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思!送别!9名知名教授!医学浙江大学研究生博士武汉大学_网易订…(哀悼告别词)

哀思!送别!9名知名教授!医学浙江大学研究生博士武汉大学_网易订…(哀悼告别词)缩略图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华社
1月14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布讣闻,我国第一批中国籍俄语大学教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八百壮士”杰出代表、享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离休干部孙梦菊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4日8:06不幸逝世,享年95周岁。
孙梦菊教授1928年9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48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6月至1948年6月从哈工大机械系毕业;1948年9月至1950年9月在中长铁路商务处担任经济员、翻译;1950年9月至1953年3月在哈工大担任俄语教研室教师;1953年6月至1958年6月任哈工大工程经济系助教;1958年6月至1989年1月先后任哈工大基础课、外语部讲师、副教授、教授。1989年2月离休。
孙梦菊同志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哈尔滨工业大学!把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了挚爱的哈工大。
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光明磊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艰苦朴素、为人正派,在教育教学中付出了大量心血,深受学生们爱戴,作为第一批中国籍外语教师,精通俄语、英语、法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校外语基础课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赞扬。离休后她一直心系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建设,积极献计献策,她身上体现出来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值得我们每一位后人崇敬和学习。孙梦菊教授的逝世是学校的重大损失,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尊长、一位好老师,我们深感惋惜。
据新华社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各项建设刚刚起步,百废待兴。1950年,迎来而立之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管理。因为与苏联教学体制一脉相承,这所曾经隶属于中长铁路的专业高校,成为新中国学习苏联的样板学校,开始肩负起推动旧教育制度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使命。
20世纪50年代,800多名青年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从祖国各地齐聚哈尔滨工业大学,为我国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及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7.5岁的教师队伍,就是后人常常提起的哈工大“八百壮士”。
短短十余年时间里,他们创办了24个新专业,为哈工大乃至全国高等教育界创设了一批新兴学科,一个基本适应当时国民经济建设需要,以机电、电气、土木、工程经济等为主的专业教学体系基本建成,为国家工业化建设解决了“燃眉之急”。
近70年过去,老一辈“八百壮士”或已离去,或年至耄耋,他们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哈工大人,始终把国家需要、时代使命当成自己的追求,在教学、科研等各领域取得一项又一项丰硕成果。
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彰显着一代代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信念与担当。
由于疫情原因并遵照孙梦菊教授及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沉痛悼念孙梦菊教授!孙梦菊教授千古!
来源:海南医学院
1月16日,海南医学院发布讣告,海南医学院原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杨建军教授于2023年1月14日病逝,享年62岁。

杨建军同志,男,1960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系河北景县人,1983年8月本科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1994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环境卫生学专业,1999年7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专业。1983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参加工作,1999年7月就职于白求恩军医学院,2001年10月退役转业至海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任教,历任海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副主任、主任、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党委书记,2020年9月办理退休。于2023年1月14日病逝。
来源:郑州大学文学院
1月13日,郑州大学文学院发布消息,该院退休教师崔灿教授因病于2023年1月9日上午逝世,享年91岁。遵从逝者生前遗愿和家属要求,丧事从简。
曾任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的郑大文学院1977级校友李宇明教授,和郑大文学院刘福智教授作文悼念,并在学院网站刊出。
其中,李宇明教授的悼文《悼念方言学家崔灿先生》中提到,“近些时日,郑州大学文学院为我们年级直接授课的业师,竟然连着走了五位:高文升老师,彭正普老师,王洪祥老师,李新建老师,崔灿老师。”
来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医学部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医学家、教育家、医院管理学家,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开拓者之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李庚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7日8时18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

李庚山教授1932年4月生于湖北云梦,1952年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本科毕业于湖北医学院后,在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参加临床工作。1961年12月-1965年12月在上海第二医学院心内科师从著名医学家黄铭新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1966年1月任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内科住院医师,1968年11月至1971年5月参加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任内科主任。1980年任副教授、心内科主任,1986年任主任医师,1987年任教授。1989年3月至1994年9月任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1992年被批准享受副厅级待遇,并获批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李庚山教授曾任中国介入心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功能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副会长等全国和省内10余个学术团体重要职务,曾受聘担任《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介入性心脏杂志》、《微循环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临床内科杂志》常务编委等多个学术职务。
李庚山教授极具精湛医术和崇高医德,是我国杰出的心脏病学专家。他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70多年,潜心研究内科学、心脏病学、介入性心脏病学,在心血管病诊疗和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受到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患者和同行的高度赞誉。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内还少有心脏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临床心脏病的诊断更多的依赖于临诊医生的病史询问与望闻问切。李庚山教授将他手中的听诊器使用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并将其总结为“一听两看”的临床诊疗经验,指导了大批同行,他因此也被患者和同行尊称为“听诊大王”。
李庚山教授毕生追求医学进步,被誉为“心脏内的拓荒者”。在他的引领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华中地区率先开展心导管等心脏介入技术。正是在准确的心导管检测术获取的详细与严谨的数据支持下,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上世纪70年代开展的体外循环直视下开胸心脏外科手术,在全国进入先进行列,推动了中国心脏诊疗技术的全面进步。
李庚山教授从1984年9月开始研究难治性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这项课题被列为湖北省“八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他带领团队对激光、冷冻、电击和射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之后,发现射频消融疗法最为理想。1990年10月,团队将此疗法正式用于临床,在国内首开射频消融的先河,并研发出数十项衍生技术,挽救大批患者生命。
李庚山教授极具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是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开拓者之一。他始终瞄准心脏病诊疗的国际国内前沿,带领团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路攻克种种技术难关,推动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
1972年,李庚山教授即利用电话传音技术开展心电图电话传输技术及应用,并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话遥测心电图机”,这一技术还应用于中国攀登珠穆朗玛峰登山员的心电监测。随后他带领团队研制出“迟电位检测仪”等多种心脏检测仪器,用于心脏病的防治。其研发的“心内单极标测法”因能快速、准确地找到定位靶点,被专家称之为“国内首创”,达国际先进水平。
李庚山教授瞄准介入性心脏病学国际前沿,特别是心律失常的无创电生理检查和有创电生理检查、心脏起搏器植入、快速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手术,创新开展大量诊疗技术探索与应用。1988年开始,他带领心内科团队先后完成了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型术(1988年)、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1990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1991年)等。他的成功探索,被国外同行誉为“开拓性贡献”。他先后承担省部级研究项目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二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其中sci 5篇),主编卫生部规划教材等3部,副主编4部,参编8部。
在李庚山教授的引领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团队始终走在国内前沿,科技影响力位居全国第3位,并成功打造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入选国家疑难心血管病提升工程,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国家985工程ii期、iii期重点建设基地,获批国家卫健委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湖北省心血管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等大批科研平台。
李庚山教授极具开拓精神和战略视野,是我国杰出的医院管理学家。他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临床、科研、教育和医院管理第一线,视野开阔,判断力、领悟力、领导能力强,带领医院和学科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
上世纪70年代初,李庚山教授就在国内较早提出并亲手创建了独立建制的心血管内科这一三级学科,并以敏锐的眼光和兼收并蓄的胸怀,将各种诊疗新技术迅速应用于临床。在超声影像刚问世时,即在国内最早成立声像科,为后续心脏瓣膜病的介入诊疗和换瓣手术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技术积累。
李庚山教授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视为自己的终身使命。他总结并提出的“因陋就简、结合实际、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成为后继者的宝贵财富,并在新时代得以发扬光大,推动了学科和医院跨越发展。
在李庚山教授的亲自谋划和一代代人的接续努力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以临床为本,全面开展心血管病的临床防治及基础研究,着力推进新业务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以及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
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科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临床诊疗的特色和优势突出,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并已搭建了与国际接轨的科研平台;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提升了理论研究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科技影响力位居全国第3位;造就了一支理论扎实、技术精湛、敬业爱岗、奋发有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在国内享有盛誉;建成了承担国家和湖北省重大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重要科研基地,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全国知名专科。
李庚山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潜心教书、精心育人,为人师表、桃李芬芳。他在教学科研一线耕耘数十载,到了耄耋之年,仍投入大量精力指导学生,为人才培养不遗余力。作为全国较早的博士生导师,李庚山教授先后培养了200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心血管内科和心脏介入专门人才,其培养的学生大多成为国内心血管界及其细分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完美诠释了“桃李满天下”的时代涵义。
李庚山教授极具奉献意识和牺牲精神,是我国老一辈医疗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7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李庚山教授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坚守敬业求实、乐于奉献的职业操守,始终践行“对工作精益求精、对患者满腔热忱,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
上个世纪50年代,面对血吸虫病疫情的严重危害,毛泽东同志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李庚山作为年轻的在校大学生党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加血吸虫病防治,并将自己在检验科工作中的经验和实验技术,创造性地运用于湖北洪湖血防事业,后被评为血防工作“一等功臣”。
1968年11月至1971年5月,李庚山以内科主任带队参加中国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工作。由于表现优异、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建国60年来优秀援外医疗队员、优秀援外医疗队科主任等荣誉。
李庚山教授忠诚履行党的根本宗旨,认真履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用大医精诚的崇高精神谱写了瑰丽的感人篇章。他曾连续20余年医院年度考核优秀,先后12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先后9次荣获原湖北医科大学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2年4月,李庚山教授荣获湖北省科协颁授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3年被湖北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李庚山教授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优秀楷模,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心系病患、矢志创新、忘我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充分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一名人民医生和人民教师的美好形象。他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医疗卫生和教育科研事业,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矢志创新的开拓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务工作者。他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彰显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办院宗旨,彰显了武大医学教育百余年历程的优秀精神传承。
斯人已逝,风范永存!李庚山教授的崇高精神是医疗卫生战线和健康卫生事业弥足珍贵的财富,更是后世学习的楷模和典范。他的与世长辞,是武大医学和中国心血管学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深切怀念李庚山教授!沉痛悼念李庚山教授!
李庚山教授千古!
敬爱的李庚山教授,您安息吧!
来源:语言学通讯
著名语言学家、浙江大学张建理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7日上午9时31分在杭州不幸逝世,享年70岁。

张建理先生生于1953年9月,上海人。先生1970年在江西乐平县插队落户,为“77级”大学生,1982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硕士学位。1982年任教于杭州十五中,后即调入浙江大学外语系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担任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曾担任浙江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认知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在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应用语言学系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语言学系任访问学者。
先生以认知语言学研究蜚声学界,在语义学、英汉语言对比、隐喻和转喻、构式语法、语言的时空系统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他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浙江大学学报》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20世纪汉外语言对比研究》(合著)等著作,学术成果曾获浙江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学术进步奖”,曾入选2020年语言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张建理先生是国内最早从事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学者之一,其学术思想和成果嘉惠学林,垂范后来。
先生在浙江大学任教30余载,桃李满天下。他开设了语义学、英汉语言对比、大学英语综合技能、英语会话技巧等课程,数千学子从中受益;他辛勤指导硕博研究生和访问学者数十人,培养了大量的外语专门人才。先生之为
哀思!送别!9名知名教授!医学浙江大学研究生博士武汉大学_网易订…(哀悼告别词)插图
学求是求真,为人则君子谦谦,教学一丝不苟,育人循循善诱。无愧真学者,实乃大先生。张建理先生的逝世是语言学界的重大损失。
沉痛悼念张建理教授!张建理教授千古!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2023年1月17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讣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赵伯仁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7日6时50分在广州去世,享年87岁。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赵伯仁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7日6时50分在广州去世,享年87岁。
赵伯仁先生,出生于1935年10月21日,湖南湘潭人,中共党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1954年9月至1960年5月就读于华南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9月晋升副教授,1988年6月晋升教授。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5月退休。

赵伯仁教授为建筑教育家。他在校工作40年,主讲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影剧院设计原理、影剧院及规划课程设计等课程。他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桃李满天下,为我校建筑人才培养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他担任研究生导师,注重研究与实践的结合,培养的学生许多已成为所在企业的领军人物和技术带头人;他致力于华南建筑学科的发展,为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关心学生成长,为学生事业发展出谋划策,深受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2012年11月在华南理工大学建校庆典之际,获得学校颁发的“我把青春献给您”荣誉表彰。
赵伯仁教授为岭南建筑家。他长期从事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曾任学院设计教研组主任,兼任广州市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大剧院设计顾问、广州歌剧院建筑设计竞赛技术评审委员组组长等职。他在公共建筑设计方面拥有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1986年参与主持的“暨南大学华侨医院门诊大楼”获广东省建筑设计优秀二等奖,“广州黄花岗剧院”设计获1988年省优秀建筑二等奖,“南海华侨宾馆”、“广州湖天宾馆”等建筑设计获广东省优秀设计奖;另外,他还设计了广东韶关剧院、广州黄埔区经委办公大楼、海南华侨宾馆、广州六中敬师斋等优秀建筑作品。赵伯仁教授著有《剧场建筑设计》(合著)等学术专著,是我国影剧院设计的权威专家。
赵伯仁教授致力于岭南学派的传承和发扬。自改革开放以来,他与岭南学派的前辈泰斗及同时代翘楚一道,对岭南学派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为构建岭南学派并展现华南建筑风采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赵伯仁教授一生淡泊名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我院全体师生的楷模。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我们对此表示沉痛的哀悼!
遵照赵伯仁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来源:浙大化学
1月19日,浙江大学化学系许宜铭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9日凌晨在杭州逝世,享年61岁。

许宜铭教授,江苏扬州人,1996年12月获得卡尔加里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任职扬州师范学院、扬州大学师范学院、加拿大康戈第亚大学、卡尔加里大学等,于1997年12月入职浙江大学化学系,2001年12月晋升教授,2003年任博导,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1年被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陕西省暖通空调与制冷行业协会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制冷与低温工程专家和教育家、我国首批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西迁教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制冷教研室主任吴业正同志,因病于2023年1月16日13时1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86岁。

吴业正教授,1937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54-1958年本科就读于交通大学动力系内燃机专业,1956年随校西迁西安;1959-1963年研究生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工程热物理专业;1958 年以来,在工程热物理专业、压缩机专业、制冷与低温工程等专业任教;1986年晋升教授,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08年退休。
吴业正教授参与创建西安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1986年带领学科获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并成为我国本学科首批三位博士生导师之一, 2001年带领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
他的学术造诣享誉国内外,受聘乌克兰智能控制科学院通讯院士、国际制冷学会委员和中国制冷学会首批资深会员,为中国和国际制冷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来源:浙江大学文学院
1月18日,浙江大学文学院官网发布讣告: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傅国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6日20时09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逝世,享年96岁。

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傅国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6日20时09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逝世,享年96岁。
傅国通同志,1928年3月出生,浙江武义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1956年8月于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班毕业后至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1958年,浙江师范学院与新建的杭州大学合并,傅老师历任杭州大学中文系教员、讲师、副教授,1988年9月退休。1978年至1981年任杭州大学中文系语言教研室副主任。曾任中国语言学会会员、汉语方言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院校文字改革学会理事,筹建浙江省语言学会并先后担任秘书长、副会长,1985年任浙江省地名学会常务理事。傅国通老师专注于研究汉语方言学、语音学,尤以方言学研究见长,在学界享有盛誉;承担现代汉语教学工作多年,1998年9月获浙江省任教三十年教师荣誉证书。傅国通老师长期从事浙江方言调查研究,发表《浙江方言语法的一些特点》《武义方言的连读变调》等重要论文,组织编写《浙江方言简志》《浙江吴语分布地图》《浙江吴语的边界与分区》等,出版《浙江人学习普通话手册》《现代汉语语音》等著作,论著先后获得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和优秀奖一项,曾获国家语委颁发的语言文字工作荣誉证书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工作者奖。2019年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傅国通老师工作勤勉认真,兢兢业业,为我国方言研究做出重大贡献,是深受大家喜爱的好老师!
沉痛悼念傅国通老师!傅国通老师安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