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云南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_时代_王朝为_领主(2018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晚会)

2018云南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_时代_王朝为_领主(2018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晚会)缩略图

2018云南大学世界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1901年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于伊朗苏萨古城。法典由序言、正文(共282条)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法典在债权、契约、侵权行为、家庭以及刑法等方面所确立的一些原则,对后世立法具有重大影响。

2.吠陀时代

古印度氏族制解体和国家产生的历史时代(约在公元前1500-前600年)。因记载此时代的主要文献是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故称吠陀时代。《吠陀》共四部,即《梨倶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梨俱吠陀》所反映的时代称为早期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900年),另三部所反映的时代称为后期吠陀时代(约公元前900-前600年)。关于吠陀时期的社会性质,一般认为属于军事民主制时代。后期吠陀时代的末期,军事民主制已经解体,印度进入小国纷立的列国时代。

3.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卓越的长篇叙事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故名。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它取材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伊利亚特》由约1.5万行诗句组成,包括24篇,描写希腊人同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人战争第十年的故事。《奥德赛》由约1.2万行诗句组成,包括24篇,描写伊大卡国王、远征特洛伊的将领奥德修斯在回国的路上历经艰险,在海上十年漂泊的奇遇。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不仅是古代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的作品,而且对研究古希腊早期历史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它保存了一些对于迈锡尼文明的模糊回忆,更为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社会情况。

4.大宪章

英国限制王权的封建文件。1215年6月,英王约翰在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签署,共63条。主旨是限制王权,保障教会和领主的特权以及骑士和市民的某些利益。主要内容有:承认教会自由不受侵犯;保障领主和骑士的采邑继承权,不再征收额外继承税或其他贡金、代役税;归还原侵占的领主土地、抵押物和契据;尊重领主法庭的管辖权,国王、官吏不任意受理诉讼,不任意逮捕、监禁自由民;承认伦敦和其他自治城市原有的自由和风俗习惯;统一国内度量衡,保障商贾自由。同时,规定由领主推举25人负责监督宪章的实施。《大宪章》是规定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并未保障广大农奴的利益,不久即被英王约翰撕毁。到17世纪,资产阶级对《大宪章》内容作了新的解释,作为要求公民权利、商业自由和法治的法律依据。

5.卡诺莎事件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罗马教皇关于主教叙任权斗争中的一个事件。教皇与皇帝长期争夺对教会的控制权,1076年1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促使一批主教不服从教皇格列高利七世,格列高利七世随即于2月宣布废黜亨利四世,并开除其教籍。9月,亨利四世亦召开沃尔姆斯宗教会议宣布废黜教皇。后因国内贵族叛乱的压力,亨利四世被迫于1077年1月到意大利北部卡诺莎城堡,向格列高利七世悔罪。1月25日起一连三天,亨利四世冒着大雪赤足披毡站立在格列高利七世所住城堡门外请求教皇的宽恕。终获同意。这一事件暂时缓和了教皇与皇帝之间的冲突,被后人认为是世俗权力屈服于教权的象征。

6.甘地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在印度有“圣雄”之称。1869年出生,从小受印度教和耆那教的“非暴力”思想的深刻影响。1919年领导了印度人民反对《罗拉特法》的斗争。1920年倡导和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4年当选国大党主席。1929年国大党授权甘地领导运动。甘地主张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团结合作,提倡给予妇女和“不可接触者”平等地位。1948年1月30日在赴祷告场途中被一个狂热的印度教徒开枪杀害。

7.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01-1714年法国的波旁王朝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为争夺西班牙王位,而引发的一场欧洲大部分国家参与的大战。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法国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发生争执,导致战争爆发。法国与西班牙等国结成同盟,而神圣罗马帝国(时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所控制)则与英国、荷兰等结成 反法同盟。结果反法同盟获胜,双方至1714年签订了一系列和约结束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深刻影响了欧洲国际格局。

8.朱拉隆功改革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国曼谷王朝的国王朱拉隆功领导的革新运动。朱拉隆功改革通过具有近代文化素质的强有力的领导集团,正确地采取符合泰国国情的措施,革除了各种不合时宜的旧制度。朱拉隆功采取西方的模式进行革新运动,史称“朱拉隆功改革”。首先废除食田制度(又称萨克迪纳制)和奴隶制度,改革司法、财政、教育,促进自然经济的崩溃解体,被称为泰国历史的转折点。使朱拉隆功大帝成为泰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现代泰国的缔造者,是一次成功的改革,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为泰国的“维新时期”。也使得泰国成为了当时东南亚唯一一个没有沦为殖民地的独立国家。但这次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泰国传统的政治制度,泰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三,简答题

1.德国统一过程

(一)背景。统一前的德意志四分五裂。不同的邦有不同的国籍法,这大大限制了邦与邦之间人口的自由流动;各邦不同的货币、不同的度量衡制度和不同的工商业法律阻碍着商品的流通;由于诸邦林立,缺乏集中而强大的国家政权去保护海外贸易;更重要的是,国家分裂阻碍德意志开拓海外市场,建立海外殖民地。

(二)过程。德意志统一是由普鲁士发动二次战争完成的。第一次是1864年进 行的对丹麦的战争。1864年,普奥结成同盟,发动对丹麦的战争,丹麦很快战败议 和。根据10月签订的《维也纳和约》,丹麦把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割让给普奥 两国。第二次是普奧战争。普鲁士于1866年挑起了对奥战争。据8月签订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并宣布解散邦联;承认普鲁士有权在美因河以北建立北德意志联邦;承认普鲁士占有荷尔施泰因和吞并在战争中协助奥地利的汉诺威、黑森与法兰克福自由市;奥地利将威尼斯归还意大利。普奥战争是俾斯麦统一德国道路上的关键性步骤。1867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宣告成立。第三次是普法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9月双方在色当会战,法军大败,被迫投降。1870年11月,代表北德联邦的俾斯麦与南德四邦政府之间缔结了联合的条约,南德四邦正式与北德联邦合并,成立“德意志帝国”。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终于完成。

(三)影响。德国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此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跨入了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统一后的德国成为欧洲和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强国,这导致了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由于德国的统一是由 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的,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君主制 度、官僚警察制度和军国主义传统,容克阶级的社会政治经济势力原封不动地被保 存下来,这些封建残余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

2.奥斯曼帝国兴衰及原因

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人建立的军事封建帝国,伊斯兰教为国教。1299年突厥首领奥斯曼宣布独立建国。1453年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帝国在此建都,改名伊斯坦布尔。经过不断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帝国内部实施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各地各族人民不断进行反抗。17世纪中叶国势转衰,19世纪巴尔干半岛各国先后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加同盟国方面作战失败,随后丧失了大片土地,仅保有土耳其本部。1919年国内爆发基马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1922年苏丹穆罕默德六世被废,帝国告终。

14至15世纪,奥斯曼帝国不断的向外扩张与征战,占领了欧洲大片领土,14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地中海区域的商业秩序和环境,亚欧商路受阻,当时西欧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西欧诸国被迫积极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从而开始了远洋航行和殖民掠夺。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标志着东罗马帝国的灭亡,这是欧洲国际关系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时期内,欧洲大陆的基督教国家结盟共同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与侵略。

16
2018云南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_时代_王朝为_领主(2018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晚会)插图
世纪奥斯曼帝国达到鼎盛,奥斯曼帝国在中欧和地中海的扩张及其同法国结盟,加速了查理五世帝国的解体,使16世纪前期欧洲国际关系以法国-西班牙对抗为主的两级均势向多元转变。

17世纪的奥斯曼帝国逐渐走向衰落,与欧洲各国的战事不断,辖地不断缩小,而此时荷兰、英国的崛起加之传统强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形成多强的局面。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一个迅速强大起来的沙皇俄国出现在奥斯曼的北疆,构成了帝国急速走向衰落的主要政治外因。19世纪,欧洲列强在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上早已形成了各自的势力范围,特别是西亚、北非领土被列强瓜分完毕,在欧洲列强的支持下,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的地区纷纷独立出来。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受到各列强的激烈争夺,爆发了意大利土耳其战争等一系列战争,帝国几乎失去了除了本土外的全部领土。

3.佛教产生过程

(一)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原名为悉达多,姓乔达摩,他是伽眦罗卫城的统治者净饭王之子,属刹帝利种姓。释迦牟尼是他得道后所获的称号,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同时又被门人奉为佛陀,意为觉悟者。佛教从公元前6世纪创立到公元前273年阿育王将其定位国教为早期佛教,或称为原始佛教。

(二)佛陀所传的最基本的教义是“四谛”,即四条神圣的真理。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1)苦谛是佛陀讲道的起点。主要讲现实存在的种种痛苦。佛教认为人生一切皆苦。(2)集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原因。(3)灭谛就是指消灭痛苦、消灭苦因、消灭欲望的真理,佛教乘这种境界为涅槃。(4)道谛是指为实现佛教理论所应遵循的手段和方法。要达到消灭痛苦的方法,就要学习教义,遵守戒律和八正道。

(三)佛陀所传的教义适应了当时各种姓(尤其是刹帝利和富有的吠舍)反对婆罗门种姓特权的要求。佛教反对苦行,并有比较易懂的通俗语言传教。因此,佛教得到了摩揭陀等国君主的支持,受到了富人的大量布施,也从各种姓中获得了大批的信徒,很快就发展成了一个大的宗教。

4.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煤钢联营的建议,即欧洲煤钢联营计划。主张将法国和西德的煤钢工业置于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之下,其他西欧国家都可以自愿加入。西欧各国首先使这两个基本工业部门实现一体化,然后其他部门也按同样原则处理,直到一切贸易障碍在整个经济领域消除、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根据这一计划在巴黎签订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协定》,规定在6国范围内成立煤钢共同市场等。1952年7月25日,条约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宣告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促进了法德和解,为实现西欧联合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题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

凡-华体系是按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新的实力对比关系,以牺牲战败国和弱小国家的俄利益来重新调整它们之间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帝国主义的新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战败国、进行强盗式分赃的体系;

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是帝国主义反对苏俄、反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反对全世界被压迫民族 和被压迫人民革命斗争的反革命同盟;

是几个相互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大国在战后初期力量对比基础上达成的暂时妥协,内部充满了矛盾与冲突,随着社会的发展,必将走向崩溃。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战争国对整个世界国际秩序的重建,该体系代表了战胜国和殖民宗主国的利益。其内部矛盾重重,该体系只是各大国暂时妥协的产物,其本身就蕴含着战争的因素和不稳定性。二战爆发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被彻底摧毁

① 该体系代表的是战胜国和殖民宗主国的利益。是建立在掠夺战败国,镇压各地民族解放运动,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之上的,并以反对苏俄为主要目标。② 是各大国暂时妥协的产物,内部蕴含了诸多矛盾,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式的惩罚加深了战败国和战胜国的矛盾。分赃不均造成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③ 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苏俄之间的矛盾加剧。它的矛盾性酝酿了它的不稳定性,仅存在二十几年就被德国再次发动的世界大战彻底摧毁。

2.殖民体系的形成

(1)开始形成: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早期殖民主义扩张时代。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不断扩大。经过争夺,英国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血腥掠夺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最有效的手段。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是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时期,资本主义列强掀起全球范围的侵略和扩张,政府大批亚非拉地区和国家,世界范围内联系紧密起来,东方从属于西方。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晚期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开拓市场、资本输出成为其主要掠夺方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要求其向全世界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工业革命的推动,促使世界其加快了资本输出。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首先极大的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但同时给被侵略国家和民族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不过在客观上冲击了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刺激了这些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革命或改革的诞生。

2018云南大学世界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1901年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于伊朗苏萨古城。法典由序言、正文(共282条)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法典在债权、契约、侵权行为、家庭以及刑法等方面所确立的一些原则,对后世立法具有重大影响。

2.吠陀时代

古印度氏族制解体和国家产生的历史时代(约在公元前1500-前600年)。因记载此时代的主要文献是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故称吠陀时代。《吠陀》共四部,即《梨倶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梨俱吠陀》所反映的时代称为早期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900年),另三部所反映的时代称为后期吠陀时代(约公元前900-前600年)。关于吠陀时期的社会性质,一般认为属于军事民主制时代。后期吠陀时代的末期,军事民主制已经解体,印度进入小国纷立的列国时代。

3.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卓越的长篇叙事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故名。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它取材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伊利亚特》由约1.5万行诗句组成,包括24篇,描写希腊人同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人战争第十年的故事。《奥德赛》由约1.2万行诗句组成,包括24篇,描写伊大卡国王、远征特洛伊的将领奥德修斯在回国的路上历经艰险,在海上十年漂泊的奇遇。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不仅是古代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的作品,而且对研究古希腊早期历史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它保存了一些对于迈锡尼文明的模糊回忆,更为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社会情况。

4.大宪章

英国限制王权的封建文件。1215年6月,英王约翰在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签署,共63条。主旨是限制王权,保障教会和领主的特权以及骑士和市民的某些利益。主要内容有:承认教会自由不受侵犯;保障领主和骑士的采邑继承权,不再征收额外继承税或其他贡金、代役税;归还原侵占的领主土地、抵押物和契据;尊重领主法庭的管辖权,国王、官吏不任意受理诉讼,不任意逮捕、监禁自由民;承认伦敦和其他自治城市原有的自由和风俗习惯;统一国内度量衡,保障商贾自由。同时,规定由领主推举25人负责监督宪章的实施。《大宪章》是规定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并未保障广大农奴的利益,不久即被英王约翰撕毁。到17世纪,资产阶级对《大宪章》内容作了新的解释,作为要求公民权利、商业自由和法治的法律依据。

5.卡诺莎事件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罗马教皇关于主教叙任权斗争中的一个事件。教皇与皇帝长期争夺对教会的控制权,1076年1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促使一批主教不服从教皇格列高利七世,格列高利七世随即于2月宣布废黜亨利四世,并开除其教籍。9月,亨利四世亦召开沃尔姆斯宗教会议宣布废黜教皇。后因国内贵族叛乱的压力,亨利四世被迫于1077年1月到意大利北部卡诺莎城堡,向格列高利七世悔罪。1月25日起一连三天,亨利四世冒着大雪赤足披毡站立在格列高利七世所住城堡门外请求教皇的宽恕。终获同意。这一事件暂时缓和了教皇与皇帝之间的冲突,被后人认为是世俗权力屈服于教权的象征。

6.甘地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在印度有“圣雄”之称。1869年出生,从小受印度教和耆那教的“非暴力”思想的深刻影响。1919年领导了印度人民反对《罗拉特法》的斗争。1920年倡导和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4年当选国大党主席。1929年国大党授权甘地领导运动。甘地主张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团结合作,提倡给予妇女和“不可接触者”平等地位。1948年1月30日在赴祷告场途中被一个狂热的印度教徒开枪杀害。

7.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01-1714年法国的波旁王朝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为争夺西班牙王位,而引发的一场欧洲大部分国家参与的大战。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法国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发生争执,导致战争爆发。法国与西班牙等国结成同盟,而神圣罗马帝国(时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所控制)则与英国、荷兰等结成 反法同盟。结果反法同盟获胜,双方至1714年签订了一系列和约结束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深刻影响了欧洲国际格局。

8.朱拉隆功改革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国曼谷王朝的国王朱拉隆功领导的革新运动。朱拉隆功改革通过具有近代文化素质的强有力的领导集团,正确地采取符合泰国国情的措施,革除了各种不合时宜的旧制度。朱拉隆功采取西方的模式进行革新运动,史称“朱拉隆功改革”。首先废除食田制度(又称萨克迪纳制)和奴隶制度,改革司法、财政、教育,促进自然经济的崩溃解体,被称为泰国历史的转折点。使朱拉隆功大帝成为泰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现代泰国的缔造者,是一次成功的改革,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为泰国的“维新时期”。也使得泰国成为了当时东南亚唯一一个没有沦为殖民地的独立国家。但这次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泰国传统的政治制度,泰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三,简答题

1.德国统一过程

(一)背景。统一前的德意志四分五裂。不同的邦有不同的国籍法,这大大限制了邦与邦之间人口的自由流动;各邦不同的货币、不同的度量衡制度和不同的工商业法律阻碍着商品的流通;由于诸邦林立,缺乏集中而强大的国家政权去保护海外贸易;更重要的是,国家分裂阻碍德意志开拓海外市场,建立海外殖民地。

(二)过程。德意志统一是由普鲁士发动二次战争完成的。第一次是1864年进 行的对丹麦的战争。1864年,普奥结成同盟,发动对丹麦的战争,丹麦很快战败议 和。根据10月签订的《维也纳和约》,丹麦把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割让给普奥 两国。第二次是普奧战争。普鲁士于1866年挑起了对奥战争。据8月签订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并宣布解散邦联;承认普鲁士有权在美因河以北建立北德意志联邦;承认普鲁士占有荷尔施泰因和吞并在战争中协助奥地利的汉诺威、黑森与法兰克福自由市;奥地利将威尼斯归还意大利。普奥战争是俾斯麦统一德国道路上的关键性步骤。1867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宣告成立。第三次是普法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9月双方在色当会战,法军大败,被迫投降。1870年11月,代表北德联邦的俾斯麦与南德四邦政府之间缔结了联合的条约,南德四邦正式与北德联邦合并,成立“德意志帝国”。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终于完成。

(三)影响。德国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此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跨入了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统一后的德国成为欧洲和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强国,这导致了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由于德国的统一是由 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的,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君主制 度、官僚警察制度和军国主义传统,容克阶级的社会政治经济势力原封不动地被保 存下来,这些封建残余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

2.奥斯曼帝国兴衰及原因

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人建立的军事封建帝国,伊斯兰教为国教。1299年突厥首领奥斯曼宣布独立建国。1453年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帝国在此建都,改名伊斯坦布尔。经过不断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帝国内部实施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各地各族人民不断进行反抗。17世纪中叶国势转衰,19世纪巴尔干半岛各国先后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加同盟国方面作战失败,随后丧失了大片土地,仅保有土耳其本部。1919年国内爆发基马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1922年苏丹穆罕默德六世被废,帝国告终。

14至15世纪,奥斯曼帝国不断的向外扩张与征战,占领了欧洲大片领土,14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地中海区域的商业秩序和环境,亚欧商路受阻,当时西欧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西欧诸国被迫积极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从而开始了远洋航行和殖民掠夺。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标志着东罗马帝国的灭亡,这是欧洲国际关系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时期内,欧洲大陆的基督教国家结盟共同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与侵略。

16世纪奥斯曼帝国达到鼎盛,奥斯曼帝国在中欧和地中海的扩张及其同法国结盟,加速了查理五世帝国的解体,使16世纪前期欧洲国际关系以法国-西班牙对抗为主的两级均势向多元转变。

17世纪的奥斯曼帝国逐渐走向衰落,与欧洲各国的战事不断,辖地不断缩小,而此时荷兰、英国的崛起加之传统强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形成多强的局面。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一个迅速强大起来的沙皇俄国出现在奥斯曼的北疆,构成了帝国急速走向衰落的主要政治外因。19世纪,欧洲列强在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上早已形成了各自的势力范围,特别是西亚、北非领土被列强瓜分完毕,在欧洲列强的支持下,被奥斯曼帝国占领的地区纷纷独立出来。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受到各列强的激烈争夺,爆发了意大利土耳其战争等一系列战争,帝国几乎失去了除了本土外的全部领土。

3.佛教产生过程

(一)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原名为悉达多,姓乔达摩,他是伽眦罗卫城的统治者净饭王之子,属刹帝利种姓。释迦牟尼是他得道后所获的称号,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同时又被门人奉为佛陀,意为觉悟者。佛教从公元前6世纪创立到公元前273年阿育王将其定位国教为早期佛教,或称为原始佛教。

(二)佛陀所传的最基本的教义是“四谛”,即四条神圣的真理。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1)苦谛是佛陀讲道的起点。主要讲现实存在的种种痛苦。佛教认为人生一切皆苦。(2)集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原因。(3)灭谛就是指消灭痛苦、消灭苦因、消灭欲望的真理,佛教乘这种境界为涅槃。(4)道谛是指为实现佛教理论所应遵循的手段和方法。要达到消灭痛苦的方法,就要学习教义,遵守戒律和八正道。

(三)佛陀所传的教义适应了当时各种姓(尤其是刹帝利和富有的吠舍)反对婆罗门种姓特权的要求。佛教反对苦行,并有比较易懂的通俗语言传教。因此,佛教得到了摩揭陀等国君主的支持,受到了富人的大量布施,也从各种姓中获得了大批的信徒,很快就发展成了一个大的宗教。

4.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煤钢联营的建议,即欧洲煤钢联营计划。主张将法国和西德的煤钢工业置于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之下,其他西欧国家都可以自愿加入。西欧各国首先使这两个基本工业部门实现一体化,然后其他部门也按同样原则处理,直到一切贸易障碍在整个经济领域消除、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根据这一计划在巴黎签订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协定》,规定在6国范围内成立煤钢共同市场等。1952年7月25日,条约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宣告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促进了法德和解,为实现西欧联合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题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

凡-华体系是按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新的实力对比关系,以牺牲战败国和弱小国家的俄利益来重新调整它们之间关系而建立起来的帝国主义的新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战败国、进行强盗式分赃的体系;

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是帝国主义反对苏俄、反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反对全世界被压迫民族 和被压迫人民革命斗争的反革命同盟;

是几个相互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大国在战后初期力量对比基础上达成的暂时妥协,内部充满了矛盾与冲突,随着社会的发展,必将走向崩溃。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战争国对整个世界国际秩序的重建,该体系代表了战胜国和殖民宗主国的利益。其内部矛盾重重,该体系只是各大国暂时妥协的产物,其本身就蕴含着战争的因素和不稳定性。二战爆发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被彻底摧毁

① 该体系代表的是战胜国和殖民宗主国的利益。是建立在掠夺战败国,镇压各地民族解放运动,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之上的,并以反对苏俄为主要目标。② 是各大国暂时妥协的产物,内部蕴含了诸多矛盾,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式的惩罚加深了战败国和战胜国的矛盾。分赃不均造成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③ 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苏俄之间的矛盾加剧。它的矛盾性酝酿了它的不稳定性,仅存在二十几年就被德国再次发动的世界大战彻底摧毁。

2.殖民体系的形成

(1)开始形成: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早期殖民主义扩张时代。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不断扩大。经过争夺,英国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血腥掠夺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最有效的手段。

(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是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时期,资本主义列强掀起全球范围的侵略和扩张,政府大批亚非拉地区和国家,世界范围内联系紧密起来,东方从属于西方。

(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晚期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开拓市场、资本输出成为其主要掠夺方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要求其向全世界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工业革命的推动,促使世界其加快了资本输出。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首先极大的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但同时给被侵略国家和民族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不过在客观上冲击了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刺激了这些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革命或改革的诞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