个词中含“不楞兴”,就必然不是后缀。应把“不”分开,它实际是中缀(参见后文)。“楞兴”实际是“愣性”的别写:秉性愣。因而与“闷”“傻”构成复合词。

268……不悻悻:形容词后缀,含轻视厌恶义。傻∽呆∽

应把“不”分开,它实际是中缀(参见后文)。“悻”实际也是“性”的别写,所以不是后缀。

298忽:1前缀,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来回的意思。∽拌∽颤∽喘。2后缀,用在动词后面,表示稍微随便的意思。拌∽晾∽晒∽洒∽。

“忽”并不能表示来回的意思。拌”“∽颤”中应是动词,活动的意思。即与“∽老:晃动”、“∽抖:抖”、“∽口:专指人或动物多余的肉颤动”、“∽挑:挑拨”等词中相同。而“∽喘”中应是“呼”的别写。也不是后缀,“拌等词中应是表示短暂、少的意思。即“一丝一忽”的忽,所以表示稍微随便的意思。也绝对不可能同一个字既是前缀,又是后缀,而意思不同。

《忻州方言词典》:忽:前缀。1只起表音作用,本身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一般用在动词前面,构成动词、象声词和四字格成语。∽颤(颤动)∽闪(闪动)∽咚(形容重物落地的声音)。2带有副词性,常加在单音节动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的反复性,含有“连续”的意思。∽搅(连续搅动)∽颠(连续颠簸)∽悠(不停的悠动)。按,这些“忽”字都还是指活动、动荡。既不是只表音,也不是指连续,因为也可以说:∽搅一下。请看《现代汉语词典》:“忽闪:形容闪光。闪光弹∽一亮,又一亮。忽悠:晃动:旗杆叫风吹得直∽渔船上的灯火∽∽的。”也请看《汉语大词典》“忽闪”“忽悠”“忽扇”条,此处例略。而“忽通”“忽隆”“忽搭”都是象声词,从没有说“忽”是前缀的。它们与“忽咚”中的“忽”,实际是“忽然”的省说,而与单音节的象声词“通”“隆搭”“咚”缩合成双音节词,一般只视为象声词。

267不:词缀。和其他语素可以构成名词。∽篮(无梁的篮子)肚∽脐(肚脐)但“不篮”中是记音别写字。各地方言此词中的“篮”字相同,而第一个字的读音往往不同而字也不同。《忻州方言词典》作“撂菜扑篮子”。《乌鲁木齐方言词典》《银川方言词典》作“笸篮子”。元曲中则有“薄篮、蒲篮、孛篮”等写法。陕西甘肃方言或也说“不篮”。而“肚不脐”中应是“脯”的音变。该词典“不洞:小坑”“不沓:量词,大片似乎也认为是前缀。但前者的“不”也应是“脯”的音变。以小而浅的肚脐比喻小坑。后者则是“铺沓”的别写。《万荣方言词典》:“一铺沓:许多。”

《忻州方言词典》:不:前缀。只起表音作用,本身没有具体意义。可以构成动词、量词、象声词和四字格成语。∽淹(液体溢出来)|∽摊(把堆状物摊平)|∽(根)|∽溜(排)|一∽溜房i∽咚(磕头的声音)|∽铃∽来(来回摆动)|黑∽兴兴(黑糊糊)。按,“∽淹”实际是“潜衍”的理据。“一∽溜房”实际是“一铺溜房”的理据。“铺排、铺叙、铺展”的铺。“∽摊”就是铺摊。象声词budong、butong、pudong、putong之类,两个音节都是模拟自然声音。由于不同方言而有声母送气与否的差别,无所谓前缀。如果说太原话“不咚”中是前缀,那么一般写成“扑通”或“噗通”而载入《现代汉语词典》的,“扑”与“噗”也是前缀吗?

说“∽铃∽来”中的“不”是前缀,即“铃”与“来”是词干,表示“摆动”的意思,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其实“∽铃∽来”就是对“摆”字作类似反切分音,但又增加个声母。即由“摆”的声母l而变成“不”字,并且再重复一次。把增加的声母l变成“铃”。把增加的声母l与“摆”的韵母ai拼合成“来”。可以对比,该词典说“不烂”是“绊”或“拌”的分音词。显然“不”是从“绊”或“拌”的声母b而变来的。而给韵母an又增加声母l,而拼合成“烂”。至于“黑∽兴兴”中的“不”则是中缀。解释者竟然不考虑把第二音节的字说成是前缀是多么的出笑话。还剩下一个“摞根广,但这样的词义解释又是错误的。请比较该词典:“不摞子:木棒。”“不摞:量词,枝。专用于卷烟。”对“摞”字标同音代替号。试问:对“摞”字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该写哪个字,又怎么知道“不”字就是没有意义的前缀呢?笔者认为:“不摞”应该是“棒”的分音词。即由声母变成“不摞”,把增加的声母与韵母拼合成lang,因忻州话“浪”、“狼”都与“摞”字同音,而用了“摞”这个字。再说细致点,该词典并没有“摞”字词条,也再没有由它组成的词,是个生僻字,本不该用这个字。

二、词典遗漏的词缀

一方面上述那些被认定的词缀都是不能成立的,另一方面又对许多真正的词缀不知而被遗漏了。

(一)动词、形容词前缀“曰”

277日怪:奇怪。旧捣: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日脏:脏旧能:善于计算旧哄:欺骟旧噘:破口骂。

可比较北京方言,日咕:乱扔乱放;瞎吃;摆弄旧嚼:诽镑|日弄:乱弄|松头日脑:无能。又如《忻州方言词典》:“日:前缀,用来构成动词或形容词,大多含有贬义。”动词有:日哄旧噘|日鬼旧迷捣鬼旧撩。形容词有:日死促活|日粗猴|日怪|日脏旧玄旧能旧凶旧恶旧出海怪。

二、动词、形容词后缀“巴”

48拉巴:1辛勤抚养。2扶助;提拔|17稀巴烂|257涩巴巴|290精八:精干利索i246红八八:红得可爱。因为不知是词尾而别写成“八”,《万荣方言词典》:“利巴:外行。”按,“利”是“戾”的别写。也有“涩巴”“急急巴巴”词。

(三)动词后缀“拉”

252耷拉|250拨拉|251摸拉=泼拉:摸挲|168划拉。

《万荣方言词典》:“布拉:翻动;拨弄。”两字都标同音代替号

北京方言的例词如:扒∽:拨动|别∽:瘸|拨∽:拨动|叉∽:叉开|搭∽:下垂|叨∽:唠叨|提∽:提起|塢∽:揽取;吃|客∽:腰弯曲|数∽:责备|划∽:划动|劐∽:劐开|和∽:搅和;捣乱|撇∽:嘴撇;脚撇。

(四)名词、形容词后缀“道”

说道:名堂|23妇道人家|75面刀刀:(食物)水分少而不脆。

按,因为不知是词尾而别写成“刀”,反而标同音代替号。可对比普通话中人们最熟悉的这种构词是“味道”。北京话“道”还可以是形容词后缀:忙∽、忙忙∽∽:忙乱|筋∽:食品有韧性;老人身体结实;言语恰到好处|神∽:异乎寻常;精神伶俐|邪∽:奇特|磨∽:话烦琐|冲∽:有魄力,有创劲|魔魔∽∽:疯疯癫癫|外∽;见外|王∽:性剧烈;霸道|张∽:操心;浮躁|棍∽:服装挺脱。

《万荣方言词典》:“虚虚叨叨:形容人虚假。”就因为不知是词尾而别写成“叨”字。虚假不完全是说话,行为做事也有虚假的。《忻州方言词典》:“顽道:1柔韧。2顽强。”对“道”字因为不知是词尾而误标同音代替号。

(五)动词后缀“搭”(“打”)

284趺打|293輔打:用手指点|258磕打|283諞打|264戳打|144敲打|210崩搭。这些词的词义与“搭配”或“打击”没有丝毫关系。只能是词尾。

后缀“搭”常常被异写成“达”。如《忻州方言词典》:磕达、礅达、抖达、掴达、捣打、戳达。

(六)指人的名词后缀“生”

哭哭生:爱哭的人|146小后生:男娃娃|206双生生:孪生。按,可对比普通话中最熟悉的词如:学生、先生、医生。贵阳方言,“男生”、“女生”,各指男性、女性,不限于男女学生。是很典型的例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