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果小说

玫瑰果小说>刘瑞明文史述林 > 论见的泛义动词性质及使用特点(第1页)

论见的泛义动词性质及使用特点(第1页)

“泛义动词”是笔者新论的动词中一个很特殊的小类,笔者已有《谈泛义动词的释义一兼评《汉语大词典》“作”字释义》(载《辞书研究》1991年第3期)、《论“打、作、为”的泛义动词性质及用法特点》、《论泛义动词“为”的语法体系和各种误释》(分别载《湖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1993年第4期)三文作了基础性的论述。就古今汉语泛义动词全局而言,这仅是开始,还需详作讨论,本文即笔者关于泛义动词系列论文的又一篇。

不同的泛义动词在泛义指称用法上是共同的,但在使用的语法形式上则会有区别,笔者已论述的“作”、“为”,是很有特殊性的,主要表现在它们形成了独用指代、前附提示、后缀复指一整套的泛义用法。“见”字也是这种很有特殊性的泛义动词,本文的主旨是用众多的例句充分显示它的典型或成熟,以见它与众多的以及它自己作为具体动作动词的极大不同。

首先例示见字前附于具体动作动词预作泛义性提示的用法,我们把这种用法简称为“见∽”式结构。它的始源甚早,西周金文及《尚书》中已有用例。《匽侯鼎》:“厦侯旨初见事于宗周。”言旨服务于宗周。《尚书。康浩》:“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事)于周。”言五服诸侯百官和殷商遗民等服务于周。“见事”的实际意思仅动词“事”,“见”字非看见义,实即前承“事”而泛义指代。伪孔传不知见字泛义指称用法,以为是看见义,因言“播率其民和悦并见即事于周”,实际是断句为“……播民和见,士于周”,把“和见”误视为联合结构。孔疏对此也照录文句含混而过,扬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正确地以“见事于周”为意,评言:“云见即事于周,文义不明,非胜义也。”王世舜《尚书译注》也断句为“播民和见,士于周”,并把“和见”译为“都来营建洛邑”,显然以为“见”是“会见”之“见”。这一例子充分说明泛义动词易产生严重的误解。

金文及《商书》中前附泛义见字的动词并不多见而有局限性,但此后的文献中就渐次多见,不但有一定的共时性,又有很长的历时性了。下面例句后以“||”隔开的是对例句的解说。

韩非子。五蠢:父兄皆见爱(子弟)而未必治也。||括号中是补出的宾语,下同。

望江亭三折圣药王曲后白:这个是势剑,衙内见爱媳妇,借与我……这个是金牌,衙内见爱媳妇,与我打戒指儿罢。||“见爱”只是“爱”的意思。

西游记六四回:那女子渐有见爱之心。

金钱记三折红绣鞋曲白:今日早间圣人见喜,赐于老夫十瓶御酒。||例言圣人心情高兴,本无宾语,无所指代。

战国策。韩策三:秦大国也,韩甚疏秦。然而见亲秦,计之,非金无以也。

歧路灯六七回:王氏忍不住道:“怎么不叫人见亲哩!”

汉书。黄霸传: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

大庄严经卷十五:闻有财宝,乃复见迎。

汉书。丙吉传:上亲见问,然后知吉有旧恩,而终不言。

又循吏传:及拜剌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

魏书。扬椿传:此事须家兄裁之,何为见问?

汉书。赵充国传:武帝亲见视其创,嗟叹之。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第十二。亲见视》据《太平御览。职官部》引语无见字,因言诸本中见字为衍,实是不知泛义动词见字前附用法。

汉书。匈奴传上:敝邑无罪,宜在见赦。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府吏见丁宁:结誓永不离。||见字多附于单音节动词,“见∽”式也反映着双音节词的发展强势。但也有少数是附在双音节动词之前的,此即一例,后尚有例。

抱朴子。内篇。遐览:而已见待余同于先进者。||言老师对待我与对待早来的同学一样。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有司以格章之故,不复见理。

三国志。魏书。李崇传:比有一人见过寄宿,君脱矜愍,为往报告,见申委曲。||“为往报告”“见申委曲”都是泛义动词前附用法。

董西厢二折花心动曲白:理妆治服,少顷即至,愿不见逼。

史记。屈原列传:何故怀瑾握玉而身令见放为?||《渔父》原句是“自令放为”,“放”与“见放”完全同义。泛义动词前附实际上词义已虚,或者说就是指称后面表意具体的动词,所以也可以说它是徒具形式,构成双音词而已。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喻世明言卷一六:鸡黍不足以奉长者……幸勿见嫌。

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何方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杜甫《入衡州》:报主身已老,入朝病见妨。

董西厢卷一尾曲白:几日见归?又卷六:几日见还?||两例均问何日返归,句中本不应有宾语。

晏子春秋。外篇第八:臣愿有君而见畏,有妻而见归,有子而可遗。

博物志: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言说明来意。此及以下四例均有宾语。

世说。捷悟:碑背见题作“黄绢幼妇女孙齑臼”八字。

喻世明言卷一六:手采黄花泛厄酒,殷勤见订隔年期。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爷爷不要见罪小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