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果小说

玫瑰果小说>刘瑞明文史述林 > 县市普及化是方言辞书的主要方向方言辞书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展望(第3页)

县市普及化是方言辞书的主要方向方言辞书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展望(第3页)

五、由“不乱”是“不干什么”的意思,可以推导出“不x不乱”的结构是“不x”与“不乱”复说,即“乱”应是动词,复说动词“x”。在许多“不x不乱”中的“乱”字处的本字,必应是比较笼统而能广泛指称许多不同动词的一个单音词。准此,可以断定“乱”是“圞”趣难谐音。有的方言把不停的、反复的、全力做某事,说成“圞”,正与“圞”是圆的意思承应。甘肃陇东方言说“翻圞来翻圞去的作”,又说“务圞”。又如说:“他把媳妇没圞住,叫别人圞去了。”“这笔生意没圞住,叫别人圞去了。”

《金瓶梅》别写成“乱”。白维国《金瓶梅词典》解释成三义。首义:忙乱。第十二回:“西门庆前边乱着收人家礼物,发柬请人。”第六十七回:“从发送他出去了,又乱着接黄太尉,念经,直到如今。”但例句都只是说忙,反复做那些事,并不乱。次义:嚷闹;吵闹。第七十二回:“正骂着,只见孟玉搂从后漫漫的走将来,说道:‘六姐,我请你后边下棋,你怎的不去,却在这里乱些什么?’”按,虽然潘金莲在骂人,但孟玉搂不在这里,在后边,并不知道她骂人。而是说潘金莲不能停的是作什么事。又第八十一回:“当下金莲与月娘乱了一回。”却是说潘金莲反复的强辩她并不**,不愿意被卖出去。并没有吵闹,她只能是软办法的赖着不走,而不能同月娘吵闹。又次义:调笑。第六十一回:“乱了一回,教西门庆下去取水,西门庆不肯下去。”但“乱”没有这样的两义,例句都是说反复做那一事。王利器主编《金瓶梅词典》“乱:耍笑;闹腾。”也是第七十二回例句。可见,都是凭空猜测。

《成都方言词典》栾二哥=栾豁(皮)=老栾:旧时对农民的蔑称。”按,“二、儿”异调谐音,指人的名词词尾。该词典:“栾:1动:她的舌头栾得转。2围:把鸡栾来才好。”按,“栾”标代替号,应是“圞”的别写。此即指农民的理据字。圞,犹如团,指翻来覆去的做某事。“栾豁(皮)”即圈豁皮:反复把地皮开成豁沟,即指耕种。今或调侃说:修理地球。“栾”即“栾豁(皮)”省说。这样才能把为什么能指农民解释清楚。

《忻州方言词典》:“曰卵:(以消极的态度)干活儿。”词缀“曰”与“以消极的态度”相承应,则“卵”即传示“干”、“做”之义。“卵”标同音代替号。而包头话“日恋:做”,例句为:“整天就日恋这点营生,旁的甚也不做。”也正是:以消极的态度干活儿。今议,“恋”字近似,但应作“圞”,指把身力、时间投于事情。

可见“乱”只有是“圞”的谐音,才能广泛的指称许多不同的动词而复说。

六、但《户县方言研究》第四章《户县方言同音字表》既没有“圞”字,第八章《户县方言词汇表》中也没有“圞”字词条。而《户县方言同音字表》有“口(∽些活:联系些活路)”的所谓有音无字一个词。此“□”与“卵”同音同调。其实,应就是“圞”字。圞些活路,正就是反复不已的寻活路。21。他成年不忙不乱,没多少事。此“不乱”也是“不圞”的谐音:不是反复连续做事。

七、据“不乱”是“不干什么”或“不怎么样”的意思,则“不干什么”是说话者认为不应该的,“不怎么样”是说话者认为好的情况。但例句中的“乱”字并非都是清一色的是“圞”字的谐音,也就是说例句中“不x不乱”的“不乱”并非清一色的都是“不干什么”或“不怎么样”的意思。

4。这个娃平常不狂不乱的,谁都爱。“不狂不乱”自然是好的,因而谁都爱。可见“乱”仍然是混乱的常义。11。工厂也不停工不乱。应是说不停工就不发生混乱,这自然也是好的情况。18。柿子不瞎(坏)不乱,能搁多(好)长时间。但柿子无所谓“圞”事。这个“乱”犹如说“涣散”,指不是原来的严谨。鸡蛋过陈,蛋黄的外膜软化,蛋黄变成稀溏状,口语说“乱黄了”。就是这个“乱”字。26。他一百岁的人咧,不糊涂不乱,心清白(脑子清楚)得很。并非说老人不做什么事,是说思维不糊涂,也就是不乱。22。这包行李不沉不乱,好拿着呢。按,不沉是一方面,不乱即不凌乱又是一方面。25。这个娃不唠叨(个性强)不乱,好哄得很。“不乱”应指不乱闹、不胡闹。可见这六例中的“乱”字仍然是混乱的常义。

这个台台不高不乱,好上得很。台阶也无所谓“圞”事。这个“乱”应是“峦”的谐音,名词作动词:像山峦。不峦:不像山峦的陡而高。

天气也不热不乱,出门方便得很。天气也无所谓“圞”事。这个“乱”应是“暖”的谐音,与“热”复说。27。过年不热闹不乱,不像个过年的样子。这个“乱”也应是“暖”的谐音,与“热”复说。“不暖”即冷清。

24。我吃咧一斤饺子也不难受不乱。肚子也无所谓“圞”事。这个“乱”应是“挛”的谐音,指痉挛,才与“难受”承应。23、他的日子也不可怜(穷)不乱。此“不乱”应与“不穷”同指,绝对不是指“不干什么”或“不怎么样好”的意思。“乱”也应是“挛”的谐音。痉挛就是拘束,此指生活拮据,手头紧,什么都不宽展。

共举了27个例句,11个就与论点不符,不能说明要说明的问题。这正就是从浮光掠影的观感来决定研究的所在,而不细致深入,就无从知道真正的难点与关键,就不去“大作”。《户县方言研究》对“不x不乱”用大篇幅大力说明的只是“x”是什么范围的词素,自然就是无用功。而本文对它“小题大做”,即穷尽性的探索相关的疑难,则发现了许多生动活泼的情况,接触到谐音隐实示虚的趣难造词方法。

不妨在更大的范围内考察“乱”字的意思。

《汉语方言大词典》第2699页:乱:1〈动〉开玩笑。中原官话。江苏徐州。2〈动〉拾;拣。晋语。陕西北部。3〈动〉住宿;引申作“干工作”。晋语。河南新乡。4〈动〉撒开。晋语。山西忻州。5〈动〉吵架。吴语。浙江苍南金乡。两夫妻为了小事∽起。《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不曾说张三,不与李四∽。”《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当下金莲与月娘∽了一回。”6亡。吴语。《金瓶梅词话》第三六回:“我一向∽着,上任七事八事,就把这事忘死了,想不起来。”7〈名>男性生殖器。吴语。上海松江。江苏常熟。浙江嘉兴。

其中指男性生殖器是“卵”的别写。指撒开,犹如说“散”。“乱”字合宜。指开玩笑,又如《徐州方言词典》:“1乱:开玩笑:给你∽玩儿的,别当真。别∽了,∽不好∽恼了。2嬉笑打闹:几个小孩儿瞎∽啥的!”可见就是“胡乱”的意思,与“真”“确”对言。《宁波方言词典》:“乱话:1谎话。2动词:胡说。”也是与“真”“确”对言。而指“拾”;“拣”,是把别人的东西与自己的放在一起,把散乱在地上的东西重新归还到合宜的地方。可见仍然是“圞”的别写。

指住宿,仍然是“圞”的别写。元剧有《陈搏到卧》。于是把“陈搏”谐音“成团”,本是指夜间与妻子团圆而**。有道是“陈搏卧”。《岳阳搂》第三折《正宫端正好》:“我劝你世间人,休争气,及早的归去来兮。可乾坤做一床黄紬被,单搦着陈搏睡。”也泛指睡觉。《鲁斋郎》第二折《梁州第七》:“一夜间摸不着陈搏睡。”甘肃陇东方言把说教趣说成“当团长”。本是指冬夜冷得蜷圞着身躯而睡,即蜷成一团。是长时间如此,又把“长”飞白为长官的长,于是趣说“团长”。也泛化为一般的指睡觉。如“昨夜没当成团长”即指没睡好。

说由住宿引申作“干工作”,是错误的。指“干工作”,仍然是“圞”的别写。

指“吵架”,实际仍然是“圞”的别写。犹如说两纠缠在一起。口语把两人打架、骂架,都可以说成“干了一架干起来了”可证。“夫妻为了小事∽起”就是干在一起。《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不曾说张三,不与李四∽。”其实是说不与李四圞而纠缠,不一定指骂架,也可以指各种不应该的结合。《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当下金莲与月娘∽了一回。”并不是说吵架,已经辨明于前文。

“忙”的词义是错误的。忙时可能乱,也可能不乱。例句仍然是“圞”的别写。

《万荣方言词典》:“□:把东西揉成球形。□叶:树木、庄稼或蔬菜等的叶子因受岈虫等虫害而皱缩、卷曲。”此“□”字与“乱”同音异调,其实就应是“圞”字:“团”的意思。又,“□歌儿:说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的话。”也与与“乱”同音异调,其实就应是“乱”字的变调。“歌”则是“詥”同音异调谐音。该地是“合”的意思。乱詥:混乱的结合,即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的话。

《温州方言词典》:“勢:(把物品)剪、割、挖、镂成圆形或圆弧形。”此字与“乱”同音异调,其实应就是“圞”字,“圆”的理据。“銮博客:赌徒。‘銮’可能是‘赌’的变音。”但“銮”绝对不可能是“赌”的变音,而必仍然是“圞”的别写。

《丹阳方言词典》:“□:1追赶。2追求。”此“□”字与“乱”同音异调,其实就应是“圞”字:“团”的意思。也就是与做追赶、追求的事,与要追赶、追求的团圆的意思。

以上把被解释得与被别写得杂乱无章的与“乱”同音的字,把错误认为有音无字的字,都从读音与理据的结合上解释得文从字顺,归原于“圞”字。可见“小题大做”的意料不到的效果。

孙立新《陕西方言漫话》(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有《西安方言的“小x不乱”式词组》一文,内容与上引《户县方言漫话》所论全同,边例句也大同小异。

《汉语方言大词典》五评

《汉语方言大词典》,系中国复旦大学、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合作编纂,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全书五大卷,词条21万多,词条正文7532页,1732万字。

《汉语方言大词典》在宏观上有多种特点,可谓创举。中外著名大学、著名汉语方言专家鼎力编纂汉语方言大型辞书,此为首创。该词典把先秦至1989年底文献著录的汉语方言词汇进行总汇,古今兼备,前所未有。在语言研究之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自不必多言。

本词典所收词语覆盖面最广。从方言区系进行对比,《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仅以官话方言为范围;《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地方分卷无北京官话、徽语;本词典则有。本词典又有拟名为“官话”的一种,即“福建南平等未分区的方言岛”。其他小面积而未分区的“沅陵乡话”、“宁武土话”、“韶州土话”等,都在本词典覆盖之内。

从本词典词条所及的方言点来说,有千多个县市,也是创记录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41册地方分卷,各系一个方言点。《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所及是93个方言点。汉语方言词汇综合研究薄弱,文献资料全局状况不清,本词典附录之一的《本词典引用古今语言文字类文献目录》,对1200种论著从论著名称、作者、出版情况,按音序排列,这又是目前内容最详、数量最多的方言词汇论著索引。其中有不少是方言专家编写的《xx方言词汇》的未刊本,还有一些珍藏本,如宁波天一阁所藏应钟《甬言稽话》手稿,本词典从中所汇辑不少宁波方言词及相关训释,都是朱彭年等及汤珍珠等分别编纂的两种《宁波方言词典》所无。

本词典所收词语对语言研究的意义,此仅示二例。

“工雀”、“工爵”两词,引《方言》、《广雅》释为鸱鸮。又有河南内黄方言“土雀”即猫头鹰。对海南话“土豸来”即猫狸,引《方言》“貔,陈楚江淮之间谓之猓”。从而使古今方言词的同异传承彰显出来。

本词典“棒客”条,陕西汉中,四川成都、汉源、自贡、仁寿,云南富水等地,指称土匪、强盗。“棒老二”条,汉中、成都、重庆、奉节、贵阳、昭通等方言中同义。引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人》:“……以棒击人而夺其财货也。”叫昔此可解决宋元戏剧史上一个疑难问题。

几种元剧中盗贼的角色名叫“邦老”,字面义与所指南辕北辙。王国维《古剧角色考》以为是傀儡义的“鲍老”的一声之转。胡忌《宋金杂剧考》不从,另言:或为“帮老”之省文,取其有“那一帮人”的含义ra。《汉语大词典》:“宋元戏曲里扮演盗匪、凶徒等角色的俗称。不相信旧释,又只好避言称名的原因。据这些方言词,知“棒老”的“老”是指称人的词尾,元剧谐音隐曲为“邦老”。则此方言词宋元已有了。

方言词典的首要问题是确定怎样的词才是方言词,并由此决定收录与否。本词典《凡例》第一条曰:“本词典收录古今文献著作和现代汉语口语中的各类方言词语,不收纯属古代通语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条目。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词语,也酌予收录:1。古代是方言而现代已发展演变为通语的,仍作为古方言词收录;2。古代是通语而现代已发展演变为方言的,作为今方言词收录;3。普通话基础方言以外其他方言的方言词语,现虽已为普通话吸收的,仍作原方言的方言词语收录;4。普通话里少说并且通常已为另外的词语所替代,但在方言里常说并带有一定方言色彩的,一般也作为方言词收录;5。某些词语在方言和普通话中文字形式相同,但词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般也作为方言词收录。”

这五点虽未对如何区分方言词作理论阐述,却是从实践和操作上把握了方言词典收词的方言特色,简单来说就是与普通话同一书写形式的意义的差异性。这样,就保证了本词典词条的方言性纯度和浓度。对此,可作如下比较。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成都方言词典》中有如下的词条:之后、之前、之外、之内、之间、之上、之下;第一、第二;第一个、第二个;从一到十、十、二十、二十、三十、三十、四十、四十、五十、五十、六十、六十、七十、七十、八十、八十、九十、九十、一百、一千、一千一百、三千、五千、八千、一万等基数词;天干字、地支字;二十四节气名;太阳、月亮、北斗星、天河、银河、风、狂风、大风、小风、乌云、雷、雨、虹、彩虹,等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