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了董默的解释之后,郑玄却是陷入了犹豫之中。
随后他却是突然摇头说道:“老夫可以答应将来助你一臂之力,但是老夫不能够接受长安大学校长职位。”
董默闻言之后满脸的诧异,刚刚想要开口劝说郑玄,郑玄却是摆手打断了他的话。
“有一件事情老夫必须得去做,所以老夫还需要身兼太傅之职,并不能够长期待在长安大学之中。
并且,大学乃是伯言一手建立的心血,伯言将来定然能够借助长安大学名垂千古。
老夫岂敢掠夺伯言的千秋美名啊!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吗?”
他话音落下之时,董默与颜玉都是满脸的不解。
他们预料到了郑玄或许不会接受长安大学校长之职,但是却没有想到郑玄竟然欣然的接受了太傅的职位。
“难道我们对这位大儒产生了什么误会?他之前一直不接受天子的封赏,不是因为他高风亮节,淡泊名利,而是因为他觉得天子开出的筹码不够?”
就在二人的心底产生疑惑的同时,郑玄又从原地站了起来。
“既然该说的话已经说完了,不要再让子干继续久等了!”
听到了郑玄的话语之后,董默与颜玉互相对视,没有再继续挽留郑玄,三人一同来到了文科之中。
此时长安大学的文科已经灯火通明,学子们准备了丰盛的膳食来迎接郑玄的到来。
有卢植与蔡邕作陪,一场宴会也算是宾主尽欢。
在宴会之中,郑玄不时提出一两个问题考校周围的学子,结果却是发现根本没能够难住这些年轻人。
心底好奇之下,又提升了一些问题的难度,到最后竟然考校到了长安大学之中尚未教授过的知识。
原本以为能够难住这些小家伙们,却没想到人群之中有一个名为诸葛亮的少年。
诸葛亮少年聪颖,自幼时起便在琅琊读书。
加上他出身官宦之家,府中藏书倒也不少。
这一来二去,论知识之渊博,竟远胜于普通的长安学子。
眼看着诸葛亮大出风头,大学之中的学生们在露出了满脸羡慕神色之余,又在心底暗自发誓,定然要趁着课余时间多读书,绝不能够让类似的事情再发生,让诸葛亮专美于前。
对于诸葛亮的才学,郑玄还是非常满意的。
董默趁机提出让他收诸葛亮为弟子的想法,但是郑玄却是摇头拒绝道:“此子如龙也,若只随老夫治学,未免太过于屈才了!
今后若是有意,大可以到老夫门下听讲,不必以师徒相称。”
诸葛亮闻言之后十分高兴,恭恭敬敬地向着郑玄作揖表示感谢。
等到宴会结束之后,董默随颜玉一同返回府邸。
朦胧之间,他总觉得自己似乎遗忘了些什么东西,但是又想不起来。
随后便回到自己的房间昏昏沉沉的睡去,却是苦了身在皇宫的满朝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