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其”字使用频率极高,词义或用法的归纳研究在早期虚词著作中是比较混乱的。《经传释词》卷五“其”字条归为十三种用法,第十二种是:“其,语助也。”首二例为《易小畜初九》》:“复自道,何其咎?”《书大诰》:“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功攸终?”然而第九条“乃也”中又有《召诰》“曷其奈何弗敬?”还有《论语。为政》:“奚其为为政?”即“奚其”与“曷其”中都是疑问代词后用“其”字,却被分为两种用法。第十条“犹‘之’也”中有《书盘庚》“不其或稽”例,但第十二条用法中也有《召诰》“不其延”及《晋语》“不其集亡”,《康诰》“未其有若女封之心”例,实则都是“其”用在否定副词之后。又如《晋语》:“丧田不惩,祸乱其兴。”《费誓》:“马牛其风。”两例中“其”都是位在主谓之间,但王氏训前例为“乃也”,训后例为“语助也”。
《词诠》也有此种情况。它将《左传。僖公十五年》“秦不其然”例归为无义的助词,却将《论语。秦伯》“不其然宁”归为副词“殆也”义。在其他非助词用法中实际多有是助词的用例。而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竟将“其”字训释为三十九种意义(有些意义又再分为好几种不同的意义),其实有许多用法完全就是无义助词的同一种用法。
“其”的助词用法的研究实在是未受到重视,因而不明其详的,将助词的“其”误解为其他用法,是使“其”字用法或意义极度增繁,使其失去规律性准确性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语文天地》1986年第五期有刘基森同志《〈诗经〉中“其x”“x其”一类格式的性质》一文,已确论这类格式中的“其”字是“凑音足句的语间助词”。该文判定为助词的例句除《诗经》的“零雨其濛”、“雨雪其霏”、“伊其相谑”、“坎其击鼓”之类外,还有“何其”、“如之何其”的结构,还有《楚辞》“九疑缤其并迎”、“芳菲菲其弥章”句式中的“其”字。笔者以为刘文对“其”字助词的大观远未全及,更未对其规律作出概括。本文拟就“其”作助词的全局加以分类归纳,以明其规律’并就“其”字研究中一些误说加以评论。
首先,我们用例句来归纳非代词的“其”字常见的许多特定位置,可以归为五类。
(一)位于疑问代词后
“何其”、“奚其”、“谁其”、“孰其”,是四种最常见的组合。因而“如何”有作“如何其”的,但少见。“如何”有“如之何”的变式,因而又演为“如之何其”的结构。“何其”单用又有“何居”的变读式和“曷其”的异写式。“谁其”、“孰其”又有“其谁”、“其孰”的变式,即“其”字垫于疑问代词之前,与刘文讨论的“其x”’“x其”的对应呈一致性。“庸其”似不见,但有“其庸”,而“庸遽”“庸讵”实即“庸其”。“谁其”也有“谁居”的变读式。“其”字在个别例句中或可理解为指示代词,但从本类和各类垫助的全局看,全无词汇或语法意义,是纯语音形式的。因之“何其”仍等于“何”,其余可类推。下面是就每个词语举出若干例句。
何其、何居
夜如何其?夜未央。(诗经。小雅。庭燎)
何其多能也?(论语。子罕)
何其声之似我君也?(孟子。尽心上)
何居我未之前闻也?又:吾许其大而不许其细,何居?(礼记。檀弓)
何居乎?形固刊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庄子。齐物论)
如之何其
予颠隮,若之何其?(尚书。微子)
二,吾犹未足,如之何其彻也?(论语。颜渊)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左传。成公二年)
曷其
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尚书。大诰)
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诗经。唐风。鸨羽)
奚其
是以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
夫如是,奚其丧?(论语。宪问)
君将试焉,奚遽叱也?(战国策。秦策)
虽自以为道洪化隆,奚遽不能与之踵武而齐其风?(左思:魏都赋)
庸讵
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庄子。齐物沦)
庸讵知其吉凶?(楚辞。哀时命)
庸遽知世之所自窥我者乎?(淮南子。齐俗训)
其庸
晋其庸可冀乎?(左传。僖公十五年)
予虽有祈向,其庸可得乎?(庄子。天地)
上面各例疑问代词都是问情状,问事由。如果问人,只有“谁”、“孰”的前或后可垫带“其”字,成为互为对应的一组。
谁其
谁其尸之?有齐姜女。(诗经。召南。采薇)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襄公三年)
既获姻亲,又欲耻之,以召寇仇。备之若何?谁其重此?(左传。昭公五年)
谁居
谁居?其孟椒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谁居?后之人必有任是夫!(左传。成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