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一知丨董仲舒被狂薅羊毛的西汉乔碧萝丨哲学考研(聊聊董仲舒)

人物一知丨董仲舒被狂薅羊毛的西汉乔碧萝丨哲学考研(聊聊董仲舒)缩略图

/ 董仲舒 /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 ? ?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引言

西汉初年,我大天朝经历了连年战火,积贫积弱。故统治者主要施行养(huang)老道家的政治主张,主打一个与民休息,省吃俭用。但是经历了早年的攒大钱,西汉已经摆脱了前期一穷二白的情况。这时养老道家的政治方略就已经不再适用于我大天朝了。

于是!天空一声巨响,董仲舒闪亮登场!董仲舒看到现在的养老道家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大势,于是灵光一现“i make a new one”。然后董仲舒就把儒学的发展推向了新的方向,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今后儒学的顶流地位。董仲舒对儒家可谓有再造之功,但在后世儒家那里却并不受推崇,甚至于常被冷落。至于为什么会这样,那还需各位看官听我细细道来。

人物生平

?人物介绍?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河北省景县广川大董故庄村人,广川大董故庄村位于今天的衡水,董仲舒放在今天的话,那估计也是个衡水学霸。只可惜董仲舒位于西汉,不过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哲学家。

武帝元年,刘彻看着已经可以棒打匈奴的军事,还有改革开放奔小康的经济,被马克思托梦并领悟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重要治国理念,于是下诏征求治国方略。我们董仲舒先生立刻就是一个手拿把掐的大动作,直接就给汉武帝上了一课,手里握着儒家、法家、墨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直接就是一个机甲合体,缝合出了一个以儒家仁德为主(阳),法家刑法为辅(阴),同时谈天志、说阴阳、道五行的新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因此深得汉武帝赞赏,并赐他封号“缝合斗罗”(bushi)。

除此之外,缝合斗罗董仲舒还系统的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后人发展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方略,并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缝合斗罗提出的政治方略使得儒学和政治捆绑在一起,同时奠定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哲学内部的统治性地位。

对于儒学来说董仲舒简直就是王佐之才,但是经过董仲舒向汉武帝推荐的儒学毕竟是个融合产物,所以后世一些自诩正统的儒者自然会看不起这个杂牌货。并且为了迎合刘大帝的胃口,缝合斗罗提出的君权神授概念也确实是有点不要脸了。按照儒家传统理论,天子犯错也得挨收拾,被干掉了活该。但是董仲舒搞出来的杂牌思想却变成了“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故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之谓也。”(《春秋繁露·为人者天》)这简直是骑在先秦儒家思想的脖颈子上拉屎了。不过董仲舒的缝出来的东西毕竟还是得到了汉武帝的采纳,所以不管后世儒者再怎么不忿,董仲舒都能说一句:“你说的对,但儒学是由董仲舒创作的一款官方思想。”(没有)

缝合斗罗的著作《春秋繁露》(图片这本3000块呢)
早期:s属性爆棚的西汉乔碧萝?
董仲舒出生于临近齐鲁,北靠燕赵,西界三晋的衡水附近,这种高考压力不小的河北地区,董仲舒出生的时候脑袋上就印着红字儿“距高考还有6570天”。除此之外,董仲舒的家里也是藏书丰富,所以从小时候就养成了董仲舒的s(tudy)属性。

董仲舒三十岁时学有所成,开始回馈社会,给家人们发福利,于是便招收了大批学生。不过董仲舒讲课堪比上网课,人称西汉乔碧萝,主打就是一个不露脸的颜值主播。他讲课的时候会在课堂上挂一幅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课,学生就在帷幔外面听,时不时的还要他的得意门生吕步舒等人 忙点点关注,点点转发,用当时的话说就是转相传授。董仲舒这个颜值主播可比乔碧萝合格多了,基本没出现过直播事故,很多人跟他学了很多年都没有和他见过面。通过这种形式的直(jiang)播(xue),董仲舒吸引了大批粉丝,这些粉丝也渗透到了汉王朝的各个政治枢纽中,有的当了诸王国的国相,有的当了长吏。

由于董仲舒广收门生,宣扬儒家经典,所以他的粉丝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在汉景帝时期当了博士,主管经学讲授。汉武帝继位后,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汉武帝连续对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详细阐述了天人感应,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

董仲舒讲学示意图
?中期:拥护祖国和平统一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
董仲舒和汉武帝甜蜜对策之后被负心汉武帝丢到了江都易王刘非那里去当国相了。刘非是汉武帝刘彻的哥哥,相传此人残暴蛮横,一顿能吃200个小孩(我刚开始传的)。但是董仲舒作为西汉乔碧萝,声名远扬,所以刘非对董仲舒非常尊重,并且把董仲舒比作是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的管仲,也就是想让董仲舒跟着自己一起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干一票大的。但是董仲舒可是主张“春秋大一统”的,董仲舒抓着江都易王刘非就是一顿思想政治教育,连夜给他灌输“中华儿女一家亲”、“江都自古以来就是大汉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著名思想,并且天天晚上点着灯给刘非讲刘邦军民一家亲的暖心故事,给他讲不能搞分裂、搞独立的正确思想。总之就是呼吁、倡导团结统一,并对刘非的危险思想谴责、强烈谴责并提出了严正警告,拐着弯的告诉他最好老老实实的呆着,别做美梦。

董仲舒给刘非当了六年的相国,一直安安稳稳,没啥事儿还发挥发挥自己的另一项专长——求雨。《汉书》便记载:“仲舒治国,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也就是说,董仲舒领悟了天地间阴气和阳气的运行规律,通过布置相应的仪式撬动阴阳,就可以实现求雨或止涝的目的。而且董仲舒百求百应,比萧敬腾还神。

汉武帝建元6年(前135年),皇帝烧坟的长陵高园殿、辽东高庙发生了大火,董仲舒一拍脑门,这热度不蹭,我枉为西汉乔碧萝啊,于是带病坚持起草了奏章,以两次火灾说明上天已经在对汉武帝发出严正交涉了!再不处理就完啦!于是汉武帝就把董仲舒杀了。
本章完(bushi)。

董仲舒写完了奏章后其实还没来得及上奏汉武帝,正巧主父偃到董仲舒家做客。这主父偃是个窥屏贼,看到了董仲舒的奏章,而且还嫉妒董仲舒的才能,把奏章偷偷交给了汉武帝,估计还说了很多风凉话,汉武帝可是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儿,再加上窥屏贼主父偃的煽风点火,勃然大怒,下令处死董仲舒。但是后来又怜惜他的才能,下诏赦免了他,不过他江都王相的活儿肯定是干不下去了。在这之后董仲舒就重操旧业,当西汉的经学乔碧萝,明星课程还是之前的《公羊春秋》。

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求雨半仙儿
晚期:退休还要加班的996福报受害者
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孙弘又推荐求雨半仙儿董仲舒去祸害胶西王刘瑞,去做胶西王刘瑞国相。刘瑞也是汉武帝的哥哥,并且比之前的刘非更残暴,据说一顿能吃400个小孩(和刘非一样,也是我刚开始传的),并且在这之前还杀了好几个国相了。这么一想公孙弘可能也不一定是好心。不过我们求雨半仙儿董仲舒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西汉知名网(大)红(儒),要是真的被刘瑞惹恼,说不定就掏出西瓜条特效,再叠加一个“家人们谁懂啊”buff网爆刘瑞。大网红buff的威胁下,刘瑞对董仲舒还算尊重。

人物一知丨董仲舒被狂薅羊毛的西汉乔碧萝丨哲学考研(聊聊董仲舒)插图

虽然刘瑞对董仲舒比较客气,但是董仲舒毕竟是死过一次(被下令处死后又被赦免)的人了,一直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害怕时间长了刘瑞跟他来一场“地铁武士对决”,于是四年之后直接就是一个足疾未愈(年老有病),告老还乡。从此以后董仲舒就结束了他的仕途生涯,专心读书写作,给家人们带来更精彩的作品,给老铁们谋福利。

但是董仲舒可谓是究极无敌打工仔了,人家996最多也就是下班了加班,董仲舒都退休了还加班。董仲舒虽然致仕了,但是朝廷有啥事儿还过去问他(还不给咨询费),董仲舒每次也都无偿提供意见(被割韭菜)。后来张汤把这些问题和答案整体成了《春秋决狱》一书(还不给董仲舒版权费)。汉武帝太初元年,董仲舒在家中因羊毛被薅光而去世(其实是病逝),葬于西汉京师长安西郊,有一次汉武帝骑马路过,为表彰他提供的大量羊毛,下马立正,敬礼并对他表示瑞斯拜。因此,董仲舒的墓地又被称作下马陵。

今天的下马陵
重要思想

董仲舒是汉唐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董仲舒的全部哲学思想都是为汉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创立的理论根据的。为进一步加强对人民的思想统治,董仲舒提出了以儒家思想为主,杂糅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封建思想体系。

?“天人感应”?
董仲舒从自然界的“同类相动”的现象入手,认为同类的事物会出现相感相动的现象。而人是效仿天的形象产生的,因此天与人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感应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董仲舒认为“天人感应”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从个人的角度看,有些人遇到阴雨天气就会出现腰腿酸痛的现象。董仲舒说这是因为上天和人体都有阴有阳。在阴雨天气,天的阴气会占上风;人体内的阴气与天的阴气同类,会发生感应。

“天人感应”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人类社会的治乱与 运行之间的关系上,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会影响到 的运行,天也会通过灾异或祥瑞来体现它对人间社会治理情况的评判。?

?“三统三正说”?
董仲舒的历史观是复古主义的循环论,他为了论证汉王朝统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提出“三统”、“三正”的学说。“三统” 就是黑统、白统和赤统。“三正”就是夏以寅月 (农历正月)为正月,商以丑月(农历十二月)为正月,周以子月(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寅月以黑色为上色,因此夏为黑统,丑月以白色为上色,商为白统,子月以赤色为上色,周为赤统。

历史的变化,就是三统的周而复始。汉代继周而起,应以寅月为正月,这就叫做“改正朔,易服色”。“三统三正” 是一种历史循环论,强调“治古”,历史的每一循环,都不过是复古的表现。所以董仲舒又提倡“奉天而法古”,这种复古主义的历史铺环论,论证了封建制度的永恒性和不可侵犯。

?“性三品”?
董仲舒在人性论问题上,提出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圣人之性是天生的善,斗筲之性是天生的恶,都是不可改变的,因此也可以不当做性。只有中民之性,可以经过教化成为善性,可以叫做性。

中民之性是指多数人的人性能够接受封建统治者的教化而言。人性虽包含了善的素质,但不经过教化还不能成为善。“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圣王的任务是“继天成性”,即奉天命教化百姓,使百姓成为善良的人。

考研热点

董仲舒作为中哲史的重点人物,是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需要着重把握的部分。各校对董仲舒的考察频率较高,他主要的知识点包括“天人感应”、“三统三正”、“性三品”、“三纲五常”、“神权政治”等等。其中以“天人感应”和“性三品”考察频率最高。

“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最重要的考点,也是董仲舒思想的核心。考察频率极高,考查形式很广泛,名词解释、简答或者论述都有可能。如深圳大学23年就以论述的形式考察了“天人感应”、北京师范大学也在21年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考察了“天人感应”。

除了“天人感应”和“性三品”之外,“三统三正”、“三纲五常”等知识点也会有考察的可能性,有时候还会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择取某一些部分的原文来对大家进行考察,大家对董仲舒部分需要仔细准备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