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试第一上岸经验贴(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鲁迅)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试第一上岸经验贴(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鲁迅)缩略图

? ? 开头先放一张颇有纪念意义的本硕学生证照片吧。

本硕都在师大
? ? 三月二十六日晚九点,我结束三个小时的文学评论笔试,踏上了去杭州的列车。到达工大附近的酒店已是凌晨,我洗漱完毕,开始写招生资格审查表,整理早上要用的材料,背口语和笔记。那个夜晚我相当疲惫,也相当清醒,一年了,我知道这是最后一个与考研相关的夜晚,终于是要结束了。
????27号早上,六点的杭城在下暴雨,我来到工大,辗转找到了郁文楼,见到了一同复试的考生,当时想的是,要是师大留不住,能来工大和她们做同学,也是很好的选择。工大的复试相当顺利,大综合的题目,我抽的五道中四道都是现当代文学方向,被老师反问的一个问题,也巧妙地应对过去了。面试结束后正好老师中场休息,老师认出了我,问我想做哪些方向的研究,还嘱咐我路上小心。此时天已经放晴,我知道工大这边的录取已经没有问题,带着比较坦然的心情回了金华。下午结束师大的口语考试和思政考核后,我收到了工大的拟录取通知,晚上是师大的专业面试,也比较顺利。大概是初试把坏运气用完了,我在工大的面试排第二,在师大的面试排第一,最后选择留在师大,就这样走完了我的考研路。
????27号晚上复试结束的时候,我和一位一同调剂过来的女生聊天,得知她已经考了三次北师大儿童文学,最后的录取名单上没有她,我不知道她之后会作何选择。去年九月,朋友因一名之差错失保研,前段时间,她被交大录取。考研的这一年,有人坚持到最后有了好的结果,也有人半路放弃,签了工作,还有人努力了很久却没有上岸。失去是为了更好的得到,我想用这句话来解释这一切。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陷入了择校的困境中,复习了一遍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后,我对古代文学依旧毫无感觉,于是决定放弃考大综合的中大,去争取浙大的五个名额。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试第一上岸经验贴(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鲁迅)插图
浙大考的是现当代文学史和文学评论写作,范围小,但要求学得比较深入。学校没有指定参考书目,我以钱理群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和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为重点,辅以朱栋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吴秀明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严家炎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张钟的《中国当代文学概观》、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和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不同版本的文学史,在写作思路和评价标准均有出入,而这些不同,正好可以作为我们拓展思路的生发点。
????仅仅学习文学史是不够的,作品的阅读也相当重要,知名大家和热点作家的作品最好都通读一遍(鲁郭茅巴老曹、赵树理、沈从文、丁玲、萧红、张爱玲、莫言、余华、贾平凹、王安忆……),其他的作家起码要读过代表作,诗歌的部分,郭沫若、新月派、象征诗派、现代派、艾青、七月派、九叶派、郭小川、贺敬之、朦胧诗、第三代诗歌,这些代表性的诗人和流派,可以找相应的诗集来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过一套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创作选,收录了鸳鸯蝴蝶派、文学研究会、东北作家群、新感觉派、京派、山药蛋派、荷花淀派的小说,论语派和语丝社的散文,新月派、象征派、现代派、九叶派和七月派的诗歌,可以为找作品省下不少时间。
????备考的过程,也是自我重构的过程,我借考研复习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我与鲁迅内心的彷徨无着打照面,观察沈从文笔下湘西生活的常与变,为巴金汪洋恣肆的热情感动,惊叹于张爱玲对人性把握的精准……我习惯在读作品时写读书笔记,一来防止记忆的遗忘,二来在思维输出的过程中得到新的观点。18年的图书馆借阅量是247本,我给自己的笔记编了号,初试前一天,我的病还没好,吃了药昏昏沉沉地复习笔记,告诉自己说即使最后失败了,这场阅读的经历也将终身受益。
????暑假我在25幢复习,那时候已经结束了文学史的学习,开始自己整理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我归纳了几本代表性的文学史中的简答论述,每天整理几道,假期两个月结束,我的笔记本上整合了近两百道题。此外,我开始了论著的阅读,要开拓思路,仅有文学史是不够的,多看名家的评论,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九月开学后,我增加了学习政治和英语的时间,专业课方面则是继续阅读作品和论著,另外加入了导师论文与核心期刊的阅读,开始尝试真题的作答。我经常看的期刊是《当代文坛》《当代作家评论》《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南方文坛》《名作欣赏》这几个。十二月天气很冷,图书馆考研自习室空调坏了,我经常捂着热水袋在走廊背政治,风从楼梯口灌进来,我记得那种从衣缝中涌起来的凉意。那是最难熬的一段时间,大概是阅读透支了我的生命经验,我反复生病,体重掉到88斤,有些夜晚实在睡不着,我就畅想考研结束后的生活,我要抛开现当代,看很多很多的外国小说,我要熬夜写作,写潜藏于生活之下的生活。当然,事实证明,初试结束后还有复试,考研结束后还有实习和毕业论文,我并没有想象中的自由,但这是后话了。
????考试那两天格外磨人,平日训练有素的公共课全面崩盘,下午考英语的时候,我听到考场里的啜泣声,阅读理解第一篇我一个字都没看进去,凭感觉选了五个答案,几乎都错了。那天晚上我已经知道自己浙大无望,看不进去任何笔记,室友 我抽查了名词解释,竟然意外地睡了个好觉。第二天的专业课考试没有什么意外,两场考试下来写了一万多个字,就这样,带着失望结束了我的初试。后来出成绩,英语73,政治69,文学史130,文学评论110,浙大进了8个复试,我排在第11,于是着手调剂,实习琐事繁多,没怎么看过书,最后回到了师大。想起《在酒楼上》的吕纬甫,“飞了一个小圈,最终又回来了”,但我并不似他那般消沉,师大也是座读书的好园子,我还有很多年的时间,去积淀和改变。
????“世界上杰出的文学艺术作品,我们观看、诵读以后,对于人世似乎没有什么裨益,这种情况是常常有的。但是,我们却喜欢观赏和阅读,就好像在大海中游泳,面前是茫茫一片,我们在波涛间沉浮。当我们游泳完了,就会感到身心有了变化。而那大海本身,实际上只是波泳涛飞,没有什么思想感情,也始终没有给予我们什么教训和格言。但是游泳者的元气和体力,却因此而突然增强了。”考研的这段经历,将我引渡到一个更为开放与包容的状态,努力成为自己希望的,纯粹而丰厚的样子。二十九号上午领了录取材料,从24幢走回寝室,过去的几年里,我常常走这条路,而未来的三年,依旧如此。
? ? (此文写于2019年录取后,首发于知乎,后来在本人公众号及小红书均有发布,这两年还一直有人关注,留言说受到了鼓励。来b站后很多视频也是和考研相关,因此把这篇文章在这边也发一次,希望对大家有 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