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央美人文艺管考研最新趋势解读(中美史篇)(央美2021)

2019年央美人文艺管考研最新趋势解读(中美史篇)(央美2021)缩略图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真题解读时刻啦,嗯,我一直都在。
让小伙伴们久等了,因前段时间一直忙学校的事,直到假期才有空来全面深入研究今年的考研出题。在此,我首先要说一声感谢,谢谢 助回忆真题的童鞋们,因为有你们对学姐的信任和支持,2019年真题才得以在我这里呈现了最详尽可靠的面貌。
从一月下旬开始,我即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真题答案解析的写作上,从客观题、名词解释到分析题,从人文到艺管的专业课三科,每一题都有详细解析。我在写作过程中也发现,伴随个人读研时光的深入学习,我能站在和过去不一样的视角和高度来分析考研试题,能够更清晰地来把握命题的风格和路数,这一点是让人欣喜的,我亦不忘将我的心得体会分享给正在备考的朋友们。

a篇 人文中美史题型有明显变动。人文学院的中美史出题在连续三年考了画图题后,今年完全变了方向。我们记得2016年和2017年的名词解释考得都是与画图题相结合的方式,18年名词解释没要求画图,但是却考在大题里了,但是到了19年,名词解释里没考画图,大题里也没要求你画出作品草图。
2018年人文中美史分析题案例这种趋势从去年开始显露,18和19年的中美史真题发出的一大信号是,名词解释的数量与所占分值都大了很多,过去一般最多4个名词解释,但是今年居然考了八道名词解释,这意味着什么呢?即是说,人文中美史试卷的难度
2019年央美人文艺管考研最新趋势解读(中美史篇)(央美2021)插图
有所降低,更倾向于考察学生的美术史基础、复习的全面性,永远是“背多分”。因为考画图题,大家普遍得分会受影响,原本可以全部拿下的分数,因为不会画画,可能只能得一半甚至更少。我所了解到的大部分考生都不具备轻松勾勒草图的能力,哈哈,也包括本人在内,大家画出来的几乎都是那种令人哭笑不得的稚拙风格。再者,即使会画画,要完全记得一件作品的形制构成,也是挺难的,大家觉得呢?我们从小到大记得最多的就是文字,没有人教我们要怎么记图,当然天生对图像敏感的人是不在话下。客观上大部分人除非有意识地盯着一幅作品看很多次,不然记忆里总会有些模糊的片段。今年画图题不考了,对大家来说真是个福音。
此外,纵观人文学院中美史出题的一贯作风,总会有一两道刁钻题,但是近年来却明显平缓了一些,我有琢磨个这个问题,得出结论是可能跟生源因素有直接关系。去年人文学院有好几个考上的中美史都刚刚好是60分,哪有这么巧,很像是招不够人把不及格调上去的,出题老师可能就是从生源上考虑,取消了普遍让学生为难的画图题。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使画图题没考,但是依旧重视对考生图像能力的多维考察。某种意义上说,美术史就是一部图像史,围绕图像可考察的相关点很多,图像记忆的考察是一方面(我前面的微博文章里有谈到很多),读图的能力是更重要的一方面。15年的分析题给出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的图片,要求考生就图片来展开论述;16年的分析题给出两张图像,一张马踏匈奴石刻,一张李冰石像,要求考生从两幅作品中选一个角度来思考;17年则给出明代匿名画家的《沈周像》和吴作人的油画《齐白石像》,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进行论述;18年又将东汉雕塑说唱俑和现藏故宫的白瓷孩儿枕图像幷置,要求写篇小论文……全部一个模式的!!考察点都涉及图像分析能力以及对透过图像的相关美术史知识的见解与洞察能力。
不过总体来看,这种题考得很活,只要把该背的都背好了,发散能力不是太差,想要论述得当自圆其说,是不难的。今年的分析题没有跳出这个模式,“要求以图像的多义性为中心,用中国美术史知识,写一篇小论文”(40分),其实只是变了个角度来考,都是关于图像解读能力的考察,变通之处在于,强调一个“多义性”,即是说其实质是关于一件艺术作品的内部争论与自嗨。论文一定是要由论点支持的,既要精彩纷呈,显示多方看法,你也一定要有自己的明确判断,这样才叫合格的“论述”!
话说2019年的真题里最让考生普遍犯难的是这么一道:
2019年人文真题这道题非常出其不意,也暗示了一种新的命题角度。这是第一次在大题中来单独考察对一位著名艺术史学家的了解与认识。客观上讲这道题出的很好,它不仅考察了考生知识储备的全面性,更是涉及到是否有学术研究兴趣与积极性的问题。大部分考生课本背下来都够呛了,事实是这样,只有真正感兴趣并且学习能力游刃有余的人才会去看高居翰的书,才可能消化地比较好,进而才有可能谈出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即使是这样,我认为突围的办法也是有的。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不光是书上提及的,但凡当代有影响力的美术史家都该去关注,这次考高居翰,下次说不定就是巫鸿呢。其次,应对专业课中最难搞定的中美史,你必须要有一个战略上的技巧。基础务必掌握好,能拿的分数先拿下,今年小题和名词解释还有40分的大题都出得不太难,又没有考画图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你这道题无从下手只得几分,也不会太差或者至少能及格。当然,这道题还是给后面备考的同学指示了一个新方向,复习的知识网要撒得更广一点。
b篇 艺管中美史今年艺管的中美史试题不仅是比人文试题简单,就连跟上一年的艺管题比,都是难度有所下降的。2018年考的名词解释“安阳小屯妇好墓”和分析题“要求从古代绘画作品里选三个有“劝谏”之意的作品来比较论述”,这两道是让考生觉得最犯难的。但是,在今年,这样的题目一道都没有,考得非常中规中矩,下面是今年的两道名词解释,简直就毫无转弯:
2019年艺管真题名词解释不过也需要提醒大家,这样的题虽然不会无从下手,但是要保证得全分,还是有作答技巧的。比如但凡谈绘画,一定要重视师承关系和对后世的影响。中美史的研究学习是最讲线索感的,几千年的艺术发展都在一张密网里,对线索的觉悟越高说明学得越透彻。关于陈淳和徐渭的介绍课本很充分,但是作答时一定要重点把握他们对写意及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影响,这个是核心。
值得一说的是,关于艺管的图像分析题。它不像人文之前考得图像题那样要求画图,而且还给出作品图片,所以客观上确实好得分一些。今年考的苏轼的《枯木怪石图》,其实是一个年度拍卖热点。就在2018年的11月26日,这幅画以4.1154亿元成交,随即也引发了学术圈对这幅画的讨论与关注。画中树枝遒劲奇崛,作为宋四家之一的苏轼,其书法功力是完全渗透在这幅画之中的。回答这道题,在对画面内容进行简单交代与赏析后,一定要着重分析以书入画的艺术特色以及苏轼所倡导的文人画的精神追求。苏轼作为文人画潮流里的灵魂人物,“观世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这幅画实质上也就是一位杰出士大夫聊写胸中意气的自娱之作。
艺管今年的分析题同样延续借鉴了人文的出题模式,即要求围绕两张作品图像来比较论述。去年考了顾宏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和陈师曾的《读画图》,今年要求围绕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和张瑀的《文姬归汉图》卷,从各个方面来分析比较二者的异同。考生普遍感到生疏的是第一幅画,其实这也是一个表达不屈不挠爱国题材的作品。关于这类经典名画的详细解读,随便都可以搜到很多,此处不展开。须引起重视的是!我在去年的真题解析里已经提到,备考艺管,人文的出题是绝对可以参考和借鉴的,可能因为艺管作为美院最年轻的院系,像这种选拔学术人才的重大考试,还是很谨慎小心的,从对人文命题风格的模仿上可以感受出来。


想当初本科毕业后,我只身来到北京,一段时间的北漂后便恍然体会到需要进一步学习的迫切与必要。就在某天清晨从出租屋里醒来,猛然闪过一个念头,一定要考研!而且要考就考最好的学校!不然可能一辈子只能做些打杂的事,而且我一直向往能有思想地活着。读书让人睿智,智慧带来尊严,这是我所坚信的。记得当时我去打听在美院附近报班多少钱,价格之高,真是把一个穷学生吓到了,莫名还让人觉得有些不公和气愤。事实上,培训班那一套也不适合我,因为难免会有所鼓吹和说教,我是一个喜欢自己思考和摸索的人,也不想浪费时间跑来跑去的。
我庆幸自己选择了相信自己。完全凭借一己之力,最终以总分第五的成绩被央美人文学院录取。闭关复习的时光是很辛苦,但是这样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义无反顾的过程,真的让我成长了很多,简直一次次脱胎换骨。不要羡慕任何人的轻松,那些披荆斩棘的泪和苦,都是以后人生路上的养分,你会有你自己的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