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我想起一个问题,但是总觉得您还有其它答案,我想请您为我开示。”
“嗯,那你说嘛。”
“师父,当年六祖说风动幡动,仁者心动,这个就已经屌炸天了,你是不是有其它答案?”
“有。”
“嘻嘻嘻,我就知道,师父您告诉我好不好?”
“好啊。”
“谢谢师父。”
“客气。
其实啊,风动幡动,仁者心动,在那个当下,即是风动,也是幡动,同时是仁者心动,又同时一切都未曾动,本该如此。
风是自然规律的动,幡也是自然规律的动,仁者心动同时是规律下的动。
当风缘起,渐起涟漪,幡随风而摆动。仁者随了当下风,当下幡,心起了念。
若风与幡未动,仁者心动,那么不管风幡动不动,在仁者的心里也动了。
若仁者心未动,那也不代表风幡就真的不动了。
如;我们知道球球一直在转动,但我们觉知不到,感知不到,那球球就真的不动了嘛?
从现象上,或者叫本质上它动呢,我们觉知不到就属于仁者心未动,它不代表该动的就停了。
你起心动念就是仁者心动,你不起心动念不代表万物静止,只是从你的心识视角静止了。
天道,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自然的律动,乃至人心的静行,皆为道用。
慧能大师,师父有时调皮的叫老六,只是在借此言空的启用。
并不是告诉大家心不动就什么真的都不动了。
他是说,外面动与不动,你心未动,就不会受到外境影响跟着去乱动。
很多人都只认识其一,不认识其二,谁在谁不在,那太阳不照样东升西落,球球不照样在转圈圈?
但以个体角度看呢?那就是个体消失的时候,这个世间一切从个体视角中就不存在了,常比喻为,万物因我而存在,或,我在时候一切皆在,我不在时候那就都消失了。
真消失了嘛?嘿嘿,从个体角度算消失了,从万有角度不算。
以风动幡动来说,是告诉大家的心被外物所影响跟着动的比喻。
万物皆为一体,这个一体不是说我是你,你是我。从性的规律上来讲并没有丝毫区别。本源的特质是一模一样的。
若真没区别,他们又怎么会说那句上士闻道,中士闻道,下士闻道,或上上根器,上根器,下根器呢?
真如现在之人那种认识去觉得如何,若你见一切都是你,都是你内心投影的话。那么为什么你见到厉害的说是你投影,你见到傻的不说是你投影呀?你见到厉害的说他也是你,你就是他。你见到傻的为啥不这么说啊?嘿嘿嘿。
若我见一切都是我的投影,都是我的话,我能不能让趴在门前晒太阳的老黄狗去上班,我趴那晒会儿呀?哈哈哈哈哈。
万物皆为投影,是从识的角度来说的,即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你有什么样的想法,那个当下的你内心就会看见什么,也会如何觉得,那个投影形容的是这个。
为啥呀?心识作用嘛。
五蕴,六识中,那个眼耳鼻舌身意的意,就是当下心中所生之识。
它不是说,一切就真的都是你自己,那会陷入空执之中,从识的规律中你可以理解为,你有了什么想法,所以你才会如何认为。
但不管你认为如何,外在的该如何还如何,是不是矛盾滴?”
“是啊师父,那好像什么都没变呀?”
“嘿嘿嘿,牛逼的点就在这,你若能修改你的认识就能修改认知视角,自然你就能改变你内心的投影,乃至你所认识的世界都会因为你内心的变动,从觉知与感知的角度产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