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持其平衡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体液平衡的维持依赖于神经、内分泌、肺和肾等系统和器官的正常调节功能,以保证水、电解质、酸碱度和渗透压在正常水平。儿童(尤其是婴幼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大,而调节体液平衡的系统和器官发育不成熟,其体液调节功能极易受疾病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体液平衡失调。因此,体液疗法是儿科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恢复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补充部分能量,保证儿童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一、体液平衡特点
(一)体液总量与分布
体液总量分布于血浆、间质及细胞内,前两者合称为细胞外液。年龄愈小,体液总量相对愈多,间质液所占比例越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不同年龄期体液分布参见表2-6。
表2-6不同年龄期体液分布(占体重的%)
体液分布|足月新生儿|1岁2~14岁|成人
总量80|70|65|55~60
细胞内液|35|40|40|40~45
细胞外液|45|30|25|15~20
血浆|5|5|5|5
间质液|40|25|20|10~15
(二)体液的电解质组成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电解质组成有显著的差别。细胞内液的电解质成分以k+、mg2+、hpo42-和蛋白质为主,其中k+占78%,对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起重要作用。细胞外液的电解质成分以na+、cl-、hco3-为主,其中na+含量占细胞外液阳离子总量的90%以上,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起主导作用。除新生儿生后数日内血清钾、血清氯、血清磷和乳酸偏高,血清钠、血清钙和碳酸氢盐偏低外,儿童体液电解质组成与成人相似。
(三)水代谢特点
1。水的需要量正常人体水的出入量与体液保持动态平衡。每日需水量与能量消耗成正比。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能量消耗相对较高,需水量按体重计算较成人高。不同年龄儿童每日所需水量见表2-7。
表2-7不同年龄儿童每日所需水量
年龄(岁)|需水量|年龄(岁)|需水量
<1|120~160|4~9|70~110
1~3|100~140|10~14|50~90
2。水的排出量机体主要通过肾脏排出水分,其次为经皮肤和肺的不显性失水和消化道粪便排水,另有极少量的水(0。3%~0。5%)贮存在体内供组织生长所需。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摄入能量和蛋白质均较高;加之,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呼吸频率快、活动量大;因此不显性失水量相对多。不同年龄儿童每日不显性失水量见表2-8。不显性失水量不受体内水分多少的影响,即使长期不进水,机体亦会动用组织氧化产生和组织中本身含有的水分来抵偿,故临床上补充水分时应将其考虑在常规补液的总量内。
表2-8不同年龄儿童每日不显性失水量
不同年龄或体重|不显性失水量|不同年龄或体重|不显性失水量
早产儿或足月新生儿|>1。500kg|26
0。75~1。00kg|82|婴儿|19~24
1。01~1。250kg|56|幼儿|14~17
1。251~1。500kg|46|年长儿|12~14
3。水交换率儿童由于新陈代谢旺盛,排泄液体的速度也较成人快。年龄愈小,出入量相对愈多。婴儿每日水的交换量为细胞外液量的12(成人仅为17),婴儿体内水的交换率比成人快3~4倍。因此,儿童尤其是婴儿对缺水的耐受力比成人差,病理情况下,将比成人更易发生脱水。
4。体液平衡调节肾的浓缩和稀释功能对体液平衡调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儿童年龄愈小,肾对体液平衡的调节作用愈差。婴儿肾只能将尿渗透压浓缩到700mosml(成人为1400mosml),每排出1mmol溶质需带出1。0~2。0ml水(成人只需0。7mml水)。因此,当入水量不足或失水量增加,超过肾浓缩能力的限度时,易发生代谢产物滞留和高渗性脱水;当摄入水量过多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低,水的排泄速度较慢,易导致水肿和低钠血症。此外,由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肾排钠、排酸和产氨的能力较差,还容易发生高钠血症和酸中毒。
二、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一)脱水
脱水是指由于水的摄入不足和(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脱水时除丧失水分外,同时伴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因此,评定脱水时应注意脱水的程度和性质。
1。脱水程度脱水程度指患儿病后累积的体液损失量,常以丢失液体量占体重的百分比来表示。临床上主要根据前囟、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精神状态等临床表现来评估脱水程度。儿童不同程度脱水其临床表现不同,参见表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