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果小说

玫瑰果小说>刘瑞明文史述林 > 全元散曲校释试议(第3页)

全元散曲校释试议(第3页)

无名氏:虚飘飘胡厮揪寻,实丕丕响钞精蟾。(1736。2)

无名氏:踢气球养鹌鹑,解库中不想管生。包服内响钞精钞,但行处十数个,花街裹作郎君。(1735。1)

按:据后之“响钞精妙”,知前之“响钞精蟾”当意同。因合韵,宜作“精钱”。响钞,金属货币,对比纸币无响声而言。精钞、精钱,也指金属货币,因不易贬值、损坏。又,后例中“管生”当是“营生”。

无名氏:嚇的他赤条条东躲西扒。这耳朵今翻轮到他,亏了筒救命王菩隆姓马。(1740。12)

按:“这耳朵”一意不仅同句意,而且同全曲了不相涉,突兀梗阻。疑“东躲西扒”句有异文作“这儿躲,那儿扒”,“这儿躲”一句被重复写入而字讹。

无名氏:命非由己不由他,进舍行藏须在我。(1753。6)

按:“非由己”同“须在我”矛盾,当校为“亦由己”,与“不由他”正反兼说。

熟名氏:郑元和打瓦罐到鸣珂,保儿骂我做陪钱货:为是未穷汉身上情多?(1760。2)

按:“未”字宜作“末”,“是末”即什么,问词。

无名氏:不觉的滚滚杨花帘外糁,却又早春老江南。问东君未语心先憾,信断音缄。只见他愿祷经函:鸳镜缺何时问勘?凰叙折甚日重簪?(1781。3)

按:“糁”宜校为‘散”,指杨花四飘。“只见”是“不见”之误,由于不能重逢才诵经求保佑。

无名氏:靠定门帘不动衣,百般的辨不得容仪。(1805。6)

按:“动衣”宜是“动移”。前文已把妓的脸、唇、牙的奇黑描绘得淋漓尽致,即最重要的面部容仪想看得仔细。此句只是补说行走时仪态的悬念。不只是妓女,一般人站在门前,也没有如何动衣的必要,即令如何动衣,也未必能看出什么容仪。

无名氏:一个演习那渐间言语呼郎婿,一个撇着些都下乡音唤丈夫。(1817。2)

按:前文言,一的是京城人,一的是南国籍。又言“一个道看潮鸣八月江头”,可知是钱塘观潮,即浙江人。则前句“渐间”是“浙间”成误,言京城语的那一位仿学浙江人的语音。后句言京城语的那一位带着吴藉的乡音学京话。前者用吴语词“郎”,后者用官话词“丈夫”。

无名氏:新清来的板齿,恰刷起黄头。(1821。12)

按::“黑鼻凹撮得下粉,歪髻子扭得出油,胭脂抹就鲜红口。”即已把丑妓头发写了。因此句中“黄头”不当才言是难看的黄头发。即令黄发染得不黑而露黄,也不宜如此措句。“新清来的板齿”,即门牙的牙垢是新近才清除过的。所以下句宜言:在吃饭时偏偏又刷撞下黄色牙垢(这种情况下,她会有所感触,用手从口中拈出)。即“头”是“垢”之误。

无名氏:若论着点砌排科惯熟,敢教那罢剪嘴姨夫闭口。(1838。3)

按:“罢剪嘴”似当作“熊尖嘴”。“熊”是骂语,明清小说中作“淞”。也可能通“罴”,即是讳词骂语“屄”的代音。

姚遂:荣枯枕上三更,傀儡场头四并。人生幻化如泡影,那个临危自省。(210。1)

按:“四并”宜是“厮拼”的代音字,言人生如梦如戏,如傀儡戏场上的争夺相拼。《水浒传》第十四回:“邓能那厮,和俺相并,又敌洒家不过。”第八六回:“马步三军众将,向前舍死并杀辽兵。”又“火并王偷”。都是用为“拼”。元曲中“大四八、大厮把”是异形词。前文已叙“时行”在宋元多写作“四行”。为了同“三更”形成借对,便把“厮”写成“四”。《汉语大词典》“四并”释为良辰、美景、赏心、悦事同时相逢,即引此例却误。既鄙夷为如同傀儡戏,如幻梦,岂能又誉为四美并?

宋方壶:俏苏卿摔碎了粉面筝,村冯魁硬对菱花镜。(1304。7)

按:筝,无所谓粉面,宜校为“钿面”,即筝面有饰镶,也说“钿筝”。宋人宋白有诗句“合曲偏宜钿面筝”。清范路《春游曲》:“车围绣幰马衔镳,截取钿筝问玉箫。”

44。宋方壶:沉默默,冷丁丁,绿豆石磨儿不甚轻。自己曾评,秤儿上曾称。端的一分钞一分情。(1735。10)

按:两个“曾”字都宜校为“会”。是劝人、相信人会准确估量,不是说已经估量。“沉默默”是“沉点点”的形误,实际是“沉甸甸”的音误,与“不甚轻”承应。

(原载《文史》第四十四辑,1997年)

纠误附言:

本文把第18条“汫”字理解成音同于“罄”。说陕甘方言用把油漆、奶、米汤等表面凝成薄皮的“罄”音指愚蠢。今按,指愚蠢是对的,但音“罄”则是错误的。“琳”之类的字指愚蠢在元曲中或作“啉”。王元鼎《河西后庭花。么篇》:“装呆装婪。”(690。6)校勘记:“婪”作:“啉”。刘庭信《忆别》:“想人生最苦离别。想那厮胡做胡行,装啉装呆。”(1431。2)刘庭信《青楼咏妓。离亭宴煞》:“口儿中不许别图个甚?意儿中既有何须恁?非瞒儿黑心,怎当那冷撒味柳青咚,错下书三婆啉。”(1448-2)

各例中“啉”、“琳”都是“林”的别写。敦煌本《搜神记。田昆仑》:天女下到人间洗澡,被一男子偷去天衣而不能上天,便结为夫妻。后来,“其天女得脱到家,被两个阿姊皆骂老指。”(《敦煌变文集》884页)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老推:骂人的话,犹如说‘呆大’。”具体解释说:从“临”的字与从“林”的字可以同音。《方言》卷三:“檯,农夫之丑称也。”郭璞注:“檯,驽钝貌。”元曲有“啉唯”一词,有时两个字连在一起,有时拆开。“啉”也写作单人旁。“掐”之义也应和“啉”相同。老掐:犹如说“呆大”。大概是骂她不中用、没志气之意。现代上海人骂人曰阿木林,这是“琳檯”、“琳唯”“老掐”之义存于方言的。

所释正确而还不够透彻。笔者可以补言:词的理据就是以“木”的麻木义指愚呆,再复合成“林”字,犹如说麻木而又麻木。“阿”是吴语贬义形容词词头。后来明清时又繁衍出“老林”、“林大哥”、“姓林”的同义词。《金瓶梅》第21回,潘金莲讽刺李瓶儿:“当初因为你的事起来,你做了老林,怎么还恁木木的?”《醒世姻缘传》第80回:“狄希陈倒还是‘林大哥木木的’。”第81回“狄爷‘姓林,木木的’,合他说不的话。”其中的“姓”谐音“性”,“哥”谐音“个”,助词。

《汉语大词典》:“琳lan:傻,呆。”“啉:(1)愚;呆。(2)见‘啉啉’。”而“啉啉:咒语中的用字。

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三折:“天啉啉,地啉啉,魔啉啉,唵啉,吾奉九天玄女急急如律令,摄。”都没有理据解释,因而不能知其所以然。而“琳lan”的注音还是错误的。此再附言,所谓“啉啉:咒语中的用字”的解释,也是不知其所以然。“天啉啉”等其实就是迷信职业者对“天灵灵”的故作玄虚的别写。而“崦啉啉”就是“俺灵灵”的别写。迷信职业者把自己与天、地、魔三者并提同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