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胫部(接近底足的位置)微外撇,而此款笔筒的胫部外撇呈唇形。底足也不同。成化底足为平底,而此款笔筒底足呈台阶形状,俗称“二层台”。 这种底足是康熙早期出现的一种底足方式,但仅限用于大盘和琢器上。 琢器即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 不过很显然,此款笔筒乃是仿制的成化器型。 这款笔筒是典型的青花釉里红瓷器,通体以青花和釉里红为饰,但以青花为主,釉里红仅为零星点缀。 腹部绘以原宪甘贫图。缥缈山野间,一华服中年男子,身穿流云大袍,向一身穿百姓服饰的中年男子躬身作揖,身穿百姓服饰的中年男子面容谦逊,拱手回礼。一旁,一随从打扮的男子,手持折扇,向一稚童问话…… 笔筒另一面,画面比较简单,绘以折枝山茶花、水仙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