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电考研】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方向考研必知(北电考研)

【北电考研】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方向考研必知(北电考研)缩略图

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电影专业的摇篮,在这里走出了无数的著名导演和优秀演员,引领中国电影市场的前进方向,为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每年有无数的学生对北影充满向往,所以这里的考研竞争比较激烈,因为考生对于研究生的渴望是非常的强烈的,也导致专业录取的分数相对会比较高。那么就要求考生们需充分备考,理清复习思路,熟练掌握考试必备知识,了解院校信息,了解学校特色,把握老师的出题方向,做到正确备考,熟练应对考试。
艺术类校考科目名称:

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学术型)、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
艺术类校考科目介绍:
艺术理论与电影基础理论是对艺术、特别是电影进行综合研究,描述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各艺术门类的学问和知识、在其基础上深度探讨电影艺术的特质和创造规律,而且还是艺术工作者、特别是电影工作者拓展事业、提高艺术品味和创作底蕴的重要思想和观念源泉。因此,艺术理论和电影基础理论是任何一名有志于电影艺术相关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
考生需具备如下条件:
熟悉艺术史、电影史,对经典艺术作品、电影作品具有基本的概念和了解;
具备一定的艺术理论素养,对各种艺术的形式、媒介和方法等有一定的认识;
对艺术的审美特征和传播机制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具备一定程度的艺术创意和艺术思辨力。
推荐阅读书目: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 .贾内梯著
《中国文化读本》叶朗著
《什么是艺术》(美)沃特伯格著
《艺术概论》赵斌主编 (2016版)[预计出版时间2016年9月底]
院 系: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研究方向名称:艺术理论与创意(01)
研究方向介绍:
艺术学理论是对艺术进行综合研究,探讨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其学科职责为阐释艺术的性质与特点、艺术媒介的属性与特征、艺术的发生与发展、艺术的审美与接收、艺术的功能和社会运作,以及艺术与文化的交互影响等一系列核心问题。电影学系艺术学理论方向为应对当代艺术与文化传播现状,特别突出以艺术本体论研究为核心,以跨媒介艺术批评为支撑,以文化理论与产业实践为参考的人才培养思路。要求考生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能够献身艺术研究与批评事业。
2.具备良好的艺术史论素养,对各类艺术特别是视觉艺术具备较完备的认知,对艺术的本体论有较深入的理解。
3.具备一定的文艺学理论素养,特别是对20世纪以来的现象学、阐释学、语言学、精神分析、意识形态理论、文化研究以及当代文学、传播学等理论应有初步的了解。
4、具备一定的艺术批评与创意实践能力,毕业后可在相关媒体或艺术机构从事编辑、批评、策划或管理工作。
业务课二名称:艺术史与理论
业务课二介绍:
要求考生具一定的当代文艺理论背景,旨在考查考生运用艺术学理论视角观察和理解当代文化艺术现象的能力,特别强调考生对艺术传播、媒介与受众、文化工业等交叠领域内的现象和问题的分析与批判能力。
院系: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研究方向名称: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
研究方向介绍:该研究方向培养交叉型电影研究人才,兼具“电影艺术本体研究”(film art reseach)和“电影研究”(film study,含史论与文化研究)两个领域,在聚焦于影像、造型及声音等本体的基础上,拓展至文化、历史与产业研究领域。
业务课二名称: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
业务课二介绍:该科目着重考察考生对电影艺术本体理论的理解情况,即对电影艺术创作的要素、规范及规律的了解情况,同时,考察对电影研究(史论、文化与产业)的掌握情况。

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招生情况分析
2016年电影创作理论与历史计划录取18人(拟接收推免5人)实际录取15人(包含1名调剂417):录取最低分339 最高分416。实际参加初试的人数为58,进入复试23人,进入复试最低分数要求:总分335。
2017年电影创作理论与历史计划录取13人,实际录取14人:录取最高分407最低分351 ,实际参加初试的人数为103人,进入复试人数32人,进入复试最低分数要求:总分350。
解析:2016、2017年研究方向为电影创作理论与历史,专业课二名称为电影文化创作棕论,2018年研究方向更换为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专业课二为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虽然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更名了,但是考生可以按原来的方案去复习,考试内容几乎没有任何变动。
此方向从16年开始招生,近俩年招生人数相对稳定,这主要取决于生源情况的稳定,从录取分数来看,不难看出,近俩年生源相对来说,水平较高,生源大家一定要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有规划的去复习每一门课,不要一味的死记硬背。ps:每年的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仅是一个大致性的参考,实际上每年录取的人数会根据当年生源情况来进行调整,某些年份生源好,可能会适当扩招增加招生名额。 提醒广大考生无论是初试、复试都需要各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一定要了解北影初试 、复试的考试重点 关键信息 命题方向和重点,导师阅卷喜好及阅卷倾向性等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 考北影不是仅看几本书的问题。
推荐阅读书目:
《艺术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赵斌主编
《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
《外国电影史》郑亚玲
《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理论基础》陈晓云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 .贾内梯著
《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
外加重要辅助资料 独家内部笔记资料包含:
【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 +【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
参考书目分析:在专业一的复习过程中,大家要以赵斌老师的艺术概论为主,彭吉象的为辅。再加上《电影艺术词典》以及《电影理论基础》。多充实自己的阅读量,这样论述题才会答的更好一些。此方向的专业二和专业一是相通的,专二考察的内容要很细致,除去以上书目的阅读外,还要了解当下的时事热点以及热点电影,考研补充阅读《当代电影》。
复习规划
育明杜老师给大家制定了“五阶段考研复习攻略”
第一阶段:信息收集及院校确定(3月—6月)
了解考研信息、确定报考院校、明确专业课重点、夯实英语基础(尤其是单词、句型)
第二阶段:考试重点明确(7月—9月)
明确专业课考试重点并做笔记、明确考研政治考点及难点、考研英语真题解析
第三阶段:明确重点并理解记忆(7月—9月)
明确专业课考试重点并做笔记、明确考研政治考点及难点、考研英语真题解析
第四阶段:深入背诵考点、练习试题(9月—11月)
开始背诵考点难点、练习考点试题
第五阶段:模拟考试(11月—12月)
每门课都进行4-5次模拟考试,并由 聘请阅卷组成员进行指导和分析
第六阶段:复试、面试(次年3月—4月)
每门课都进行4-5次模拟考试,并由 聘请阅卷组成员进行指导和分析
以上“五阶段复习法”,步步为营,按部就班,依次行事,一切尽在掌握中,则考研无忧矣。
专业课真题
2017年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学术型)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35分)
1.再现艺术
2.立体主义
3.白淮南
4.杜尚
5.巫术说
二、简答(45分)
1.简述罗兰的《明室》中体现的摄影观点
2.艺术鉴赏的特征
3.后印象主义绘画的特征
三、论述(70分)
1.结合作品论述艺术的自律性和他律性
2.结合当前媒介环境谈谈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2017年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艺术表现观
2.扁平人物
3.新媒体艺术(资料总结第一页)
4.结构主义
5.装置艺术
二、简答
1.简述近代艺术理论中艺术的分类方法
2.艺术鉴赏的特征 (资料总结31页)
3.西方绘画和东方绘画透视法的区别
三、论述
1.结合艺术作品论述意识形态和艺术的关系
2.结合艺术史谈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化与创作综论考研真题(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第六代
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3.平行剪辑
4.梅里埃
二、简答
1.希区柯克对类型电影的贡献
三、论述
1.《十二怒汉》的艺术创作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专业课笔记资料
结构主义电影理论
西方结构主义思潮影响下兴起的不同电影理论学说的泛称。20世纪20年代,以史克洛夫斯基、普罗普和狄尼雅诺夫为代表的苏联“形式主义学派”和“布拉格语言学小组”曾经在文艺学研究中采纳结构主义原理。20世纪20年代,索
【北电考研】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方向考研必知(北电考研)插图
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波及人文学科各领域,成为研究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方法论模式。1962年,文化人类学家列维一斯特劳斯的《野蛮人心智》一书问世。标志了结构主义思潮的兴起。文艺理论家罗兰·巴尔特、思想.史家福柯、哲学家阿尔都塞和德里达、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纷纷借助结构主义模式,完成了相关学科的研究。派生自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符号学,深刻影响了电影理论研究的趋向,电影符号学应运而生‘克·麦茨、皮埃尔·帕索暇尼、温别尔托·艾柯和彼得·沃伦,以结构主义方法沦研究电影语言特性,分析电影文本,为结构主义电影理沦奠定了基础。70年代,强调事物的变化性的后结构主义取代了强调事物的稳定性的结构主义的主导地位。以电影精神分析学、意识形态电影理论和女权主义理论解释电影和电影现象的各种理论登场,成结构主义电影理论的新高潮。《参见“电影符号学”、“电影梢神分析学”、“电影叙事学”、“意识形态电影批评”、“女权主义电影批评”等)
如何看待“艺术电影运动”,它对我们如何看待电影有什么启示?
他们已经开始以一种比较严肃的态度,称得上是艺术的态度来对待电影,一般具有一流的剧本、导演、演员和场面,通常在一个豪华的布景上演出一场富有戏剧性的故事,题材多为宫廷生活和权利斗争,具有一种成熟艺术所必须的总体结构,以及当时条件下电影很难拥有的高尚的品格和一流的气质。影片也具备了一定的心理深度和表现深度。1908,由《吉斯公爵的被刺》所开创的”艺术电影“,的确代表了当时法国电影的最高成就。同时,受《吉斯公爵的被刺》的影响,在电影银幕上,舞台明星也开始取代了默片时期无名演员的位置。来自法国大剧院的麦克斯·林戴就是一例,他在为电影带来了“喜剧精神”的同时,也从一个舞台演员成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个喜剧明星。此后,美国人楚柯尔也采取了选用著名演员拍摄影片的做法。其结果,为好莱坞称霸于世界影坛奠定了基础。 而电影—此时效仿戏剧,便从古典文学和戏剧中去寻找所谓高尚的题材来进行表现,大多是根据大仲马、巴尔扎克、斯特林堡及莎士比亚的情节剧改编后,搬上银幕的。这些影片注重精心地安排富有戏剧性的场面,而缺少摄影技法的使用和场景转换的手段,缺乏视觉的表现力和电影语言的应用。 所以,“艺术电影运动”的创作倾向与原则,不过是在梅里爱的“银幕戏剧”电影观念上的更加完善、精致、壮观的发展,是传统的戏剧观念在电影中通过纪录的手段得到的更进一步的延伸。十分明显,“艺术电影运动”不是对于电影艺术的探索与发展,而是将“旧瓶与新酒”的关系颠倒过来,沉醉于传统美学的审美意识状态之中,是对于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在美学观念上所作出的根本否定。值得深思的是,“艺术电影运动”的倾向影响之久远,至今在我们的电影观念中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在我们的创作实践中得以不同程度的延用。在电影发展近百年的历史中,电影艺术这双巨人的鞋子,常常却伸进一双双保儒的脚,令人哀叹不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