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方言词缀系统研究的薄弱
词缀涉及词的构成方法、语素意义的虚或实、用字的正误、准确简明的解释词义等多方面的问题。普通话词缀与方言词缀往往又有异同对比,可以互相参照。而词缀的研究又是比较薄弱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所有的分卷的一个共同优点,是比较注意收录附加式构词,既把它们纳入附录的《方言义类索引》的《附加成分》中,又在词条正文中明确指出是何种词缀。但是开创之功不易,这方面的研究仍然筚路蓝缕,问题与失误多有,代表了对词缀研究的混乱与薄弱。《太原方言词典》在这方面有代表性,值得再作细致准确的复核而纠误。
《太原方言词典》附录的《方言义类索引》的《附加成分》共有71个,都不区分是哪一种附加成分。而在词条正文中相对定为词缀的共有24个。但有正确与错误两类。与普通话或别的方言相同的仅4个,是正确的词缀,但在论述方面也有不当之处。下面先引录词典的条文(数目字是该词条在词典中的页数),笔者再作申说。
10第:表示次序。∽一,∽二,∽十
128老:前缀,用于称人、排行次序、某些动植物名:∽王,∽三,∽虎,∽玉茭子。
53家:后缀:a)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或那一类行当:女人∽,姑娘∽,交电∽,百货∽,副食∽。b)用在男人的姓名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老张∽,秋生∽,老三∽
按,“老”可以缀在某些植物名前,是其他方言与普通话所没有的,就应详细而具体。但举例却只有“老玉茭子”一词。而又没有“老玉茭子”词条,只有“玉茭子:玉米”词条。另有“老榆树:树的一种,叶子卵形,花有短梗”一个词条。其中的“老”很像没有意义,但词典却不说是前缀。这令人怀疑“老玉茭子”究竟是不是植物的专名,“老”是否可以缀在某“些”植物名前。如果仅是特殊的孤例,就必应该明确说明。
“老张家”指他的妻子,也是与普通话不同的。“外路家:外地人。”“北路家:山西西北人。”“前家家:前妻所生子女亲家。”这几个词中的“家”也应是这样的后缀,也有方言特色。“百货家:以销售衣着、器皿和一般日用品为主的商店。”“副食家:调和店。”而词典中“家”可以表示“那一类行当”的词条仅此两个,而没有“交电家”词条。大量表示“那一类行当”的词条,如:绸布店、商店、车马大店、旅店、瓷器店、文具店,等等,都没有后缀“家”。可见也是个别性的例词,应该说明。
八吼:形容词后缀,含厌恶的意思:傻∽,咸∽。
这种格式中的“了”,在别的方言或写成“里”,即是中缀。而“八”的数目无所指,实际是词尾“巴”的别写。以北京方言来说,既有单用的后缀“巴”和“唧”,也有复合式的后缀“巴唧”。如:猴儿剌一:浮躁。水啦一:水分过多。困眼儿一:疲乏欲睡的样子。愣眼儿一:失神发呆的样子。可见,要么,太原话本来没有这样的词,是个别性的从别处方言仿说的;要么,太原话本来就有这样的词,但绝不会仅有此孤零零的两个。总之,没有把问题说清楚。
可比较,“了咣当:形容液体状物很稀:稀饭熬得靭∽的,药熬得稀∽的。”其中的“了”,在别的方言多数写成“里”,即是中缀。“咣当”则是象声词,以通感的修辞而夸大说,稀得能起波浪而有咣当之声。所以对比出不能说“了八吼”整体是后缀,而仅是“八吼”是后缀。
该词典所说与普通话,与别的方言不同的词缀是多数,共有20个。但这里有三方面的大问题。一、实际上它们都并不是词缀;二、所谓词缀的用字都另有具体的意思,都是实义语素。三,还有很多未认识而被遗漏的词缀。这些都反映了词缀研究的非常薄弱。
一、被误认的词缀
这里对被误认成的词缀逐条辨析。词条引录之后,另段是笔者的辨析,或以山西忻州、万荣及北京方言来对比。
24伍烂:形容词后缀。表示程度,含厌恶义:黑死∽(颜色暗淡显得陈旧)
但全词典也仅只有这一个词中含“伍烂”,就必然不是后缀。其中“伍”是“乌”的别写,意思就是:黑。可见正是理据本字。“烂”表示评价:是不好的。下面两条中相同。可比较,“黑漆烂板:形容屋内陈设简陋”,“烂”就指不好。
……烂伍:后缀,含有令人厌恶的意思。神经∽i黑潮∽
但全词典也仅只有这两个词中含“烂伍”,就必然不是后缀。“黑潮烂伍”应与上条的“黑死伍烂”是同义词,即其中“伍”也是“乌”的别写,意思就是:黑。可见正是理据本字。词典中没有“神经烂伍”词条,而“神经烂乌”是主谓结构,其中的“神经”是名词,“烂乌”是形容词性,对“神经”进行述说。所以也不是后缀。
176烂兴的:名词后缀,表示……的样子。含贬义。二不楞∽,二百五∽
但全词典也仅只有这两个词中含“烂兴的”,就必然不是后缀。“兴”实际是“性”的别写字:秉性。
41马爬:后缀。用在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后面,表示一种状态,多含有不舒服的意思:噎人∽(噎得人不舒服),日脏∽(脏得让人不舒服。)
可比较《忻州方言词典》:马怕:后缀。用在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后面构成四字格,强调程度深。瞌睡∽,孑吊(性格别扭)∽,受罪、按,“马”都是“码,,的谐音:样子。“爬”是仿“马爬”词而虚义粘连的。《忻州方言词典》:“马爬地:面朝地(摔倒)。”而词的理据与字序本是“爬地码”:爬在地上的样子。但“瞌睡马怕”则是“瞌睡爬码”的谐音趣说。即把理据的“爬”故意别写成:怕。《太原方言词典》:“马趴:身体向前趺倒的姿势。”受了忻州方言“马爬”的影响而书写趋同。
43打蛋:后缀。用在双音节动词、形容词后面,以增强感**彩或加深程度,含贬义。圪出∽(形容不平展),迷糊∽(形容不清醒)。
但全词典也仅只有这两个词中含“打蛋”,就必然不是后缀。“圪出打蛋”中“出”是“搐”的记音别字。“打”是“搭”的记音别字,犹如“纠结”。“蛋”指疙瘩,所以词义是不平展。而“迷糊打蛋”中要把“蛋”解释成是“卵”的变说。而“卵”是“乱”的谐音。理据本字是“迷糊搭乱”,犹如迷糊加乱的复指,所以词义是不清醒。
《忻州方言词典》:打蛋:后缀。用在双音节名词、动词、形容词后面,以增强感**彩或程度,含贬义。茶討∽(傻子),迷糊∽(瞌睡),鹘突∽(糊涂),背锅∽(驼背)。其实,指傻子、瞌睡、糊涂的三个词中与太原话相同,也是“蛋一卵一乱”的曲折。而指驼背的词中只是“打、搭”谐音。“背锅”恰好与“搭蛋”对偶而复说,脊背上搭个蛋,也就是对驼背的形象而趣侃说法。
57刷:前缀,用在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深,有“很、十分”的意思。
“刷”不可能有表示程度深的意思。“很、十分”的意思,是能与一切形容词结合的,却仅举了这四个词。而且,“刷白:色白而透青:他一听这话,脸变得∽。”却不是“很白”的意思。可见,词缀的解释是错误的。可比较普通话“好得很”“热闹十分”中也不是词尾。而“刷白”必应是“(脸)唰地(变)白”意思,“唰”是形容“快”的象声词。“刷新”“刷展”“刷平”的“刷”仍然是动词,“一刷而新”等意思的节缩说法。
256煞:后缀,表示程度加深,相当于北京话的“……坏了”。吓∽|渴∽|累∽|热∽|气∽|恨∽
这种意思的“煞”在古代与当代其他方言中多见,或作“杀”“死”,都表示程度甚,是程度补语,从没有说是后缀的。而“煞”与“死”也可以用在形容词前面。绝对不可能同一个字既能是刖缀,又能是后缀。
82见:动词后缀。用在主观感受的动词(觉、想、听、闻)后面,表示“……到”:觉∽不对咧|闻∽香吃∽不香|找∽勺子
这种“见”字实际是泛义动词,复指前面的动词。也不是只用于表示主观感受的动词之前,如举例的“找∽勺子”“吃∽不香”的“找”与“吃”就不是表示主观感受的动词,而是一般的动作动词。详见本书《泛义动词论集。论“见”的泛义动词性质及用法特点》。
27住咧:动词后缀。表示由动作发出而造成的损伤。摔∽|碰∽|烧∽|扭∽
“摔”“碰”等本身就是表示损伤的,并不是由“住”表示的。这样的“住”与普通话“拉住、拿住、看住、扭住”中是一样的。不是后缀。而“咧”只能是语气词,语气词则绝对不可能构成词缀。
100来底:后缀,跟在动词后面,构成名词。站∽(用来站的器具或站立的人)|钓∽(用来钓鱼的工具或钓鱼的人)|坐∽(用来坐的器具或坐着的人)
“站来底”等实际是在普通的“动词的”(的字结构)中加了助词“来”。普通话“站的”可以指用来站的器具或站立的人。“钓的”可以指用来钓鱼的工具或钓鱼的人。“坐的”可以指用来坐的器具或坐着的人。所以“来底”不是后缀。
101……来来底:形容词后缀,表示程度加深,含有令人不舒服的意思。冻得∽|挤得∽|热得∽|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