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15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被公安部确定为)

2015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15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被公安部确定为)缩略图

|==2015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70分)
1.土断
东晋和南朝为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由于侨置引起户籍混乱,影响财政收入,从晋成帝时开始推行“土断”。所谓土断,就是以土(居住地)作为断定户籍的依据,使之著籍,取消侨人原来的临时户籍(白籍),改由居住地编制统一的黄籍,同时也就取消了侨人免除调役的优待。兴宁二年 (364年)三月庚戌日,由桓温主持庚戌土断,严厉清查户口,对隐匿户口的豪族地主也给予惩处,收效很大。义熙九年(413年),刘裕主持的“义熙土断”也很有成效。土断推行后,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明显增加。
2.台谏合一
宋代监察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即将御史台和谏院的职权合二为一。宋建立后,虽仍置御史台和谏院,但两个系统的职权开始混杂,台谏趋向合一,具体表现在台官具有言事权、赋予谏官以弹劾权以及台谏官可以互相兼领。宋代实行台谏合一的措施,使得谏官和御史两支监察队伍共同监督包括宰相在内的百官,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皇权。
3.隆庆和议
隆庆和议是隆庆年间蒙古与明朝修好的事件。隆庆年间,明朝边防经过整饬,军事力量有所加强,使蒙古俺答汗的扩张野心有所收敛,愿与明朝修好。隆庆五年(1517),明廷封他为顺义王,其子侄也都授予了都督同知、指挥同知等官职。万历九年(1581),子黄台吉,孙楂力克相继嗣顺义王位,而统治权仍归三娘子。明朝敕封她为忠顺夫人。三娘子继续执行与明廷友好的政策,为明保边守塞,部将畏服,与明朝不用兵二十年。隆庆和议是明朝和蒙古都保持了稳定的局面,促进了边疆的稳定,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4.内务府
清代创设的掌管皇家事务的机关。其全称为“总管内务府衙门”,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由满洲贵族王公大臣担任。内务府的职责很广,凡宫廷内部事务皆统于总管大臣。清代设立内务府,以大臣统领,革除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尽收宦官之权于内务府,排除了宦官对皇权的干扰,根绝了宦官专政之祸。
5.《局外旁观论》
篇名。英人赫德(robert hart)著。清同治五年(1866)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送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呈文。在这篇呈文中,赫德以“旁观者”的身份,“劝告”清政府要遵守西方列强的意愿,履行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义务。并指出清政府的现行政策不能“化民”和“兴国”。在赫德看来,自中央到地方,清廷的官僚系统已经彻底糜烂。
6.宪政考察馆
清政府为推行预备立宪而设置的中央机构。1905年,清政府派端方、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设立考察政治馆。1907年改设宪政编查馆,负责办理宪政及编制法规、统计政要等各种事项。宪政考查馆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等文件。1911年清政府成立内阁,裁撤军机处,宪政考查馆亦随之撤销。
7.法币政策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以法定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币制改革。1935年,国民政府在英国政府支持下,发布紧急法令,实行币制改革。规定自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之钞票为法币(1936年又加入中国农民银行)。所有公私收付一律使用法币,不得使用现金;实行白银国有,所有白银必须在规定限期内兑换法币;改银本位制为外汇本位制。法币改革对于制止大量白银外流,扭转金融紧缩及工商不振的状况,曾起过积极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40分,四选三,共120分)
1.王莽改制
(一)主要内容。公元8年,王莽代汉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掌权后,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颁发诏令,进行改制。
(1)王田、奴婢政策。为了解决长期存在的土地和 奴婢问题,公元9年,王莽根据《周礼》的井田制度,规定:更名天下田为“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男丁八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者,分余田与宗族邻里乡党;原无田者,按制度授田,即一夫一妇授田百亩;废除奴婢制度,改奴婢之名称“私属”,即家众、家丁。
(2)五均六莞。五均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长安分东西市,设令,各市有长,令、长皆兼五均司市官,称为“五均司市师”。 下设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五均官的任务是管理市场的物价,收工商业税。赊贷是由政府办理贷款,规定贫民遇有丧葬、祭祀或欲经营工商业而无资金的,可向钱府丞贷款。祭祀贷款限十天归还,丧事贷款限三个月归还,不收利息;工商贷款每年要交十分之一的利息。六莞是官府专营盐、铁、酒、铸钱,征收渔猎樵采之税,施行五均、赊贷,共六事。
(3)改革币制。王莽改革币制是由附会周景王铸大钱引起的。他铸有各种刀币,作为大钱。在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又进行第二次改革,废刀币和五铢钱。另造二十八种货币,叫作二十八品。黄金一品,银货二品,龟宝四品,贝货五品,钱货六品,布货十品。钱和布为同一物,即铜制,所以总称之为“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4)统一度量衡。王莽于公元9年实行统一度量衡制度,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颁行天下,令“万国永遵”,作为统一全国的度量衡标准。新莽的度量器物,传世较多,尤以原藏故宫现存台湾的王莽铜斛为珍宝,它已具备斛、斗、升、各、龠五量,构成了完整的度量衡总体。东汉以后各代,多承袭莽制。
(5)更易名号。王莽为了附会西周的官制,在中央设四辅(太师、太傅、国师、国将,位上公)、三公(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四将(更始将军、卫将军、立国将军、前将军),凡十一公。三公下设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组成中央机构。又置六监(位上卿),分掌京师宫殿的戍卫、皇帝的舆服等。改郡太守称卒正、连率或大尹等,县令、长称宰。改变少数民族的族名和民族首领的封号,如改高句骊王为下句骊侯,改匈奴单于为降奴服于,改“匈奴单于玺”为“新匈奴单于章”。
(二)失败原因。王莽改制,有些措施触及了当时的社会重大问题,如针对土地高度集中和奴婢问题而实行“王田”制、“私属”制,以缓和土地兼并和农民奴隶化的过程;施行五均、赊贷、六凳,以限制豪民富商的高利贷盘剥。然而这些政策并没有使其成为维系新莽政权的纽带,反而被淹没在愤怒的声浪中。
(1)改制或多或少地触及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如“王田”制施行后,地主官僚因“买卖田宅”,获罪者不可胜数,这样,原来拥护王莽的人,也转而反对改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2)制度本身就有弊病。如改革币制,用小钱换大钱,违反经济规律,给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的混乱,“每一易钱,民用破业”,“富者不得自保,贫者无以自存”,“农商失业,食货倶废”,给劳动人民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加之吏治腐败,贪官污吏借机鱼肉人民。王莽任用富商大贾执掌五均六凳的大权,他们“乘传求利,交错天下。因与郡县通奸,多张空簿,府藏不实,百姓俞病”。结果是社会经济日益恶化,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2.评17世纪中国境内政局变革(略)
3.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的活动及其影响
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和求富为主要内容,以“中体西用”为主要纲领的洋务运动有力的冲击了当时闭关自守的封建制度和落后守旧的社会风气。时较为开化的洋务派向清廷提出了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问题,1970年,曾国藩、李鸿章联名奏请选派幼童赴美国学习,得到清廷批准。1872年8月,第一批30名幼童乘轮船离开上海赴美。此后连续三年,每年各派出30名。后清政府在顽固派的压力下,以留学生沾染外洋风俗、流弊多端为由,将留美学生全部撤回。1881年,94名中国留美学生分三批回国。在回国的94名学生中,只有两人完成了大学学业,其中一人就是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在派遣学生留学美国的同时,清政府还派出学生留学欧洲。1873年,在派遣幼童留学美国一事的启发下,船政大臣沈葆桢向清政府奏请派船政学堂优秀学生留学欧洲,得到清政府批准。1877年,李鸿章再次上奏政府,要求派船政学堂学生留学英、法,分别学习造船和驾驶技术。同年春,船政学堂学生35人正式出洋留学。这批学生分别留学英国、法国,均取得优秀成绩。1879年李鸿章又奏请学习海军的学生回国后,许多人成为北洋海军的骨干。
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派遣实践,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冲击了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和腐朽落后的顽固守旧势力。
(二)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学生派遣教育之先河
(三)培养了中国近代工业大批实业和海军人才
(四)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做出了贡献
4.简述现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和演变(略)
?
2015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70分)
1.土断
东晋和南朝为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由于侨置引起户籍混乱,影响财政收入,从晋成帝时开始推行“土断”。所谓土断,就是以土(居住地)作为断定户籍的依据,使之著籍,取消侨人原来的临时户籍(白籍),改由居住地编制统一的黄籍,同时也就取消了侨人免除调役的优待。兴宁二年 (364年)三月庚戌日,由桓温主持庚戌土断,严厉清查户口,对隐匿户口的豪族地主也给予惩处,收效很大。义熙九年(413年),刘裕主持的“义熙土断”也很有成效。土断推行后,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明显增加。
2.台谏合一
宋代监察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即将御史台和谏院的职权合二为一。宋建立后,虽仍置御史台和谏院,但两个系统的职权开始混杂,台谏趋向合一,具体表现在台官具有言事权、赋予谏官以弹劾权以及台谏官可以互相兼领。宋代实行台谏合一的措施,使得谏官和御史两支监察队伍共同监督包括宰相在内的百官,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皇权。
3.隆庆和议
隆庆和议是隆庆年间蒙古与明朝修好的事件。隆庆年间,明朝边防经过整饬,军事力量有所加强,使蒙古俺答汗的扩张野心有所收敛,愿与明朝修好。隆庆五年(1517),明廷封他为顺义王,其子侄也都授予了都督同知、指挥同知等官职。万历九年(1581),子黄台吉,孙楂力克相继嗣顺义王位,而统治权仍归三娘子。明朝敕封她为忠顺夫人。三娘子继续执行与明廷友好的政策,为明保边守塞,部将畏服,与明朝不用兵二十年。隆庆和议是明朝和蒙古都保持了稳定的局面,促进了边疆的稳定,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4.内务府
清代创设的掌管皇家事务的机关。其全称为“总管内务府衙门”,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由满洲贵族王公大臣担任。内务府的职责很广,凡宫廷内部事务皆统于总管大臣。清代设立内务府,以大臣统领,革除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尽收宦官之权于内务府,排除了宦官对皇权的干扰,根绝了宦官专政之祸。
5.《局外旁观论》
篇名。英人赫德(robert hart)著。清同治五年(1866)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送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呈文。在这篇呈文中,赫德以“旁观者”的身份,“劝告”清政府要遵守西方列强的意愿,履行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义务。并指出清政府的现行政策不能“化民”和“兴国”。在赫德看来,自中央到地方,清廷的官僚系统已经彻底糜烂。
6.宪政考察馆
清政府为推行预备立宪而设置的中央机构。1905年,清政府派端方、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设立考察政治馆。1907年改设宪政编查馆,负责办理宪政及编制法规、统计政要等各种事项。宪政考查馆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等文件。1911年清政府成立内阁,裁撤军机处,宪政考查馆亦随之撤销。
7.法币政策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以法定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币制改革。1935年,国民政府在英国政府支持下,发布紧急法令,实行币制改革。规定自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之钞票为法币(1936年又加入中国农民银行)。所有公私收付一律使用法币,不得使用现金;实行白银国有,所有白银必须在规定限期内兑换法币;改银本位制为外汇本位制。法币改革对于制止大量白银外流,扭转金融紧缩及工商不振的状况,曾起过积极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40分,四选三,共120分)
1.王莽改制
(一)主要内容。公元8年,王莽代汉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掌权后,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颁发诏令,进行改制。
(1)王田、奴婢政策。为了解决长期存在的土地和 奴婢问题,公元9年,王莽根据《周礼》的井田制度,规定:更名天下田为“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男丁八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者,分余田与宗族邻里乡党;原无田者,按制度授田,即一夫一妇授田百亩;废除奴婢制度,改奴婢之名称“私属”,即家众、家丁。
(2)五均六莞。五均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长安分东西市,设令,各市有长,令、长皆兼五均司市官,称为“五均司市师”。 下设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五均官的任务是管理市场的物价,收工商业税。赊贷是由政府办理贷款,规定贫民遇有丧葬、祭祀或欲经营工商业而无资金的,可向钱府丞贷款。祭祀贷款限十天归还,丧事贷款限三个月归还,不收利息;工商贷款每年要交十分之一的利息。六莞是官府专营盐、铁、酒、铸钱,征收渔猎樵采之税,施行五均、赊贷,共六事。
(3)改革币制。王莽改革币制是由附会周景王铸大钱引起的。他铸有各种刀币,作为大钱。在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又进行第二次改革,废刀币和五铢钱。另造二十八种货币,叫作二十八品。黄金一品,银货二品,龟宝四品,贝货五品,钱货六品,布货十品。钱和布为同一物,即铜制,所以总称之为“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4)统一度量衡。王莽于公元9年实行统一度量衡制度,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颁行天下,令“万国永遵”,作为统一全国的度量衡标准。新莽的度量器物,传世较多,尤以原藏故宫现存台湾的王莽铜斛为珍宝,它已具备斛、斗、升、各、龠五量,构成了完整的度量衡总体。东汉以后各代,多承袭莽制。
(5)更易名号。王莽为了附会西周的官制,在中央设四辅(太师、太傅、国师、国将,位上公)、三公(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四将(更始将军、卫将军、立国将军、前将军),凡十一公。三公下设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组成中央
2015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15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被公安部确定为)插图
机构。又置六监(位上卿),分掌京师宫殿的戍卫、皇帝的舆服等。改郡太守称卒正、连率或大尹等,县令、长称宰。改变少数民族的族名和民族首领的封号,如改高句骊王为下句骊侯,改匈奴单于为降奴服于,改“匈奴单于玺”为“新匈奴单于章”。
(二)失败原因。王莽改制,有些措施触及了当时的社会重大问题,如针对土地高度集中和奴婢问题而实行“王田”制、“私属”制,以缓和土地兼并和农民奴隶化的过程;施行五均、赊贷、六凳,以限制豪民富商的高利贷盘剥。然而这些政策并没有使其成为维系新莽政权的纽带,反而被淹没在愤怒的声浪中。
(1)改制或多或少地触及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如“王田”制施行后,地主官僚因“买卖田宅”,获罪者不可胜数,这样,原来拥护王莽的人,也转而反对改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2)制度本身就有弊病。如改革币制,用小钱换大钱,违反经济规律,给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的混乱,“每一易钱,民用破业”,“富者不得自保,贫者无以自存”,“农商失业,食货倶废”,给劳动人民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加之吏治腐败,贪官污吏借机鱼肉人民。王莽任用富商大贾执掌五均六凳的大权,他们“乘传求利,交错天下。因与郡县通奸,多张空簿,府藏不实,百姓俞病”。结果是社会经济日益恶化,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2.评17世纪中国境内政局变革(略)
3.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的活动及其影响
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和求富为主要内容,以“中体西用”为主要纲领的洋务运动有力的冲击了当时闭关自守的封建制度和落后守旧的社会风气。时较为开化的洋务派向清廷提出了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问题,1970年,曾国藩、李鸿章联名奏请选派幼童赴美国学习,得到清廷批准。1872年8月,第一批30名幼童乘轮船离开上海赴美。此后连续三年,每年各派出30名。后清政府在顽固派的压力下,以留学生沾染外洋风俗、流弊多端为由,将留美学生全部撤回。1881年,94名中国留美学生分三批回国。在回国的94名学生中,只有两人完成了大学学业,其中一人就是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在派遣学生留学美国的同时,清政府还派出学生留学欧洲。1873年,在派遣幼童留学美国一事的启发下,船政大臣沈葆桢向清政府奏请派船政学堂优秀学生留学欧洲,得到清政府批准。1877年,李鸿章再次上奏政府,要求派船政学堂学生留学英、法,分别学习造船和驾驶技术。同年春,船政学堂学生35人正式出洋留学。这批学生分别留学英国、法国,均取得优秀成绩。1879年李鸿章又奏请学习海军的学生回国后,许多人成为北洋海军的骨干。
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派遣实践,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冲击了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和腐朽落后的顽固守旧势力。
(二)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学生派遣教育之先河
(三)培养了中国近代工业大批实业和海军人才
(四)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做出了贡献
4.简述现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和演变(略)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