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果小说

玫瑰果小说>刘瑞明文史述林 > 汉语大词典的系列性错误(第2页)

汉语大词典的系列性错误(第2页)

《大词典》“喜也”义所引孤例是是王伯成《贬夜郎》第三折《鲍老儿》:“若是仡搂定舌尖上度与吃,更压著王母蟠桃会,更做果木丛中占了第一。”宁希元《元刊杂剧三十种新校》即录作“仡搭搂定”,解释说:原本脱“搭”字,今补。但搂抱没有响亮的“忔搭”之声。“忔搂”当是“搂抱”的误倒而字误。

而“忔登”“仡戏”“仡憎”,实际上应是“咯噔”“可喜”“可憎”的别写。后文对此再详说。

《大字典》“仡中:1喜也。2象声词。《董西厢》卷六:‘∽∽地鸡叫。’《三夺槊》第一折:‘∽扑扑地把不住心头跳。’贯云石《中吕粉蝶儿。西湖游赏》:‘茸茸的芳草坡,∽蹬蹬马蹄踏破。”’从这些例句更可见读音必应是ge。可对比《大词典》:“咯哒:1象声词。鸡叫声。2形容反复诵读。”“咯当:象声词。形容走动声。咯噔:形容物体撞击或脚踏地等声。咯嚓:象声词。”“咯吼:象声词,形容笑声。咯腾:心脏猛跳声。形容吃惊。”“咯咯:象声词。1呃逆或咳痰等声。2形容笑声。3禽鸟鸣声。”“咯哩:象声词。圪登登:象声词。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骑着痩马儿,∽的又上了长安道。’”“圪皱:方言。皱纹。”

《大词典》把以下“仡登”等词中都注音是中,同样错误。元曲从“乞”的字有多种情况的误写,而应写的本字读音则一律是ge。“仡”字因为是误字,所以后来再也不见这个字。详见下面各条。

“仡登:突地。”元王元和《小桃红。题情》套曲:“他道我风流性如竹摇,∽的在咱心上,默地栓牢。”元刘庭信《折桂令。忆别》:、的在人心头,没揣的愁来枕上,契抽的恨接眉梢。’”按,注音及词义均误。“仡”的音绝对只能是ge,而不会是qi。因为没有读音为qideng而词义是“突地”的词。两例中都是“搁登”的记音误写:“忧愁搁在心上”与“忧愁登在心上”复说。南朝梁陈倕《感知己赋赠任防》:“学穷书府,文究辞林,既耳闻而存口,又目见而登心。”在许多情况下都可以说“突然地”,但“仡登”只有指愁结心头的例句,可见词义并不是“突地”。

“仡楂:象声词。《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七回写武松杀嫂:‘话犹未了,武松把刀子∽的插在桌子上。’”但绝对没有指响亮声音的象声词而读音是qizha的。读音只能是ha。白维国《金瓶梅词典》:“仡楂ha:象声词。形容断裂声。”即就此例立条。而《水浒传》第二十六回本来是写:“话犹未了,武松把刀子胳查子插在桌子上。……胳查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尤其可以对比注音错误。元剧《介子推》第三折《上小楼》:“我则见扯剑出匣,他便揪住头发。吃察刀过处头落地,苦痛天那!”其中“吃察”是“圪察”的误字,也可对比。

“仡皱:犹紧皱。元关汉卿《陈母救子》第二折:‘则被这气堵住咽喉,眉头儿∽,身躯儿倒扭。’《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那李瓶儿把眉头∽着,也没等唱完了,回房中去了。’”按,“仡”是“疙瘩”的省说而字误。元曲或作“疙皱”,如《董西厢》卷六:“夫人白甚闲疙皱,休疙皱,常言道:女大不中留。”可以比较《大词典》“圪皱:皱纹。”毛滂《青玉案》:“眉儿吃皱,为谁无语阁住阳关泪?”其中“吃”也是“纥”的误写。

“仡戏:可爱;美满。”按,例略。“仡”是“圪”的形误,却是“可喜”字的音误。可以对比《大词典》:“可喜”:1令人高兴;2可爱;3喜爱。“可戏:可喜;可爱。”

“仡憎:可爱;怜爱。”按,例略。“仡”字误同上条。是“可憎”的别写。

五、“屹”字及复合词音义的错误

“屹∽亦。1见“屹”。2见“屹∽搭搭”。3见“屹∽剌剌”。”按,“屹”只有“屹立”的音义,而不是多音多义字。在这三个词中都是误写字,本应校勘,辞书必不应给有曲折的“屹”字轻易立一个新的读音。

“屹∽剌剌:象声词。”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散开紫檀。”按,是“圪”或“纥”的误字。

“屹∽搭搭:形容扭做一团。”《董西厢》卷二:“欲待揪捽没头发,扯住那半扇云衲,∽地直驱来马直下。”按,是扯住衣服把那人拉着快走,并不是把那个人扭做一团。词实际是“咯搭搭”的误写,象声词,指脚步有力。参见后文“各剌剌”条。

“屹∽蜷:小山丘。”翟强《鞋不见了》:“领导了一个小组到王家∽去开荒。”按,实际是“疙瘩”的误造异体字。

“屹∽蹬蹬:象声词。马蹄着地声。元剧《虎头牌》第二折:‘你那匹马∽的践路途。”’实际应是“圪登登”的误写。

“屹∽嶝嶝:峻峭耸立貌。《西游记》第二十回:‘山前面,有骨都都白云,屹嶝嶝怪石。’”按,仅此孤例,平实想来,应是“各等等”的意思:各等各样,故意用“飞白”的修辞写成了与“骨都都”对偶的形式。

六、“纥”及复合词的音义错误

“纥地:笑声。”孤例是《谇范叔》第一折《混江龙》:“猛回头则落的纥地微微笑。”而“纥”字音he。但此音所系的意义是:下等丝;人名;民族名。可见注音错误,此“纥”应校成“吃”字之误。吃地,即吃吃地,例句是说富贵了的人对贫穷的朋友讽剌性的轻微的笑声。

七、其他。

“合剌剌:象声词。木石撞击声。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一折:‘∽辘轳响,可正和着各琅琅捣碓声。’”对“合”字注音是gg。但《大词典》:“合:量词。一升的十分之一。”然而,不是量词的“合”就绝对不能读gg。可见注音实际是错误的,应当从校勘指出“合”是“各”之形误。参见下条。

“各剌剌:象声词。形容滚动、碰击声。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俺则见香车载楚娃,∽雕轮碾落花。’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一壁厢有∽象板敲,听波韵悠悠佳人唱。’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你听那房上的瓦,∽,∽;墙上的土,速碌碌,速碌碌。’”此条充分可证上条的“合剌剌”是“各剌剌”之误。

可对比“哈剌剌”词(《大词典》无“哈剌剌”条),“哈”是“各”之误。《词林摘艳》卷七宫大用《集贤宾。二十年死生交同志友》:“我与你∽直拽到坟头。”是车轮滚动声。而《范张鸡黍》第三折:“我与你仡剌剌直拽到坟头。”可证“哈”是“各”之误。此“仡剌剌”也证明“忔”读音应是ge。

词语是有本身系列性的,而《大词典》由许多人按音序分工撰写词条,同一系列的词语由不同的人编写词条,就容易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注意不到系列性,于是出现各种错误。鉴于这种情况,大型辞书应当把有庞大系列的词语分给专人编写;在统稿审定时,也可以按大系列的词语来检验抽查。

《汉语大词典》以“鸳”与“鵷”字起始的众多词条的释义,因不明谐音与通假,有共同性即系列性的失误,以下逐词辨析。先引词条、释义及例句,但与词义理据无关的例句不引。例句中的例词用”号代替。多项释义的,一般只引与辨析相关的义项。另行是笔者的辨析。

【鸳鸯】1鸟名。2指饰物上的鸳鸯图案。3比喻夫妻。4比喻成双配对的事物。5比喻贤者。汉王逸《九思。怨上》兮噰噰,狐狸兮徵徵。”《文选。曹植》:“树木发青华,清池激长流。中有孤∽,哀鸣求匹俦。”李善注:“∽,喻粲也。”6比喻艳妓。清王韬《凇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下》:“露草忘尘事,风花畅艳怀。∽三十六,死便逐情埋。”

但56在词义系统中不伦不类,此两个义项不能成立。对王逸例显然是把鸳鸯与狐狸看成贤与奸的对比,但这是错误的。因鸳鸯不能比喻贤,狐狸也不能比喻奸。原文紧接的是:“哀吾兮介特,独处兮罔依。”而原注:“噰噰,和鸣貌;徵徵,相随貌。”《汉语大词典》“徵徵:相随貌。”仍然是此例。可见,例中“鸳鸯”仍然是比喻成双配对。曹植例固然是比喻王粲,但具体来说,却是比喻王粲的孤独,而不是比喻他是贤者。

所谓比喻艳妓的那个孤例,应是说她们如鸳鸯般“逐情”,而不是比喻艳丽。虽是写三十六位妓女,但“鸳鸯”词本身中没有指妓女的一层。雌鸳鸯并不美丽,怎么能比喻艳妓呢?况且,诗后解释说:“所列三十六人,或以色选,或以德升,或以艺进,皆就闻见,达之篇章。”以色选的艳妓仅是一部分,怎么能说三十六人都是以色选的艳妓呢?

【鸳鸯客】指共桌宴饮的两人。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我那丈母与他一张独桌儿,你们都是∽客,把那桌子与我一字儿排开着。”

然而,两人同坐在一张桌子旁的情况非常普遍。可以同是男性或女性;也可以是父女、母子、兄妹、姐弟,能说这两人是鸳鸯吗?“我那丈母与他一张独桌儿”实际是“我那丈母,与他一张独桌儿”的停顿。“与”是“给”是意思。“他”就是指丈母。例句实际说的是:宴席时,长辈的丈母是独桌儿,其他人都在一字儿排开的几张桌子旁紧挨着坐。此“鸳鸯”只能是“远样”的谐音:关系疏远(与丈母对比)。例句并没有两人一张桌子的交代。解释者把“与”误解成为连词了,把“他”误解成为指另一个人了。错误得很可笑。

【鸳鸯菊】2乌头的俗称。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三:“草乌头,……人多移植园圃,号∽,盖取其音近似耳。”

按,“取其音近似”分明是解释名字的,但与“草乌头”的读音没有任何瓜葛,只能是指由“园养举”谐音。“举”本指对幼儿的养育,词中借指培育花苗。

【鸳鸯战袄】明代的一种战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二:“太祖尝命制军士战衣,表里异色,令各变更服之以新军号,谓之∽。”

按,名字要表示衣服特点是表里异色,也是“远样”谐音。可比较《汉语大词典》:“错到底:宋时妇女鞋名。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宣和末,妇女鞋底尖以二色合成,名“错到底”。’”错,即色样相远。又如《醒世恒言》第十五卷:“如何叫鸳鸯绦?原来这绦半条是鹦哥绿,半条是猫儿黄,两样颜色合成,所以谓之鸳鸯绦。”

【鸳鸯饼】古代形似鸳鸯的焚香饼。一饼之火可以终日不灭。清纳兰性德《生查子》词:“散帙坐凝尘,香字鸳鸯饼。”

焚香饼就是饼形的香,与情爱无关,没有特意制成鸳鸯形的必要,也没有直接的文献证据。《汉语大词典》:“香饼:焚香用的炭饼;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香饼,石炭也,用以焚香,一饼之火,可终日不灭。’亦指用香料制成的小饼,可以佩带,也可以焚烧。《红楼梦》第五一回:‘上一槁都是些笔墨、扇子、香饼、各色荷包、汗巾等类的东西。’参阅宋洪刍《香谱。造香饼子法》。”没有说是形似鸳鸯。“香字鸳鸯饼”的内部结构实际是:香字鸳鸯。饼。不是说焚的香是形似鸳鸯的饼,而是说:所焚香饼的烟,曲折如篆字,袅袅远扬。即“鸳鸯”只能是“远扬”的谐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