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两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我发现了这些有意义的数据…(全国研究生人数历年统计)

盘点近两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我发现了这些有意义的数据…(全国研究生人数历年统计)缩略图

原标题:盘点近两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我发现了这些有意义的数据

2021年12月,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发布了《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

对比《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我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23萌新择校择专业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当前考研大军来势汹汹,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那就是“人数多,竞争大”。数据表明,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创下最高纪录,达到457万,比2021年增长80万,涨幅达21%。这是最近5年连续在高位上超过两位数的高增长,也是自2015年以来,增长人数最多的一年。

考研,已经是大势所趋了。那么,选择考研这条道路的朋友,应该怎么备考呢?

在制定复习计划之前,我希望你能知道以下这些事实。

考研已经逐渐成为“人生必做题”

在我们这一代人父母的眼中,年轻人上大学是必须的,但等我们这一代人大学毕业面临人生十字路口时,考研成为了热门选择。然而,在00后的世界里,考研可能不再是一道“选做题”,而是一道“必做题”。为什么呢?数据告诉我们,考研的人越来越多,扩招的名额也有所增加,那么可以推断的事实就是今后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也越来越多。

就业压力显然是硕士研究生报考热的一个重要原因。数据表明,研究生报考热和gdp增长有相关性,即gdp高增长,研考报名人数增长较低,甚至会出现停滞,gdp下滑时,研考报名人数相对增长较快。这一增长也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直接相关。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1076万,比上年增长167万,净增长人数则达到往年的3倍左右,高校毕业生已经占据城镇新增劳动力的90%。

如2022年四川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26.5万人,较2021年增加了4万余人,增幅为22%。

而2022年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5.4万人,较2021年增加了1.6万人,增幅为11.6%,这也是各省市中增幅最少的省市之一。四川省与北京市之间的报名人数差别达到近十万。所以,对于第一学历不够出彩的同学,我们更应努力提高自己。

专业硕士研究生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二

近两年的报告均显示,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增长。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近83%的考生愿意报考专业型硕士。自2017年起,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始终高于学术学位硕士。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47.4万人,占比60.4%。2009-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增长情况如图:

数据来源:教育部

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提出,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是经
盘点近两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我发现了这些有意义的数据…(全国研究生人数历年统计)插图
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专业学位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在适应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对人才需求多样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已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专业硕士将成为硕士层次研究生教育的主流。

数据来源:教育部

每年都有一大堆萌新纠结选专硕还是学硕,虽然报告称专业硕士即将成为主流,但并不意味着大家都要去选择专硕。不要只听见了“专硕比学硕好考”,而选择忽略“专硕竞争更激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是让我选,以考上为目标的话,那自然是选报录比偏大的学校和专业,如果学硕和专硕竞争程度接近的话,那就看历年真题。选择,真的没那么难。

高校推免招生队伍没想象中那么可怕

22年的报告称,在研究生招生扩招的大形势下,部分院校的推免招生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相比招生增量,推免并未完全实现同比例的增长。如重庆大学2020年推免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328人,2022年推免生招生数量增至1757人,增加了429人;北京大学2020年推免研究生招生数量为2757人,2022年推免生招生数量增至3048人,增加了291人。

难道以后读研会成为推免生的半壁江山吗?别急。

21年的报告称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明显,推免生招收数量虽然在增长,但在总招生量的占比并没有增长,甚至部分学校呈现下降趋势。如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39.3%,2020年下降至35.2%;厦门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8%,2020年下降至25.9%。也就是说,总体来看推免招生名额增加了,但实际录取却未必呈正增长,这说明推免队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具体情况还是要结合院校和专业来看。推免生的名额没有招满,很有可能会匀出一些给统招,所以,大家有空也可以研究研究目标院校的推免招生情况呢。

说完了《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几个值得细品的调查结果,我们来看看21年的报告。如果也要用一句话概括21年的调查结论,那就是“考研热,但机会多”。

往届生报考人数占比继续扩大

考生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是往届生对目前的职业状况不满意,想通过读研来提升自我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回报。虽报告并未公布具体的往届生报考人数占比,但我们从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来看,往届生报考的占比已经从以往的40%左右向60%逼近。

根据深大官微发布的20级硕士研究生新生大数据,深大2020年共录取4155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本科毕业应届生2804人,全日制本科毕业往届生1324人,成人自考学历27人。往届生占比约为32.5%。

以云南大学为例,云南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2291人,占比56%,已经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5410人,占比63%。

如果你是往届生,今年已经是二战或者三战,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在孤军奋斗,你们,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坚定自己的目标,调整复习方法和状态,上岸就在不远处。如果你是一名在职的打工人,还在纠结要不要准备考研,数据已经给了你最好的答案,考研,给了我们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如果你是应届生,那你一定要打起精神来,因为现在的你拥有理想的备考环境和适当的备考压力,无论前进或后退,我相信努力的人都会未来可期。可是,如果你不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怎么在考场上打败你的竞争对手呢?

女生读研比例稳步上升

近年来,女生读研比例稳步上升。1999年,全国招收女性硕士研究生2.6万人,在硕士总招生人数中占比36.5%。2009年起,女性硕士招生数量开始超过男性。2019年女性硕士招生人数为44.7万人,占比55.1%。

女性占比快速增长,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进步,给了女性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女性自身的一些优势,如自控能力强,比较认真仔细,都容易让她们在各级考试中胜出。这不仅仅是在研究生考试中,中高考中,女性的优势与占比也在明显放大。

报告称,在公务员等相关考试中,也明显呈现了女性占比增高的趋势,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相信大家对新传专业的男女比例也有所耳闻,均衡一点的院校男女比例是3:7,差距再大点也有2:8的。所以,看到这条数据的女生们,都给我支楞起来,女生读研比例都上升了,还不能多我一个吗?至于男生嘛,虽然在人数上失去了气势,但是如果能进入到面试,相信你会让考官眼前一亮,毕竟你是“高质量男性”嘛。

高校非全日制招生计划缩减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研究生大幅扩招的背景下,多数高校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比例却逐年降低。

如河海大学2019年计划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0人,占总招生计划的25%,到2021年计划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00人,占总招生计划的17.6%,较2019年减少了7.4%。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郑州大学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也不断降低。

数据来源:各高校研究生招生官网

为什么要注意非全招生比例缩减这一事实呢?是为了怕你劝自己还有“退路”。有很多同学是因为希望读研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才选择考研,可是在备考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信念的动摇,劝说自己“如果考不上就先找份工作,非全也是硕士”。可是一旦选择了后者,不就本末倒置了嘛。就我个人身边的经历来看,非全硕士更适合本身已经找到一份不错工作,想利用业务时间给自己充电的人。所以,如果非全招生比例缩减了,那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在全日制硕士的大浪里“卷一卷”呢?

优化初试科目,强化复试考核

根据《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在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上,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综合评价考生考试成绩、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贯学业表现等,择优录取。

近几年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措施是越来越多了,各大高校也在寻找自己的研究生培养之路。初试复试,也不再走寻常路。

比如武汉大学,看过真题的都知道,武汉大学的新传专业有一门专业课是考查人文社科基础知识的,这张卷子包含了历史、文学、政治等多门学科的基础考点,听说光参考书就将近20本。有些考生表示不理解,我学的明明是新闻传播学,为什么还要学其他的东西?可你别忘了,新闻传播学上面的学科是文学。院校想招收基础知识更扎实的学生,没毛病。

武汉大学21考研真题(考生回忆版)

再比如,去年中国传媒大学调整复试选拔流程,初试成绩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对其既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和初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出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划定复试分数线,综合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可参加复试考核。这一改革旨在破除“唯分数论”,综合选才,择优录取,保证人才选拔的公平性。

总之,考研的机遇很多,就看你愿不愿意闯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