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第三十名刺客被捕的消息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满宫城。
可惜,仅是尸体。在乾坤宫后门的蓄水的鎏金铜缸里泡着。因为大雨下了成晚不停,缸子里的水漫过边沿流到地面,带着血色,因此被搜查的官兵发现。
得知消息后,几路人马齐聚乾坤宫,不一会儿宫内就挤满了红黄不齐的油纸伞。
君珑垂目打量被捞出来的尸体,已经被水泡肿,面目全非,颈间的刀痕泛白,皮肉外翻。
周胥上前取证,“此人与前二十九名刺客一样身着奇装异服,不是番邦异族,脸上的脂粉被水冲淡,发鬓处可见少许脂粉残留的痕迹。其腰间处配着蜡铸短刀,右臂处别着十枚针式暗器,完好无损。”他用布吸干暗器上的水渍,再次取来朱砂验证,又拿之前的证物做了一番对比,“从‘陆’字刻痕上看,暗器是同一批无误。”
话毕,张琦将一把匕首呈上,“这是在水缸底部找到的,与伤口比对吻合。可……”
周胥悄悄示意他不要多话,转头禀报,“尸体泡过水,死亡时间一时难以判断准确,但不会太久,与搜宫的时间大致吻合。刺客应是躲藏于此,眼见官兵搜宫无路可逃才被迫自尽。”说完,不禁意的掠了李巽一眼。
李巽微微颔首。
此时,人群后方忽然传出祁王的声音,他由宫人打着伞刚到场,喧哗声招来了所有人的目光,“正巧在朝阳宫喝茶,皇兄让本王来看看情况,刺客真抓住了?”
周胥侧了侧身,让出一个位置,“祁王请看。”
祁王露出嫌恶的表情,“怎么死的如此难看。”他问周胥,“周大人验看之后如何?”
周胥道,“推测刺客乃走投无路无奈自尽。”
“是否有确凿证据?”
“此人所持利器盒暗器与之前刺客完全相同。”
听罢,祁王一拍手痛快叫好,“哎呀,总算是找到这只躲猫猫的耗子了,甚好甚好。等会儿本王就去禀告皇兄,让他放宽心。”四周鸦雀无声,没有一人应和,场面颇尴尬。他支吾了两声,故意询问君珑,“君太师怎么看?”
君珑耸耸肩,“臣,不懂这个。”
他又问李巽,“七弟以为如何?”
李巽道,“臣弟没有异议。”
祁王撇撇嘴,每次一见李巽这张脸他就憋闷的慌,真应了那句老话,话不投机半句多。他清咳两声,借口道,“既然诸位都这么说,本王这就回一趟朝阳宫跟皇兄交差。紧张了两日,皇兄是累坏了,龙体可经不起这么折腾。”他离开的脚步匆匆,溅起点点雨水,行不远衣角就完全湿透。
不到半个时辰,皇帝口谕传达下来,将第三十名刺客一齐交予刑部查办,务必追查出幕后反贼。另外,禁军严加戒备,并从落中府调取部分官兵驻守行宫,却撤销了封宫之举,据言是要派人彻查赵席一案。
霁月堂前厅,李巽请来周胥说话,邀其一同上座以示重视,“赵席的案子由尚书亲查?”
周胥礼数周全,稍稍侧坐以正对李巽,“是。只从当前线索看来,两桩事件有不少联系。如果是同一人所为,那么乾坤宫一事必然早有预谋。”边说边摇头,面有难处,“数日前张府尹为赵席案而来,当时臣便细问过,此案凶手做得十分干净利落,实在是不好查。”
赵席死亡的现场李巽亲眼所见,“反是乾坤宫行刺疑点颇多,周尚书可从此入手。”
“正是。”周胥道,“尤其是第三十名刺客,破绽百出,显然是替死鬼。”
原因归结有三。首先乾坤宫的刺客为了隐藏身份,携带的全是特制的蜡铸刀具,而方才发现的尸体却是用普通刀具自杀;再者,脖颈伤口是从尸体右侧向左侧划出,而依据死者打扮可知其乃右撇子,自刎时的伤口应由左侧向右侧,这是极大的破绽;另外,死者虽然奇装异服,里衣却是行宫宫人统一的款制,之前的刺客并没有。
“宫里有规矩,宫人入宫皆在内务府留有存档,只要逐一排查便能知死者身份。”周胥由此推断,“一名侥幸存活的刺客要在禁军戒严情况下隐藏自己,还要找替身,策划一场移花接木简直不可思议。王爷,您猜的没错,行宫里有内鬼。”
日防夜防,家贼最难防,而且还没有切实证据。
李巽道,“不妨让他们自露马脚。”
周胥对此十分赞同,“然也。”
“多谢周尚书愿意相信本王,为此方才说了不少违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