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果小说

玫瑰果小说>刘瑞明文史述林 > 县市普及化是方言辞书的主要方向方言辞书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展望(第2页)

县市普及化是方言辞书的主要方向方言辞书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展望(第2页)

明清两代大量编写的县志中普遍有“方言”一个类目;在近多年编写的新县志也是如此,往往还有所加强,写成许多《某某方言词汇》小册子而未刊,见《汉语方言大词典》附录《本词典引用古今语言文字类文献目录》。共出版八本的《方言与普通话集刊》与多年的《方言》杂志,已刊发的也不少。它们只是受篇幅的限制而词条较少,仅有简明的释义,未及相关内容,却具备了编写辞书的基础。又如山西省的方言研究比较普遍,正式出版了一套县市方言志丛书,据笔者所知,在1990年,已有32个县的《方言志》出版。另一个情况是,许多县市都有本地民间故事、谚语、歇后语等的捜集,说明群众对本地文化的喜爱、珍视。方言辞书作为内容更为丰富的乡土文化读物,必是群众饥渴而求的。

从目前方言研究动态看,县市方言辞书普及化仅是笔者初议,笔者以为可成共识。关键性的问题便只是能否有为各县市编写方言辞书的作者。如果研究界共识而呼吁提倡,相关的研究组织、文化教育机关试作安排和扶助,各地大、中、小学及其他方面,愿为、有为之士,必可有望。只要提到议事日程上动起来,县市方言辞书普及化是可实现的。这将是我国乃至世界辞书史、文化史上的壮举,对许多方面将有所推助。

自然,县市方言辞书更要注意生动活泼,内容可读而丰富多彩,书名也可如“词语例释”、“方言词趣话”之类,不必一律是庄重严肃的词典类型。比如朱彭年、薛恭穆、汪维辉、周志锋等先有《阿拉宁波话》,是“学术性与通俗性兼顾的方言读物”,后来在此基础上又提高为《宁波方言词典》。这是个很有益的启示。

县市方言辞书要从方言词语的文化内涵和群众需要出发,在方言源流、历史、语音体系、词语理据、正确用字、相关的知识等实际方面给群众以实惠。说此方言的人自然知道词语的词义,他感兴趣的,是本文前面所说癫痫为什么叫“羊角风”之类。例如,《福州方言词典》老虎:谑称买卖活动中的经纪人。”没有解释词义是怎么来的。这对福州人就无用处。如果指出“虎”是“互”的谐音趣说,而词中的“老”不是单字音,是变读音,与“拉”同音异调。如此“老虎”就与“拉互”同音:互相拉扯买卖双方的人。或:买卖双方都互相拉扯的人。便都是指经纪人了。如果再解释说:汉代到唐代时经纪人就叫“互市郎”、“互郎”。唐代“互”字写得与“牙”字近似,于是把“互郎”有意或无意误认而误写为“牙郎”。这个错误的名字一直流传到现在,还有叫“牙郎”、“牙子”、“牙人”的。这就是雪里送炭,也是锦上添花。这样的县市方言辞书,很可能会每家备存一本的。而且可以把全县市的成年人都吸引到方言词语的讨论和研究中来。

山西省在1990年,已有3个县的《方言志》出版,但却没有相应的该县方言词典的出版。这几年某县《方言志》出版要多于某县方言词典的出版。有某县《方言志》出版的,也没有该县方言词典的出版。按理说《方言志》出版给该县方言词典的出版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续有方言词典的出版,应是顺理成章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原因何在呢?

说老实话,原因就是方言词典比方言志内容专一而高一筹,难度大。容易出错误。例如孙立新《户县方言研究》对“不x不乱”式词组的解释就有许多错误。详见《方言词语研究“小题大做”例说》。方言志内容的地理历史概况、音系及与普通话音系比较、与古音比较、语法特点等都是纯描述性的。分类词汇虽与方言词典接近,但要简略得多。以孙立新《户县方言研究》(东方出版社,2001年)来说,天文类“曰、月、星”类收录的词语是:太阳、曰头(爷)、爷家、阳坡(子)、暖暖坡、暖暖坡儿、爷家坡、日头坡、太阳地噫、太阳地呢、向阳儿:对着太阳、晒太阳、晒暖暖、晒爷家、日头向火:日晕、日头爷向火、爷家向火、太阳出山、日头冒花花、爷家冒花花、日头爷冒花花、爷家冒花花、太阳压山:太阳落山、日头(爷)压山、爷家压山、背阴(子):荫凉儿、凉凉坡:特指夏天的、凉凉坡儿:爱称、阳面(子)、阴面(子)、日蚀、天狗吃日头、月亮(爷)、光光爷、月亮地噫、月亮地呢、月亮地下(头)、月牙儿、月亮(爷)向火:月晕、月蚀、天狗吃月亮、天狗吃月亮爷、星星、扫子星:彗星、天河、牛郎星、织女星、北斗星、参(星)、参王爷、犁辕星、冒冒儿天:很高处。”

可见,不仅词条太少,而且基本不解释词义。其实,即就是从这些词来说,也有很不容易明白为什么这样说的。例如,太阳地噫、太阳地呢,为什么说风马牛不相及的“噫”和“地”和“呢”?为什么对太阳、月亮说“爷”,是与“孙”对言的吗?天狗吃日头、月亮,是真有天狗吗?“日头向火”为什么能指日晕。而“向火”的对着火或烤火的意思,但太阳本身就是火呀。犁辕星的“犁辕”是就什么而说的呢?

土仪方物是地方文化的结晶,方言俗语也是地方文化的结晶,都体现了地方世代人民的智慧创造。当年刘复再版所谓以“鬼话”(指充满情趣)的吴方言著名的小说《何典》时,请林守庄考订其中的方言。林守庄为此书写的《序》的末段说:

“我看考订方言固然是一件难事,但是个方的人如能专管本方的事,先做一个深入的研究,倒是容易成功的。我很希望有志于此的,大家‘一方燕子衔一方泥’,把自己的‘大方’或‘小方’里的‘言’,着手捜集、分析、综合、注释起来,做成《□口方言考》、《口谚》……一类的书。或者就学半农先生的办法,多著些《瓦釜集》来,给贵方言出风头,交外方人赏赏异味。”希望有志之士奋力于方言词典的编纂,希望各地政府也能鼓励、聘请本地学人编撰本地的方言词典。

俗语“小题大做”是小题不必大做的意思,这是反对者的诡辩。俗语:“麻雀虽小,五脏倶全。”任何小的事物,都有相对“全”的事理关系。有一则著名的禅语是:“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说的是以小见大,由微知著的道理。这是“小题大做”者的哲理与逻辑。从科学研究来说,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正都是“小题大做”的辉煌成果。分子是极小的了,“小题大做”而发现了原子;细菌也是极其渺小的了,对它的研究在许多方面成为科学的生长点。

“小题大做”应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常规方法,而语言学研究却没有这样的领悟,往往是“善小而不为”。所谓“善小”却是主观笼统的认定,实际是不知道有善。许多商人也是从“蝇头之利”起家的。本文即从一个小小的例子来说方言词语研究的“小题大做”。

孙立新《户县方言研究》(东方出版社,2001年)第二章《户县方言的特点》有如下的一大段(笔者对例句作编号,以便后文讨论时指称该例句)。

(七)“不x不乱”式词组

户县方言的“不x不乱”式词组处在谓语的语法位置上,“x”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不乱”是“不干什么”或“不怎么样”的意思,“乱”是同音代替字。例句如:1。娃跑不见咧(孩子跑得找不到了),我叫他去寻,他也不寻不乱的2。这么大的事,你不出主意不乱,咋了呀(怎么得了呢)?3。他成天操手不拾毛(什么都不干),把娃趺(掉)到井也不急不乱的4。这个娃平常不狂不乱的,谁都爱。

下面笔者对此具体讨论。先引李书的说明:

1。“不x不乱”式

1“不x不乱”式户县方言常用的单音节动词,许多都可以用在这种形式里边,如“打、拧、掀、寻、拉、写、盯、碾、钉、磨”等;双音节或多音节动词除表心理活动的以外,其余一般可以用在这种形式里边,如“研究、提高、降低、消失、要求、上来、回去”等。例句如5。他把娃拉住咧(孩子干坏事被抓住)了,不打不乱的就放咧6。论起你是个小作家,一年到头不写不乱,都忙咧些哙事吗?7。我把申请递上去都一年咧,你的(你们)不研究不乱,像哙话吗?8。他给我当领导,我在三楼住,他住在二楼,只有一层楼,他正年年(成年)也不上来不乱。

但是,“不”字后边的动词不能受副词的修饰,动词前也不带表心理活动的动词。

2“不v不乱”式“v”后可连带名词宾语。例句如:

9。你一天在屋(家)不看书不乱,太不像话啊!

10。你进厂也不提高技术不乱的,有啥出息?

11。工厂也不停工不乱。

12。他成天不出门不乱的,啥事都不做。

13。叫你拆房,你懒得不上房不乱的。

3“不vp不乱”式,“v”后可连带代词宾语。例句如:

14。他也不打我不乱,你有怕的啥呢?我也不惹你不乱,你想咋啊?16。我也不理你不乱他也不看这些不乱,凭啥要寻他的事呢?

2。“不a不乱”式

“a”主要限于单音节形容词,户县方言中一般单音节形容词都可以构成“不a不乱”式词组。举例句如下:

柿子不瞎(坏)不乱,能搁多(好)长时间19。这个台台不高不乱,好上得很。20。天气也不热不乱,出门方便得很21。他成年不忙不乱,没多少事。22。这包行李不沉不乱,好拿着呢。

双音节形容词只有表性质的可以构成“不a不乱”式。例句如:

他的日子也不可怜(穷)不乱,你嫁过去受不了可怜。24。我吃咧一斤饺子也不难受不乱。25。这个娃不唠叨(个性强)不乱,好哄得很。26。他一百岁的人咧,不糊涂不乱,心清白(脑子清楚)得很。27。过年不热闹不乱,不像个过年的样子。

这些论述有许多不完备之处。

一、就是对最重要的“小题”即“乱”字没有“大做”。这些系列性词组最大的疑难是不知道“乱”字的意思。既然认为“乱”是同音代替字,就应顺藤摸瓜,探索本字。

二、应当明确说“乱”的本字的词义是什么。舍此却囫囵吞枣说“不乱”是“不干什么”或“不怎么样”的意思。按此,则“乱”处的本字或是“干”的意思,或者“怎么样”的意思。

三、没有明确说哪些例句中“不乱”各是“不干什么”或“不怎么样”的意思。

四、“不乱”是“不干什么”的意思,解释得具体明确,而“不乱”是“不怎么样”的意思,则含混。因为“不怎么样”一般是“不怎么样好”的省说,那么“乱”究竟是指“怎么样”呢?还是指“好”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