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饼记得趁热吃啊,凉了可就不好吃了。”
江知味麻溜地洗漱完,捧着油饼便出门去了。
得胜桥的郑家油饼,她此前听说过,说是汴京城里的油饼之最。
每回开门,都得同时起二十多个炉灶炸饼子,要不然那些食客闻得见吃不着,能为一口油饼大打出手。
江知味也是真好奇,这京城里的行业标杆究竟是个什么味道。
旋即张大嘴,一口咬了下去。
所谓油饼,其实就是放了内馅儿的油炸面饼。
江知味手里的这个,放的是甜豆沙馅儿。
即便在怀里捂过,还放凉了许多,全然没有影响它外皮的酥脆口感。
内里的豆沙做了去皮的处理,吃起来比寻常豆沙顺滑、绵密了许多。
因只放了少许白糖,整个儿吃下来,满嘴豆香却分毫不觉得腻口。
要不怎么说在汴京做餐饮竞争大呢。
便是这小小的油饼,里头竟也有诸多讲究。
江知味三两口啃完了一个油饼,来到了熟悉的摊子前,买了三斤猪里脊肉。
她要给江风做一罐肉松带去。
肉松此物,空口能当零嘴,佐餐可以下饭。
不粘嘴、不塞牙,算是一种老少皆宜的休闲小食。
学生时期的孩子们,应当都很难抵挡肉松的诱惑。
江知味读小学的时候,就很喜欢和同学分享外婆炒的肉松。
那时的外婆已经是个执掌百来家连锁餐饮的大老板了,手底下员工、学徒更是数不胜数,却还是愿意为自家外孙女腾出时间来做小零嘴。
而她每一回带到学校的零食,都会被同学们你一口我一口地瓜分,然后迎来满堂喝彩。
“哇,真是太羡慕知知有这么好的外婆啦。”
“要是我妈也能做小零食就好了,今天肉松,明天辣条,后天猪肉脯,怎么都吃不够。”
每每这个时候,江知味便扬起骄傲的头颅,故作轻松地微微一笑:“都别抢都别抢,我外婆说了,过几天还有啊。”
这算是江知味读书期间,比较辉煌的一段日子了。
可惜她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便远离了那样鲜活的校园生活。
毕竟外婆给她规划的未来之路与其他人不同,站在顶峰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作为少年人的自由。
想到这里,江知味决定,以后江风每回返校,都给他做一些零嘴带去。
她上辈子没能完美延续的少年时光,就让这辈子的弟妹帮忙实现好了。
到家中,凌花的豆腐铺子已经关张了。
江知味忽地忐忑起来。
她不知道江风那头磕得怎么样了,蹑手蹑脚地开了院门,左右看看,一个人影都没瞧见。
正纳闷呢,屋子里哄的一下冲出来好些个人。
两小只在前,小短腿跑得飞快。
江风居中,凌花走在最后,手里拿着半根断掉的笤帚:“我打死你个混小子。”
江风被打得抱头乱窜,一会儿跑到江知味身后,一会儿抱着两小只,企图用萌娃做他的挡箭牌:“娘,娘我知道错了。
我这跪都跪了,头也磕了,道歉的话也说了十数遍,您起先不还好好的么,怎么这会子突然发威了。”
凌花气喘吁吁,叉着腰,站在水井边上不动了:“我这不是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难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