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这个时候,前朝传出消息,准噶尔上书求娶公主,指名道姓要嫡出的公主。
想想这其实并不是第一次了,几年前也上书过一回,胤禛不乐意给直接拒绝了,宗室女都没给一个,对方当时好似再闹内乱,灰溜溜离开,忍了下去。
这一次……好像他们内部稳定了,就又抖了起来。
小丸子快步走进来,“主子,欣贵人求见”。
随后又来了个小太监,“娘娘,襄贵人求见”。
阿阮都让打发走,“告诉她们,后宫不得干政”。
胤禛回来陪阿阮用午膳,“今日后宫里有人来烦你了?”。
阿阮给自己涮了块嫩羊肉,“谈不上,我也没见她们”。
胤禛习惯性为她剥虾壳,“不用理会就是”。
“……嗯”。
欣贵人跟襄贵人如同两只没头苍蝇到处转悠,这儿求求,那儿求求。
三日后,胤禛给来使的答案依旧是拒绝,准噶尔几年前新上位的汗王身强体健,野心勃勃,如今稳定了准噶尔王庭,本身就同上次的试探不一样,她是来挑衅的。
双方各执一词,闹得有些不愉快,起码面上是传开了对方的不敬跟嚣张跋扈。
没两天,准噶尔汗王行刺皇上的消息不胫而走,胤禛将其就地斩杀,并火速追加准噶尔责任,派兵出征,挂帅讨伐,不胜不归。
财神九被放出来后,配合着直亲王,两人一文一武,一刚一柔,加之海禁松开,民间商业繁荣,派遣出海者也不少……胤禛这几年库房扩了一次又一次。
朝中武将连年考核,文武新秀雨后春笋般,一茬又一茬冒出来,胤禛不缺人也不缺钱,就等着谁自己跳出来找死了。
问题从联姻转移到前线,出了这样的情况,欣贵人跟襄贵人不敢再留孩子了,以防万一双双求了两位贵妃,想把孩子配出对。
阿阮跟惠贵妃一番合计,请旨皇上后办了场宴,春日宴为公主择婿。
两位公主一一定下人,欣贵人的淑和公主下嫁纳喇氏,襄贵人的温宜公主下嫁伊根觉罗氏。
同时,胤禛下达命令,庄嫔钮祜禄氏膝下静和公主封固伦公主,嫁予蒙古科尔沁部王爷,过去就是大妃。
并于京城修建公主府,可回京长住。
欣贵人跟襄贵人不了解朝政,大清公主说是抚慰蒙古,实质上是监视。
和亲公主作为大清掌控蒙古最强有力的政治机器,过去一旦生下带有黄金血脉的小阿哥,那必然是要继承王位的,而且蒙古部落也只允许生下血缘纽带的公主参政。
静和公主被钮祜禄氏教得大气,骑马射箭不比皇子差,同时胤禛也早便有意培养一位公主出来,自然得挑个出身最好,且最能压得住对方的,不能是过去做柔弱不能自理的吉祥物。
钮祜禄氏没意见,没有皇子,公主有权也是好事啊。
他们送女儿入宫,搏的就是能出一位皇嗣,如此起码三代四代,只要这个孩子能带着家族血脉代代流传,她们家族就能获利。
否则拼死拼活以全族供养女儿做什么,让她争宠吗?
是让她养孩子惠及当代也惠及后代的!
眼下能得联姻蒙古的公主,过去了就是王妃,将来还能得科尔沁部爵位,简直不要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