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是公孙瓒的势力范围,公孙瓒可不像韩馥那么怂。公孙瓒是汉末群雄之一,他在对抗北方游牧民族时作战勇猛,威震边疆。
凉州韩遂叛乱时,朝廷命公孙瓒率三千乌桓骑兵前去协助张温平叛。因军饷发放不及时,乌桓骑兵走到半路公然抗命,不走了。前中山相张纯闻讯,鼓动前泰山太守张举和他一起谋反,他对张举说:“如今乌桓兵不听朝廷号令,凉州贼又起兵,朝廷一时不能平定,汉朝气数将尽,你若与我共率乌桓之众起兵,定能成就一番大业。”,张举深以为然!
张纯、张纯、乌桓头目丘力居三人举兵造反,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他们传书到各州、郡,扬言要代替汉朝。叛军攻城掠地,侵入青、徐、幽、冀四州,到处抓壮丁,人数一度达到十万人之巨。对游牧民族一贯强硬的公孙瓒全力平叛,最后还是寡不敌众,公孙瓒差点被乌桓兵围杀。
汉室宗亲刘虞曾当过幽州刺史,在幽州很有威望,他一直主张对乌桓等游牧民族采用怀柔政策。于是,朝廷任命刘虞为幽州牧。刘虞上任后,双管齐下,一面派遣使者告诉乌桓首领丘力居,朝廷知道他是受到了张纯和张举的蛊惑才造反的,只要他归顺朝廷,朝廷不仅免除他的罪责,还给他封官加爵,丘力居以前受过的恩惠,知道刘虞对游牧民族一向很友好,当即跟使者表示愿意归顺;另一方面,刘虞重金悬赏通缉张举、张纯二人,允诺谁能将这两个反贼捉拿归案,除了重重有赏,还可入朝为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张纯被手下王政杀死,首级被送到刘虞处。
刘虞平叛有功,汉灵帝升刘虞为太尉,封容丘侯。董卓专权时,拜刘虞为大司马,后封刘虞为太傅,召刘虞入京,竟因道路阻塞,任命未能到达。
幽州地处边疆,境内有很多游牧民族部落,又与匈奴的地盘接壤,平定叛乱后,刘虞为了安抚游牧民族、与匈奴和平共处,经常出台一些优惠政策!
但是,幽州的并不是富裕之地,公孙瓒之前在征讨游牧民族时,粮草还常常要靠青州和冀州来接济。刘虞决心改变幽州贫穷落后的面貌,他力主改革,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鼓励百姓开荒种田,开辟边境贸易市场,与匈奴互市,大力发展盐业……改革成效显著,幽州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大道至简,宽厚仁慈、体恤百姓的刘虞明白一个道理:只要百姓安居乐业,谁愿意去造反?为了避黄巾之祸,上百万的青州和徐州百姓逃到了幽州,刘虞对这些难民都予以妥善安置!
对游牧民族一贯很强硬的公孙瓒几度欲兴兵征讨乌桓,都被刘虞劝阻制止了。在对待游牧民族的问题上,公孙瓒和刘虞有着巨大的分歧,两人之间的矛盾日深!
刘虞深受百姓爱戴,拥有极高声望,但他从无二心,对朝廷忠心耿耿!汉灵帝当政后期,外戚干政,宦官弄权,天下大乱,董卓入京诛灭十常侍后,专权跋扈,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袁绍、韩馥等人欲立德高望重的刘虞为帝。韩馥给关东各路诸侯写信,他在信中说他欲立刘虞为帝,他在信中详述了立刘虞的理由:一是刘虞功绩德行华夏无二,皇室宗亲中无人能比得上他;二是过去光武帝以大司马领河北,冯异等人拥立他即位;刘虞是东海恭王刘彊的后代,也以大司马领幽州牧,这和光武帝的情况一样一样的。
公元191年春,韩馥、袁绍派张岐等人带着提案劝刘虞称帝,刘虞厉声呵斥张岐等人,说:“尔等怎敢出此言,如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我受重恩却不能尽忠,未能竭命,清雪国耻,还望与诸州郡忠烈义士迎回幼主,诸君各拥州郡,应尽忠王室,岂能心怀逆谋,玷污忠臣呢?”袁绍等人不肯作罢,又劝刘虞领尚书事,刘虞不从。刘虞对朝廷始终忠心耿耿,各国和外族向朝廷进贡,因道路不通,他们把贡品送往刘虞所在的幽州,刘虞帮他们把贡品送往京城。
当时,献帝身在长安,刘虞派田畴与鲜于银出使长安,献帝无一日不想东归,他在见到田畴等人后非常高兴。当时,刘虞的儿子刘和在献帝身边做侍中,于是,刘协派刘和潜出武关,让他去找刘虞,叫刘虞带兵来救驾。刘和途经南阳时,向袁术说明天子之意,结果被袁术扣留。袁术另派人去找刘虞,让刘虞派些兵力到他这里,他带着刘虞的兵和他的兵一起去迎回天子,刘虞居然信了袁术的话,派数千骑兵供袁术调遣,袁术把刘虞的数千骑兵收编了,压根不提迎回献帝的事!
公孙瓒一眼就看出袁术在耍诈,再三劝刘虞不要派兵前往,刘虞就是不听。果不其然,刘虞派出的数千骑兵一去不复返,被袁术笑纳!刘虞怀疑公孙瓒与袁术勾结,两人之间的嫌隙更深了。不久,刘和从袁术那里逃出来了,北上时又被袁绍扣留。公孙瓒不听刘虞劝阻,兴兵讨伐袁绍,与袁绍交战多次,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刘虞怪责公孙瓒穷兵黩武,怕公孙瓒击败袁绍后更不好控制了,便不许他再兴兵讨伐袁绍,还削除了公孙瓒的兵权,公孙瓒大怒,屡次违抗刘虞的命令,劫掠刘虞赏赐给游牧民族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