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手擎天红五指,翻天覆地破牢笼。
这些迭用的数词,不但使人毫无重复之感,反而令人觉得小巧玲珑,清新可爱。
三、邻数连用
一组相邻的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的数词,或依次,或间次的用在诗中,又是一种意趣;不巧不相遇。或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白居易《勤政殿楼西老柳》:“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其实际表达值仅是:开元年间种的一株柳树,一直活到长庆二年春天。这就平淡无趣了。白居易《放旅雁》有句“九江十年冬大雪”,地名中的“九”,同长庆十年的“十”,本无事理瓜葛,按一般文理宜于避开缀连,但诗人反其意设句,有如相声中多见的关公战秦琼之类。《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阴差阳错,不失为一种良策,《拉郎配》虽捆绑成夫妻,也是美好姻缘,生活中的将错就错、逢场作戏,只要善于处理反而有意料不到的佳效,艺术家们也移化在他们笔下而生华了。白居易《春去》:“一从泽畔为迁客,两度江头送暮春。”“一从”意为自从,“一”不是数词,它不仅和“两”成为借对,又同成为邻数,可谓一举两得。
不向东楼时一醉,如何拟过二三年。(白居易《东楼醉》)
晚酌一两杯,夜棋三数局。(白居易《郭虚舟相访》)
两句三年得,一吟旧双流。(贾岛《题诗后》)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无名氏《梁甫吟》)
唯有无生三昧观,荣枯一照两成空。(白居易《庐山草堂夜雨宿寄牛二李七庚三十二员外》)
两边蓬鬓一时白,三处菊花同色黄。(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题郡兼呈周殷二判官司》)
官濠水落两三痕,正是秋初雨后天。晓来谁过采莲船?菱荇中间开一路。(杨万里《七月既望观菱濠》)
中庭五株树,一株先作花。阳春妖冶二三月,从风簸荡落西家。(鲍照《拟行路难》之七)
以上用邻数一、二(双、两)三。又如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首名诗的感情深沉与语词的趣味是相辅的。“三千”、“二十”都非实数,它们在表示多量的本意之外,使“一声”和“双泪”的重点词语又获得了另一种支撑依托。三、二、一,是一组递降邻数,一、双、又是另一组回升邻数,不仅便于诵读记忆,而且作者和读者的感情也仿佛经历着起伏回荡的波涛。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因题门楼》)
楼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杜甫《恨别》)
方宅十余亩,草庵**间。(陶渊明《归田园居》)
石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风风雨雨又春尽,白白朱朱又眼空。拚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杨万里《又和风雨二首》之二)
上例中相邻数或为三、四、五;八、九、十;百、千、万。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四竿之竹。(庾信《小圆斌》)
青石一两片,白莲三四枝。寄将东路去,心与物相随。(白居易《莲石》)
近城一二里,远岸三四灯。望关恐早闭,驱舟只迟行。(杨万里《晚出郡城往值夏胡端明泛舟夜归》)
蟋蟀渐多秋不浅,蟾蜍已没夜应深,三更两鬓几枝雪,一念双峰四祖心。(贾岛《夜坐》)
一为鵝子二连花,三望青湖四石斜。唯有岭湖居第五,山前却是宰臣家。(唐。翁承赞《题故居》)
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揽四。(《杀狗功夫》四折《上小楼》)
要说个丁一卯二,不许你差三错四。(《抱妆盒》三折《太平令》)
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差四。(《合同文字》四折《得胜令》)
以上邻数一、二、三、四(或续五),以下用邻数二、三、四、五;五、六、七、八。如果说仅两数相邻还对这种修辞看得不太深切,于此应是不存一疑了。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波两三人。(杜甫《南邻》)
桂吐两三枝,兰开四五叶。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鲍照《寄行人》)
曾伴鹤驭两三仙,亲侍龙舆四五年。(白居易《寄相公崔侍郎钱舍人》)
吾有十亩田,种在南山坡。青松四五树,绿豆两三窠。(《五梵志诗校辑》第一三六首)
湖山四五点,湖雁两三声。(李群玉《湖阁晓晴寄呈孙翁》之二)
池塘四五尺深水,篱落两三般样花。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李群玉《书斋漫兴二首》之一)
圭峰秋后矗,乱叶落寒墟,四五百竿竹,二三千卷书。(唐。李洞《雩(一作“酆”)郊山舍题赵处士林亭》)
占地未过四五尺,浸山唯入两三星。(方干《于秀才小池》)
灌池才盈五六丈,筑台不过七八尺。(韩愈《河南令舍池台》)
这种辞趣我们在元杂剧中也是多见。本节前举例的“丁一确二”与“差三错四”的配套,不仅使我们看出其中的奥妙,而且同“三差两错”比较,还可以悟出这种群体修辞在构词的少数个体上的浸透以至凝固。如果说这种例证还带有现成词语趣意搭配的特点,而下面的例子正是作家基于这种群体修辞强势的灵活创造。两者是相得益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