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考研热点分享及真题解析_战略(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是谁)

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考研热点分享及真题解析_战略(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是谁)缩略图

目录

一、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

二、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第一名笔记

三、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时政热点预测

四、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技巧

五、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模板(412分学姐总结)

六、2004-2020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育明一对一学员回忆)

一、2021年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公共政策学》,杨冠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公共管理学》,汪大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西方行政学说史》,丁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公共行政学》(第4版),张国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中国行政管理》期刊近一年论文 党和政府重要会议报告每年必考《公共经济学》(第二版),唐任伍,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经济学原理》(第二版),唐任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公共经济学》,韩康,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经济学原理》,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论国家治理现代化》,俞可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党和政府经济、社会领域重要改革

北师大行管考研真题分享q群:7244-7671-3

二、2020年行政管理考研参考书笔记

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

重点问题

私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战略与战略管理的概念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误区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步骤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创新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要务

第一节 私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

一、战略的界定

二、战略管理的兴起和发展

三、战略管理兴起和发展的背景

一、战略的界定

(一)战略的由来:从军事策略到企业策略

(二)战略的界定

(三)战略的结构与类型

二、战略管理的兴起和发展

(一)战略规划的兴起:战略管理的先导

(二)战略管理的提出与界定

三、战略管理兴起和发展的背景

(一)外部环境:从关注局部性眼前利益转到关注全局性长期发展

(二)竞争加剧:从简单竞争转到综合竞争

(三)经营理念:从生产导向转向顾客导向

(四)研究焦点:从关注内部管理机制和过程转向关注战略和商业政策

第二节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界定

二、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动因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一)布莱森的战略规划模式

(二)博兹曼和斯特劳斯曼的战略管理四个层次

(三)纳特和巴可夫对战略管理的过程的分类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动因

(一)公共部门在大变革时代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二)公共部门角色转变的需要

(三)公共部门应对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挑战的需要

(四)公共部门应对公共利益挑战的需要

(五)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产物

第三节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误区

一、流浪倾向:没有战略或滥用战略

二、唯上倾向:按上级或长官意志制定战略

三、东施效颦:仿效他人战略或仿效自己过去的战略

四、好大喜功:发展型战略也会使公共部门陷入危机

五、致命通病:战略管理能力不强

(一)领导者缺乏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

(二)忽视战略环境分析,缺乏适应能力

(三)操作能力不强,缺乏战略实施能力

(四)亡羊才补牢,战略评估时机不当

(五)见树不见林,战略评估指标片面

(六)远离数字化,战略评估手段落后

六、束之高阁:战略只停滞在纸上

七、旧瓶装新酒:体制、结构与战略不匹配

八、以人事为中心:战略随人事变化而变化

九、弃长扬短:公共部门丧失战略优势

十、踢开战略闹革命:只顾短期利益,不顾长期利益

第四节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步骤

一、公共部门战略分析

二、公共部门战略制定

三、公共部门战略模式选择

四、公共部门战略实施和执行

五、公共部门战略评估、纠正和监督

一、公共部门战略分析

(一)外部大环境分析

(二)内部小环境分析

(三)战略的总结分析:swot分析方法

(一)外部大环境分析

1.公共部门外部环境的具体内容

2.当前对战略制定影响较大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二)内部小环境分析

1.顾客

2.竞争对手

3.公共部门自身

二、公共部门战略制定

(一)制订公共战略的愿景和使命

(二)确立公共组织的目标

(三)制订公共战略策略和方案

三、公共部门战略模式选择

(一)倾斜战略

(二)多元战略

(三)缝隙战略

(四)超前战略

(五)内涵战略

(六)处延战略

(七)联合战略

(八)弹性战略

四、公共部门战略实施和执行

(一)构建有效的公共组织结构

(二)实现有效的公共资源配置

(三)制订与公共战略相配套的政策、程序和体系

(四)注重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变革

(五)培育有利于公共战略实施的组织文化

五、公共部门战略评估、纠正和监督

(一)重新考察公共战略的基础

(二)衡量公共组织的战略绩效

(三)改进公共战略评估的规范性与有效性

(四)调整和纠正公共战略

(五)监督公共战略的制定、实施与评估

第五节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创新

一、战略创新是公共部门的基本性创新

二、设置公共部门战略创新预警系统

三、适时实施公共部门战略创新

设置公共部门战略创新预警系统

(一)建立“居安思危”的公共组织文化

(二)设置公共部门战略创新预警系统

(三)提出战略假设

(四)修筑内部信息畅通渠道

适时实施公共部门战略创新

(一)勇于向自己开炮

(二)掌握战略创新的方法论

(三)具体规定战略转折的目标、内容

第六节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要务

一、树立现代战略性发展动机与理念

二、提升卓越的公共战略管理能力

三、展现与推广公共战略管理系统

四、以追求合作共赢作为公共组织竞争力的基础

五、以资深的高级常任管理者作为执行战略管理的重心

结 论

公共部门管理已经进入了战略管理时代。欧文·休斯认为:“公共部门在开始阶段制定战略时,大都犯有这些错误,然而近来战略管理的流行,将会像在私营部门里一样,被证明是最有前途的方法。”

公共事务民营化

重点问题

民营化的界定及本质

民营化的模式

民营化的工具

民营化的步骤

民营化成功的条件

公共服务民营化的限制及其问题

第一节 民营化的界定

民营化的推行,可以说是公共部门再造浪潮中最被推崇但也最受争议的改革策略。

为了提高公共资源使用的效率,民营化已经成为各国公共部门改革的重要方针和运作手段,英、美、加、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早已大力提倡和运用公共工程外包、bot模式等途径提供大型的公共工程的建设与公共服务。当然,民营也常因控制不易而发生问题,因此经常成为争论的焦点。

何谓民营化(privatization)

萨瓦斯 :“在一种活动或资产的所有权方面,减少政府的角色或增加私营部门角色的一种行动。”

江岷钦、林钟沂认为:民营化是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即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政府只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与绩效成败的责任。

民营化的四大转变

(一)主体的转变

(二)公共部门角色与职能的转变

(三)从垄断转变为市场

(四)民营化只是可能转向自由化

第二节 民营化的实质在于竞争对垄断

公共部门在现代社会应以竞争为导向,引进公共服务的市场竞争机制,转变“政府是不可替代的实体”这一根深蒂固的有害的观念,改变对公共服务的垄断甚至独占的做法,允许和鼓励民间参与和提供公共服务,使公私之间、公公之间、私私之间彼此展开竞争,提供更加有效的公共服务。

竞争导向型公共部门

竞争导向型公共部门是要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强化核心能力,学会如何更深入、更全面、更好地满足现实和未来不断变化、不断提升的顾客需求,从而为顾客创造更大的选
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考研热点分享及真题解析_战略(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是谁)插图
择空间,并快速地服务顾客,大幅度地提升顾客满意度。

第三节 民营化的三大模式

现代公共部门都在追求“市场化公共部门”、“企业家公共部门”,公共服务民营化就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当然,由于各国、各地的政治、经济体制不同,以及公共事务的具体情况也不同,采用的民营化的模式也不同。

民营化的三大模式

(一)民有民营模式

(二)公有民营模式

(三)公私合营模式

bot模式

公私合营的型态非常之多,目前最为流行的是bot模式,即由民间企业出资兴建(build),与建完成后,政府给予与兴建者一定的经营(operation)期限,让其回收成本或有利可图,最后再将后所有权移转(transfer)给政府的模式。

第四节 民营化的五类工具

民营化的先驱和主要倡导者萨瓦斯认为民营化可分为撤资、委托、替代三大基本类型,而台湾学者丘昌泰则认为民营化包括撤资、签约外包、公私合营、市场自由化四大基本类型。

民营化的五类工具

(一)撤资

(二)委托

(三)替代

(四)内包

(五)志愿服务与自我 助

第五节 民营化的六个步骤

(一)事前准备

(二)拟订标单

(三)邀请竞标

(四)公正决标

(五)履行合约

(六)监督机制

第六节 民营化成功的七项条件

(一)健全的市场环境

(二)公平的游戏规则

(三)持续的监督组织

(四)精确的成本效益

(五)高度的服务品质

(六)评估相关影响

(七)拟定应变措施

第七节 公共服务民营化的限制及其问题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来看,民营化的确存在许多优点 ,但是,公共服务的民营化亦多有限制。

民营化存在的优点

(一)成本降低

(二)增进服务质量

(三)选择机会增加

(四)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

(五)示范效果

民营化在现实上可能导致的问题

(一)关于公共责任问题

(二)特权与贪污

(三)公共服务的不公正

(四)规避巧用

(五)管理问题

结 论

为什么要提供公共服务?由谁来提供公共服务?尽管在人类思想认识的不同阶段,产生了多样性选择,但就公共管理改革的新框架看,激励、责任、制度、选择、话语、竞争等基本价值倾向在今天已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营化存在的优点

成本降低

增进服务质量

选择机会增加

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

示范效果

民营化可能的问题:

关于公共责任问题

特权与贪污

公共服务的不公正

规避巧用

管理问题

三、2021年行政管理考研时政热点

育明考研大印老师结合过去五年公共管理考研真题发现,当前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越来越灵活,对热点考察越来越多,所以以下参考书目是考生必须要看的,来应对今年可能考察的政府改革热点和政策热点问题:《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此外, 的辅导是高校老师+在读研究生、博士联合授课奥,效果非常好,历年北大、北航、人大、北师大前三名基本都是育明学员,2019年矿大、地大、北体行管录取的研究生三分之二以上都是育明学员奥。

2020-2021年行管专业考研主要热点如下:

1. 产业政策争论,包括中美贸易争端、《中国制造2025》、自主创新等问题。

2. 垃圾分类,涉及政策评估、方案执行、政策工具等问题。

3. 放管服改革所涉及的政府相关理论。

4. 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5. 政府的财政职能,涉及减税降费、营商环境、政商关系、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等。

6. 住房相关问题。

7. 环境保护相关问题,比如环保一刀切问题等。

8. 政策修订等问题,比如霍尔果斯避税天堂问题。

9. 政府改革最新的趋势等问题。

四、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技巧

1.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一般答100字左右,在a4纸上约3行,每行30-40字。

(2)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

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总结/评价。

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第三,总结,可以作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

第二,育明考研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按照每个人写字的速度,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

2.简答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查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偏低。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课本重要问题梳理清楚,要比较扎实的记忆。一般来说书本看到5遍以上可以达到记忆的效果。当然,记忆也要讲究方法。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简答题定义框架答题法

定义→框架→总结

第一,先把简答题题干中涉及的最重要的1-2个名词进行阐述,类似于“名词解释”。很多人省略了这一点,无意中丢失了很多的分数。第二,按照要求,搭建框架进行回答。回答要点一般3-5条,每条150-200字。第三,进行简单的总结。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有头有尾,换言之,必须要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800-10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

3.论述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论述题在考研专业课中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考查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查队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这一点是我们育明考研专业课讲授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论述题三步走答题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第一,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概念,要阐释清楚;论述题中重要的理论要点要罗列到位。这些是可以在书本上直接找到的,是得分点,也是进一步分析的理论基点。第二,要分析目前所存在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个部分,基本可以通过对课本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而成。第三,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回答的视角要广,不要拘泥于一两个点。

第二,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条理性,但是条数不宜过多,字数在1500左右。用时为25-30分钟。如果试卷中有3道(一般不会更多)论述题,你可以答800-1000字,如果有两道,你可以答1000-1200字左右。论述题是拉分的关键,也是专业课里分值最高、题量最大的题型,同时往往是概括性最强、最难回答的题型。建议采用“总分总”结构,即前后是起始和总结的套话,中间是要点,要点部分采用4×300(2×150)模式,即分4大条,每条300字,每条又分两小点,每点150字。

五、行政管理考研答题模板

其实,考研专业课和考研英语作文一样,都是有模板可循的。

一、有关政府改革考题的答题模板

比如“大部制改革”的措施、如何构建“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无缝隙政府”。如果考题涉及政府及其官员存在的一些问题,考生就可以套用此模板。

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2.下放权力,转变管理方式,吸收社会力量共同治理。3.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选择、考核机制,建立一支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4.增加专家学者以及群众的参与决策渠道,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体制。5.利用现代化、市场化管理方法,加强绩效管理,提高行政效率。6.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二、答题“三段论”

对某句话的“评析”,对某一个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看法”等等,这样开放性的题目,建议考生遵循以下答题思路:

第一,是什么,即以上材料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尤其是文章中反映了哪些行政管理的现象和理论。

第二,为什么,即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或行政问题出现的原因。考研提供的材料,一定是要说明某一个问题,那么既然有问题就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

第三,怎么样,即针对以上的原因,今后应该怎么做。至于怎么做这个方面,可以套用上面的模板。

1.4 公共行政学框架梳理

第一部分,“是什么”,即对我们这门学科所研究对象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怎么样”,即我们的研究对象——政府,是如何做事情的。

第三部分,“约束”,即对我们的对象——政府的行为,进行制约,使之不对私权产生侵犯。即当前政府反腐措施。

第四部分,“改革”,即对当前政府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

不但四个部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每个章节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

第一章,绪论:讲解近100多年行政学发展历程及理论积淀。即回顾过去。

第二章,行政职能:之所以把“行政职能”放在第二章,是因为我们这门学科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如何让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所以,本章是整本书的核心。此外,考生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行政管理学这门学科在1887年才诞生,之前却没有存在。而政治学、企业管理等却早就有了独立、完善的学科体系。这是因为在17、18世纪之前,西方一直倡导的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即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所以,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很小,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研究它的必要性。但是,伴随着西方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社会事务越来越多,但是立法机构等无力处理这些事务,所以政府就被推到了幕前。并且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步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是时候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政府了。

第三章,行政权力:中国有一个词叫作“职权”,有“职”却无“权”,则政府及其官员就无法切实履行它的职能。因此,第三章必须是行政权力,它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保障。

第四章,行政领导:从第三章“行政权力”到第四章“行政领导”属于行政权力的人格化。行政权力本身并没有好坏,只有赋予人之后,才具有人格,才能为民服务。而被赋予的这个人,就是所谓的领导,即行政领导。在权力与人结合以后,腐败也开始了。

第五章,行政组织:在权力与人结合产生了行政领导之后,光靠领导自身没法一个人亲力亲为,必须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构建自己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行政组织。

第六章:人事行政:在“行政领导”构建了自己的“行政组织”之后,就需要对组织中的人进行激励和管理,即人事行政,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每个组织的气氛、工作能力不同,其关键就是对组织的激励和管理。

第七章:行政决策:在“行政领导”通过“人事行政”对“行政组织”中的人充分激励和调动之后,政府就要开始做事情了,就要开始履行其“行政职能”了。那么,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制定决策,颁布政策,即为“行政决策”。

第八章:行政执行:政府作出“行政决策”之后,不能束之高阁,必须要去执行,即为“行政执行”。正如考生自己在作出报考北京大学或者南京大学或者北航或者湖大或者川大或者北师大等之后,不能就开始无所事事,每天埋头“吃饭、睡觉、打豆豆”,我们必须去制订考研计划,必须去每天不断地学习和落实学习任务。

第九章:行政方法:无论是考研,还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都必须讲究方法,在“行政执行”中不讲究方法,只能让自己走弯路,耽误时间。

第十章:行政效率:我们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采取“行政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行政效率”。正如,每年有几百上千人在 参加考研、考博及公务员、四六级的培训,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寻求“行政方法”,达到“行政效率”的目的。

第十一章:机关管理: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一,除了“行政方法”,还必须有后勤管理保证日常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二,除了“行政方法”和“机关管理”,还需要有财政的支持,毕竟大家不能空着肚子工作。

第十三章:行政行为:从第三部分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如何对政府之前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在对政府约束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政府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行政行为”,唯此,才能更好地约束政府。

第十四章:依法行政:即“有法可依”,在我们了解了“行政行为”之后,就要开始制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即“有法必依”,制定法律之后,必须有人监督,没有人监督,则法律就会形同虚设。因此法制行政其实就是监督的意思。

第十六章:行政责任:即“违法必究”,在官员违反了法律之后,就必须承担责任。“依法行政”、“法制行政”、“行政责任”三个部分属于对政府官员的外部监督体系。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属于官员内部监督体系,力求通过个人品德的塑造、职业道德等对官员形成内在的约束。

第十八章:政府能力:在我们前三个部分,共十七章的努力下,我们要检测一下政府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政府能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能。结果发现,政府能力还是存在问题的,政府的职能还是没法得到更好地履行,甚至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可能会手足无措。怎么办呢?就需要进入下一个环节——行政改革。

第十九章:行政改革:在政府能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政府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但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十多次的改革,直至当前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也是面临着重重阻力。那么如何拯救我们的政府呢?

第二十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既然我国历次改革都面临着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西方的改革经验和理论。

第二十一—二十四章: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没法适应我国的改革环境,所以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经过上述的分析,大家要记住,无论看什么书,都务必要掌握作者写作的框架。只有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整个学科的框架以及弥补很多考生因为跨专业而产生的问题,并且对于考生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大有裨益。

考试研究院行政管理考研研究室经历8年的研究,对全国近100多本行政管理书籍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形成了一整套的复习方法、复习策略以及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这也是为什么 考研辅导通过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本书另有录制的视频课程,也欢迎广大考生到 订购!

六、行政管理考研框架梳理

第一部分,“是什么”,即对我们这门学科所研究对象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怎么样”,即我们的研究对象——政府,是如何做事情的。

第三部分,“约束”,即对我们的对象——政府的行为,进行制约,使之不对私权产生侵犯。即当前政府反腐措施。

第四部分,“改革”,即对当前政府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

不但四个部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每个章节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

第一章,绪论:讲解近100多年行政学发展历程及理论积淀。即回顾过去。

第二章,行政职能:之所以把“行政职能”放在第二章,是因为我们这门学科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如何让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所以,本章是整本书的核心。此外,考生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行政管理学这门学科在1887年才诞生,之前却没有存在。而政治学、企业管理等却早就有了独立、完善的学科体系。这是因为在17、18世纪之前,西方一直倡导的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即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所以,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很小,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研究它的必要性。但是,伴随着西方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社会事务越来越多,但是立法机构等无力处理这些事务,所以政府就被推到了幕前。并且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步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是时候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政府了。

第三章,行政权力:中国有一个词叫作“职权”,有“职”却无“权”,则政府及其官员就无法切实履行它的职能。因此,第三章必须是行政权力,它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保障。

第四章,行政领导:从第三章“行政权力”到第四章“行政领导”属于行政权力的人格化。行政权力本身并没有好坏,只有赋予人之后,才具有人格,才能为民服务。而被赋予的这个人,就是所谓的领导,即行政领导。在权力与人结合以后,腐败也开始了。

第五章,行政组织:在权力与人结合产生了行政领导之后,光靠领导自身没法一个人亲力亲为,必须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构建自己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行政组织。

第六章:人事行政:在“行政领导”构建了自己的“行政组织”之后,就需要对组织中的人进行激励和管理,即人事行政,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每个组织的气氛、工作能力不同,其关键就是对组织的激励和管理。

第七章:行政决策:在“行政领导”通过“人事行政”对“行政组织”中的人充分激励和调动之后,政府就要开始做事情了,就要开始履行其“行政职能”了。那么,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制定决策,颁布政策,即为“行政决策”。

第八章:行政执行:政府作出“行政决策”之后,不能束之高阁,必须要去执行,即为“行政执行”。正如考生自己在作出报考北京大学或者南京大学或者北航或者湖大或者川大或者北师大等之后,不能就开始无所事事,每天埋头“吃饭、睡觉、打豆豆”,我们必须去制订考研计划,必须去每天不断地学习和落实学习任务。

第九章:行政方法:无论是考研,还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都必须讲究方法,在“行政执行”中不讲究方法,只能让自己走弯路,耽误时间。

第十章:行政效率:我们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采取“行政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行政效率”。正如,每年有几百上千人在 参加考研、考博及公务员、四六级的培训,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寻求“行政方法”,达到“行政效率”的目的。

第十一章:机关管理: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一,除了“行政方法”,还必须有后勤管理保证日常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二,除了“行政方法”和“机关管理”,还需要有财政的支持,毕竟大家不能空着肚子工作。

第十三章:行政行为:从第三部分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如何对政府之前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在对政府约束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政府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行政行为”,唯此,才能更好地约束政府。

第十四章:依法行政:即“有法可依”,在我们了解了“行政行为”之后,就要开始制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即“有法必依”,制定法律之后,必须有人监督,没有人监督,则法律就会形同虚设。因此法制行政其实就是监督的意思。

第十六章:行政责任:即“违法必究”,在官员违反了法律之后,就必须承担责任。“依法行政”、“法制行政”、“行政责任”三个部分属于对政府官员的外部监督体系。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属于官员内部监督体系,力求通过个人品德的塑造、职业道德等对官员形成内在的约束。

第十八章:政府能力:在我们前三个部分,共十七章的努力下,我们要检测一下政府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政府能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能。结果发现,政府能力还是存在问题的,政府的职能还是没法得到更好地履行,甚至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可能会手足无措。怎么办呢?就需要进入下一个环节——行政改革。

第十九章:行政改革:在政府能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政府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但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十多次的改革,直至当前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也是面临着重重阻力。那么如何拯救我们的政府呢?

第二十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既然我国历次改革都面临着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西方的改革经验和理论。

第二十一—二十四章: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没法适应我国的改革环境,所以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经过上述的分析,大家要记住,无论看什么书,都务必要掌握作者写作的框架。只有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整个学科的框架以及弥补很多考生因为跨专业而产生的问题,并且对于考生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大有裨益。

考试研究院行政管理考研研究室经历8年的研究,对全国近100多本行政管理书籍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形成了一整套的复习方法、复习策略以及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这也是为什么 考研辅导通过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本书另有录制的视频课程,也欢迎广大考生到 订购!

七、行政管理考研真题解析

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意义

【育明考研答案解析】

战略管理旨在将战略观念贯穿于组织的所有部门,并包含每个行政体系,它不是机械地运作,而是“承认个体与群体所有扮演的中心角色及企业文化的影响/。略管理旨在将计划职能与整个管理工作结合到一起。如在私营部门,战略管理包括了对机遇与威胁的环境分析,并形成战略规划去利用机遇或应对威胁。从某种角度看,战略管理包括战略计划的这两个方面,并把战略计划扩大到包括战略执行和控制的更大范围。博兹曼和斯特劳斯曼认为战略管理包括四个方面,他们指出:当我们使用战略管理这一术语时,它受四个原则的指导:1,关注长远;2,把目的与目标融合进同一的等级制;3,认识到战略管理与战略计划不会自行贯彻这一点也非常重要;4,强调一种外向型的观点,不是去适应环境而使腰参与和改变环境。战略性的公共管理则需增加额外的一项要求,即战略思维必须考虑政治权利的执行问题。前两点与战略计划基本上没有差别。然而,需要有效的贯彻执行和与环境更为紧密地相互作用,这两点是从战略计划过渡到战略管理的永恒主题。伊迪认为,战略管理包括行动定位,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的要素重要性。行动定位是要保证任何文件都有关于执行的内在过程,包括行动的具体计划,进度,责任与详细成本。设计包括:“所要求的结果与实现他们的过程相一致”,因而,“一个组织通过战略管理过程完成的任务与这些任务完成得快慢,明显取决于其能力,包括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根据这些不同观点,从战略计划向战略管理的转变似乎是:首先要更为注意制定计划及其代表性;其次要对执行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2.从公共部门的特点论述公共部门评估的难点所在

【育明考研答案解析】

①公共部门的决策可以是强制性的,如公民可以被强迫缴纳税款,而私营部门不具有这一特征。并非所有的公共活动都具有强制性,而是那些需要比私营部门更谨慎执行的公共活动才具有强制性。私营企业在主观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他们可以对不同的消费者提出不同的要价,他们可以忽视正常程序的存在。②公共部门具有不同于私营部门的责任制形式。从理论上说,公司管理部门要对股东负责,而公务员要对政治领导人、国会、公众以及司法系统的不同部门负责。③公共服务管理者必须解决在很大程度上由政治领导人设定的外部议程。这一点就不同于以盈利为各级人员共同动机的组织。对公共服务的管理者,一方面必须执行政治议程,另一方面偶尔地反映冷淡,甚至采取不友好的行政行为,这样会引起官僚机构与政治官员之间的冲突。这并不是说按照政治议程办事就比按照盈利办事缺少合理性,而是说政治议程使得公共部门的管理不同于私营部门。这些由政治官员强加的大部分议程缩减了管理者的活动范围。④公共部门在测量产出或生产效率方面存在着固有的困难。公共部门缺乏类似于私营部门中利润这样的“底线”标准。公共部门中的绩效测量与评估是可能的,但更具困难性,或许也作用甚微。⑤公共部门的规模与多样性使得任何控制与协调都困难。协调一定是政治性的,并且从来都不简单。

可以肯定的是,公共部门具有充分的特殊性,需要自己的管理形式,而不是仅仅从私营部门借鉴管理形式。 这也并不意味着传统行政模式是公共部门唯一有效的管理模式。管理形式的发展可以是在人们关注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区别的情况下进行。

所以综合所述可知公共部门的评估的难点在于

a公共部门具有垄断性,使得服务垄断伴随着信息垄断,使得公众难以掌握充分的信息对组织绩效进行科学的评判,再者就是确定评价标准困难,唯一的服务提供者,横向比较优劣难

b公共部门目标多元性和目标的弹性,弹性多元的目标表述抽象笼统,难以量化为具体可测定的目标。

c公共部门的产品多为无形产品,具有中间性质,二间接的非市场产品对最终产品的贡献程度是难以把握的

d公共部门生长过程的特点:是一个社会和公众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差异性。要求公共管理手段的灵活,这使得标准化很难实现

3.新中国历次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

【育明考研答案解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灵活高效的党政机关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进行过多次精兵简政。

1951-1956年

1951年12月,政务院作出《关于调整机构紧缩编制的决定(草案)》,进行了建国以来第一次精兵简政工作。其主要内容有:(1)调整紧缩上层,合理充实下层;(2)合并分工不清和性质相近的机构;(3)精简机构,减少层次;(4)明确规定干部与勤杂人员的比例;(5)要求划清楚企业、事业机构和行政机构的编制和开支;(6)严格编制纪律。这次机构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内容。

1956-1959年

1956年下半年,中央提出了《关于改进国家行政体制的决议(草案)》。这是第二次较大规模的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这次改革以中央向地方下放权力为主要内容,通过国务院精简所属工作部门,下放权力,以达到扩大地方自主权的目的。这次改革一直持续到1960年。1958年,撤销合并了国家建设委员会等10多个单位。经过调整,国务院部委减少8个,直属机构减少5个。到同年底,国务院设68个工作部门。1959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又作了进一步调整和撤并,到同年底,国务院设39个部委,21个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机构总数达60个,比1956年减少21个。

1960年到1964年,为了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进行了建国后的第三次较大机构改革。

一是先后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两次比较集中的干部精简运动。

二是中央收回五十年代后期下放给地方的权力并恢复被撤销的机构,到1965年底,国务院的机构数达到79个,为建国后的第二次高峰。

1982年——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与此相适应,从1982年开始,首先从国务院做起,自上而下地展开各级机构改革,这次改革历时3年之久,范围包括各级党政机关,是建国以来规模较大、目的性较强的一次建设和完善各级机关的改革。这次改革不仅以精兵简政为原则,而且注意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对政府机构设置提出的新要求,力求使机构调整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有利条件,较大幅度地撤并了经济管理部门,并将其中一些条件成熟的单位改革成了经济组织。

这次改革历时三年,是建国以来规模较大、目的性较强的一次建设和完善行政体制的努力。通过精简各级领导班子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加快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但是,由于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对于行政管理没有提出全面变革的要求,所以政府机构和人员都没有真正减下来。这次改革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加快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但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其历史性进步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

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这是一次弱化专业经济部门分钱、分物、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能,以达到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转向行业管理目的的改革。此次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历史性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由于后来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这一命题在实践中没有及时“破题”;再加上治理、整顿工作的需要,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

1993年——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这次机构改革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核心任务是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

这次机构改革的历史性贡献在于: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但从学术观察的角度,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目的清楚、目标不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改革任务就是要减少、压缩甚至撤销工业专业经济部门,但从1993年机构设置来看,这类部门合并、撤销的少,保留、增加的多。如机械电子部合并本来是1988年改革的一个阶段性成果,1993年改革时又被拆成两个部——机械部和电子部;能源部本来是在1988年撤消了三个专业经济部门的基础上建立的,1993年改革又撤消能源部,设立了电力部和煤炭部。给人的印象是,目的与目标背道而驰。

1998年——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的原则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职责分工,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2003年——目标: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

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3月6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启动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五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特别提出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协调的要求。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不再保留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其职能并入新组建的商务部。

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革目标是,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这次改革重大的历史进步,在于抓住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根据方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展改革委”),其任务是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以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以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机构安全、稳健、高效运行;组建商务部,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组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属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同时,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导师信息:

连宏萍

籍贯: 福建 民族:汉

学历: 博士研究生 学位:博士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职称: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联系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联系电话: (86) 5880-8176

电子邮箱: hplian@bnu.edu.cn

研究方向

住房政策

土地政策

社会保障与民生发展

获得奖励

2014年.“京师英才”.[二等奖].北京师范大学.

2013年.第四届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比赛.[二等奖].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背景

社会学博士,阿伯丁大学,英国,2008-2011

社会学硕士,中南大学,中国,2006-2008

社会学学士,中南大学,中国,2002-2006

工作经历

讲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2012至今

博士后,香港城市大学,中国,2012-2012

社会职务(按时间降序排列)

外审.critical policy studies.2014至今.

窗体顶端

a. 科研项目

l 主持.2013至今,城镇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决策优化研究.项目编号:skzzx2013092.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

b. 学术成果 (包括出版的专著、教材等,发表的论文,提交的研究报告等)

l a 论文(按时间降序排列)

1)hongping lian. the resistance of land-lost farmers in china.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14,36(3):185-200.

2)hongping lian. the post-1980s generation in china: exploring its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journal of youth studies, 2014, 17(7):965-981.

3)hongping lian.(合著,第一作者). interpreting institutional fit: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ina’s “land-lost”. world development, 2014,61:1-10.

4)连宏萍.(合著,第一作者). 政策认同与经验叙事:基于失地农民的表达[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0(2):101-107.

5)hongping lian. a study of the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rural land expropriation in china.the legal analyst, 2012, 2 (2): 7-14.

6)hongping lian. the resistance of land-lost farmers in china: ‘interest-striving’ and ‘struggle by order’. journal of community positive practices, 2012, 3: 478-499.

7) hongping lian. the wei-quan activities of the land-lost farmers in china: ‘struggle by law’? chotanagpur law journal, 2011-2012, 4 (4): 16-32.

8)hongping lian. a study of traditional appeal in china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present. in heather morgan, phil hickok and ruth morris (eds.) moving forward: trad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newcastle upon tyne: 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2012: 44-64.

9) hongping lian.(合著,第二作者). het verzet van de onteigende boeren in china: de disharmonie in het politiseren van de wettelijkheid. in ruddy doom (ed.) conflict en ontwikkeling: overleven in de grensgebieden van de globalisering, gent: academia press, 2008: 147-170.

10)连宏萍.(合著,第二作者). 征地政策、权利意识与政府工作策略的调整——基于c市qy社区失地农民的调查[j]. 探索与争鸣,2008,(4):47-50.

11)连宏萍.(合著,第二作者). 征地政策转型与失地农民权利意识的发展[j]. 新疆社会科学,2008,(2):102-106.

l b研究报告(按时间降序排列)

1)hongping lian(参撰). the china well-being (minsheng) development report 2012. paramus, nj: homa & sekey books. 2014.

2)连宏萍(参撰). 2013中国民生发展报告[r].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3)连宏萍(参撰). 2012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r].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c. 学术会议与讲演 (包括会议发言、会议论文、应邀的各种学术演讲等)

l a会议发言(按时间降序排列)

1)201306.北京.公共政策国际研讨会.land-lost farmers’ morality versus local government’s authority in china.分会报告

2)201209.韩国首尔.韩国政策学会国际会议.institutional norms underpin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lost farmers and 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分会报告

3)201007.瑞典哥德堡.国际社会学协会第十七届世界社会学大会.disharmony and resistance: the land-lost farmers movement in china.分会报告

4)200907.英国阿伯丁. moving forward: cass conference. the study on traditional appeal in china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present.分会报告

5)200906.匈牙利布达佩斯. the politics of inequality and difference: critical approaches in anthropology and sociology. the resistance of land-lost farmers in china: the disharmony of politicization of legal problems.分会报告

l b学术演讲(按时间降序排列)

1)201004.长沙.中南大学.读书与治学

窗体底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