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大多数人终生使用的语言,与群众的生活与文化密切相关,方言词汇蕴藏着深厚的各种文化内涵。而由于古代语言研究只为经学服务,直到现在方言词汇研究仍然是薄弱的,有许多空白。笔者发表了六十多篇文章及与刘敬林出版了《北京方言词谐音理据研究》一书,论证方言有一种“谐音造词法”。就是:对词义理据的真实用字借谐音既作隐蔽又作暗示的双兼方法,形成趣难风格,从错误而启悟正解。有智巧和情趣的艺术欣赏性,有如谜语。谐音趣难造词的特点是用字与词义相差十万八千里。那“隐实示虚”的一面,可以说是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让人极难理解,甚或形成错误的理解。而“谐音”的提示却是暗藏着由误启正的钥匙,可以借用下面这些话来比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有一村。”“踏破铁靴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所有的方言辞书都对大量的谐音趣难词,回避理据解释,或用比喻解释,或说是没有或不知本字的同音代替,都是错误的。
本文从梁德曼、黄尚军《成都方言词典》调查、研究、欣赏其中的谐音趣难词,深感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体现了世代成都人的生活情趣与语言创造智慧,深感对汉语词汇研究大有助益。可以把这种词语的趣假粗分成用动物名、用指人与神、用数目字及其他四大类。本文也适当的与别处方言词语对比异同。文章的体例是:每词先标出词典中的页数,后引录词义,词典释义罗嗦的则予以简括。另行是笔者的申说。类似的词语集中在一起。对同音谐音,只用“同调”或“异调”表示。对近音谐音用“近音”表示。词典中无注音,而笔者估计是同音谐音的,用“谐音”表示。
先说用趣假动物名的:
32。**=小雀雀儿:小男孩外生殖器。
32。**=锤子:男人的生殖器。
32。鸡棍儿:男人的生殖器。
32。麻雀儿:男人的生殖器。
以上各词“鸡、基”同调。同于把生殖器叫“根”。“巴、把”异调别写。以把把状比喻。“锤、垂”谐音:其物垂吊着。有的方言说成“**”,也正就是谐音“吊”。“雀”与“脚”近音,用古义,即腿,而指男阴。有的方言把种公猪叫“脚猪”就是这个原因。别的方言以“雀”指男阴,或另是“翘”的谐音,其物能翘起。“麻”不是说麻雀色麻,而是与“马”异调,意思是:大。即马路的马。与“小雀雀儿”对言。
鸡婆:1雌鸡。2比喻喜欢多嘴的女人。
非比喻。“鸡、叽”同调:叽叽指说话声。“婆、颇”谐音,用古义,程度甚。
鸡公车:木制独轮手推车。
“鸡、叽”同调。“公、滚”近音。指车轮滚动时“叽叽”作响。
133。恶鸡婆:厉害、泼辣的妇女。
“鸡、积”异调。如能与“极”谐音则更顺畅。
33。鸡眼儿:脚掌或脚趾上长的小圆形硬块,像鸡眼睛。
其实不像,因为没有眼白与眼仁的区分。如果勉强要说像,也像老鼠、雀等的小眼睛。陆宗达、王宁《古汉语词义答问。释“趼”》:“俗称‘鸡眼’,其实是‘趼’音分读之:由jmn而变为ji-yan。……《现代汉语词典》说‘鸡眼’因‘样子像鸡的眼睛’而得名……便有点望文生义,还是要从‘趼’来说明方为科学。”说样子像鸡的眼睛,仅是从圆形而言,许多动物的眼睛都是圆形。若从大小来说,趼也有比鸡的眼睛大或小的。况且,趼的中心也没有相当眼仁的情况。可见不是比喻,而是由“趼”字分音的ji-yan而趣说的。
33。鸡冠油:粘连在猪大肠上的脂肪,因略似鸡冠,故名。
解释极错误。猪大肠上脂肪是断续的絮状,丝毫不像鸡冠。“鸡、积”;“冠、管”异调。积累在肠管上。也可以是“羁”的谐音。因趣难,别的方言也同说。《柳州方言词典》:“网油=花油=鸡冠油:猪肠外的脂肪网膜。”网膜则与鸡冠大不相同。陈刚《北京方言词典》:“鸡冠子油:同‘网子油’。”从络在肠“管”上谐音。山西忻州话把痔漏趣叫“鸡冠漏”,由漏“管”断续渗血如“挤”谐音。可谓异曲同妙。
67。五更鸡:旧时饭馆用于暖茶的炉具。
许多地方有此名物,实际是夜间紧急用开水的简易小炉。“鸡、急”谐音:应急。
233。幺鸡:麻将的一条。
是用一只鸡的图来表示。但是为什么不用其它动物或东西的图象来表示呢?其中含有曲折,即“鸡”谐音“基”或“记”。来自旧时数目“一”的隐语,北京叫“也基”;吴语中作“欲记”。都是“切口”即反切式,拼合成“一”的读音。见《汉语大词典》“切口”条的举例。起初是用这两个隐语暗指幺条,后来被多数人知道了,便刻成一只鸡的图象存趣。
228。叫鸡子=叫**:蟋蟀。
212。灶鸡子:1出没灶房的一种昆虫。2比喻调皮男孩。
1“鸡、吼”同调。有的方言从鸣声吼吼叫灶蛐蛐。2非比喻。“灶、唣”同调。本词典:“唣:调皮,爱捣蛋。”“鸡、极”谐音。
236。斗鸡:把一腿端平,用膝盖击斗。
“鸡、击”谐音。
80。马虎:不细心。
“麻糊”的谐音,不清楚。1834年高某(静亭)《正音撮要》有“清清楚楚、麻麻糊糊”的反义词。《老残游记》做“糊”。1903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既有“麻麻糊糊”,又有“吗吗糊糊”。可见“麻糊”字已摇摇欲坠。后来趣假的“马虎”淘汰了平实无奇的原写法。所谓“言之无文,其行不远”。胜利了的“马马虎虎”还不满足,有感孤独和简单,渐次繁衍它的子孙。太原、哈尔滨说“二马一虎”,是对“马马虎”的变说。山东牟平又另说“一马二虎”,是对“马虎虎”的变说。东北、山东、陕西一些地方又有:二马攸虎、二马油虎、二马游魂等。山西忻州等地先暗中把“马虎”仿文言文说成“马而虎之”,又再谐音成“马儿虎子”。在方言中“马”谐音“码、麻、妈、抹、吗”等的词多得不计其数,与“虎”的情况类似。
151。射虎:猜灯谜。
“虎、糊”异调。谜者,迷也。麻、糊、迷、谜,同指。清康熙年间人柴桑《燕京杂记》(正月)初二至十六日开琉璃厂,上元设灯谜,猜中以物酬之,俗谓之‘打灯虎’。”同时人刘廷玑《在园杂志》:“灯谜本游戏小道,不过适兴而成。京师、淮、扬于上元灯篷,用纸条预先写成,悬一纸糊长逢,上粘各种,每格必备,名曰灯社。聚观多人,名曰‘打灯虎’。”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二《谜》:“……此皆谜之见于书传者。前明并有刻为成书,曰《谜社便览》。又,贺从善编一书曰《千字文虎》。”即以《千字文》的话句作谜面,可见明代已有此种趣味名字。近人徐珂《清稗类钞》:“或呼曰‘文虎’,一曰‘灯虎’,而又疑其为‘灯糊’。”以为糊在灯上而言,实误。明代谜语集只写在书中,已叫成“虎”了。
75。巴壁虎儿:1蜥蜴。2攀缘墙壁上的一种植物。
“虎、户”异调。指院落或家户的墙壁。
170。财马儿:谜语。
“财、猜”;“马、麻”异调。“麻”即“麻糊”,指谜。
36。骑马马肩:小孩骑在大人肩上。
199。跑马:遗精。
81。马上=跟倒:立刻。
81。马架子:活动躺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