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鸭丨形式与质料——亚里士多德论事物的构成丨哲学考研

知识点鸭丨形式与质料——亚里士多德论事物的构成丨哲学考研缩略图

/形式与质料 /
导言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集诸学科之大成的哲学家,黑格尔曾称亚里士多德是最值得研究的古代哲学家,马克思甚至以“最伟大的哲学家”来界定他,可见其思想的重要性。亚里士多德把形而上学提升至第一哲学的位置,来研究存在自身,他对柏拉图的理念学说进行了批判与改造,并且以质形学说界定个体(实体)的存在。在个体的构成中,质料(hyle,material)和形式(eidos,form)是两个方面。

part.1?原典寻踪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和《物理学》中集中讨论了有关个体存在的形式和质料要素,以此说明个体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质料和形式又分别对应着个体运动过程中的潜能和现实。

在《形而上学》第七卷第三章中,亚里士多德通过界定四类实体,探讨作为载体(基质)的实体所包含的三重可能的意义:质料、形式、质料和形式的混合。首先,亚里士多德描述了形式相对与质料的优先性,以及两者的结合的优先性,“如果形式先于质料并更真实的话,那么由于同样的理由,它也将先于这两者的结合。”接下来,亚里士多德以否定的方式给质料下了定义,“我所说的质料是指那个本身既不是特殊事物,也不是某种数量,也不是指派给任何其他的用来规定存在的范畴的。”由此可见,质料的特征是无定形和无规定,它虽然是构成个体事物的要件和承载者,但是就它自身来看却有待被进一步规范和赋形。最后,亚里士多德提出质料与形式的结合才能构成个体事物,“因而形式和质料的结合将会被认作为实体。”可见对于个体事物来说,形式和质料是缺一不可的:形式规定了个体事物的独特性和本质,为无定形的质料赋予形状上的特殊规定性;质料提供给个体事物普遍的材料,提供未限定的可能性。以一座具体的青铜雕像为例:形式就是雕像的形状、结构,质料就是青铜(也可替换别的材料)这种材料,质料与形式的结合构成了这一座青铜雕像整体。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十一卷第九章中又明确提出了潜能和现实的概念,回答个体事物的变化、运动问题。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三种关于个体事物的形成情况:完全的现实、完全的潜能、同时包含潜能和现实,“有些事物仅仅是现实的,有的是潜在的,有的则是既潜在又现实的。”在此基础上,亚里士多德将个体事物的形成过程定义为运动,例如他说,“既然在每一类事物中都有潜在和完全实现之分,所以我把潜在者本身的实现化称为运动。”“当潜在的东西并非作为它自己,而是作为可以动的东西的完全实在性和成为现实的时候,它的完全实在性就是运动。”“运动处于能运动的东西[潜能]之中”。换言之,一个事物的形成是动态的、整体性的实现过程,而不只是静态的、片面的静态剖面,个体事物在变化、发展、运动的过程中会从潜在的质料状态向现实的形式转变。仍以青铜雕像为例,即“青铜潜在地是一座雕像,但是无论如何,青铜作为青铜,它的完全的实现不是运动。”在对个体事物的存在、变化的阐释方面,质料与形式、潜能与现实两对关系可以互相补充,具有一致性。

亚里士多德还通过一种目的论的解释,将形式与质料、潜能与现实结合起来。在《物理学》第二卷第八章中,人工物(如青铜雕像、房屋)与自然物都具有目的,“如果人工技艺产品是为了一个目的,显然自然的产物也是如此。”质料是被动的,形式是主动的,由于个体事物相对于它的更高层次的形态总是缺乏的(不完备的),所以在其中质料总是受到形式的引导,任何自然物从潜能转为现实的过程都是事物追求自身目的(形式)的运动过程,即“既然‘自然’意味着两样东西,质料和形式,其中后者是目的,既然所有其他的东西都是为了目的,那么,形式就应该是‘所追求的东西’这个意义下的原因。”可见形式在《物理学》中具有比质料更根本的意义。

此外,在《形而上学》第十四卷第二章中,亚里士多德从个体事物上升到对永恒事物的探究,以形式和质料的关系论证整个宇宙的存在级序。“我们必须一般地研究这个问题:永恒的事物是否能够由元素组成呢?”形式与质料是相对而言的,从最极端的意义上来设想,纯形式是事物的终极目的,宇宙是从纯质料(完全没有形式规定性的存在)上升到纯形式(无质料的纯形式,无潜能的完全现实)的永恒运动过程。亚里士多德称纯形式为神或第一推动者,它既是一切事物运动的原因,又是一切事物运动的归宿,对神的研究也就是第一哲学的最高任务。

part.2?概念拓义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和其师柏拉图的理念的用词相同,均为eidos,不过柏拉图用理念说明最高的存在,亚里士多德则创造性地将形式和质料相结合,用其界定个体事物的存在。柏拉图早期理念论所面临的困境之一便是个体事物和理念的分离难题(例如《巴门尼德篇》中的理念论为了解释特殊个体事物与普遍理念的相似关系,不得不插入与二者都相似的第三者理念,最终陷入需要插入无穷多个理念的理论困境。)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一卷中针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批判和改造,明确提出“我们关怀事物的存在甚于关怀理念的存在”,因此,形而上学(第一哲学)的首要任务成为了研究个体(实体)的内在原因,而不再是研究作为原因、与个体事物相分离的普遍理念。不过亚里士多德对“纯形式”的讨论,又在一定程度与柏拉图的理念学说相互一致。

亚里士多德的形质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形式与质料成为后来的哲学家分析事物的基本范畴,中世纪经院哲学对这一对概念进行了更细致的探讨;近代哲学中哲学家们也会使用、讨论这一对概念,例如培根认为科学活动的目的就是把握事物的“形式”;康德在其著作中也常常谈到“形式”,例如《纯粹理性批判》中,他将时间和空间界定为“感性的先天直观形式”。

part.3?考情解析

“形式与质料”是西方哲学史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高频考点,考察频率3颗星★★★。

该知识点的考察题型比较明确,主要为名词解释和简答。例如:中山大学2023年中西哲学史科目考察了“形式与质料”,深圳大学2021年西哲史部分、北京林业大学2023年西哲史部分考察了“三本原说”。

该知识点也容易变更提问方式,采取论述的考察形式。例如:南开大
知识点鸭丨形式与质料——亚里士多德论事物的构成丨哲学考研插图
学2022年西哲部分、东北师范大学2023年西哲科目考察了“潜能与现实”。

在考场作答时,同学们可以采取以下答题框架(简答、论述适用):首先,结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和《物理学》中有关“形式与质料”、“潜能与现实”的代表性文本,说明“形式”和“质料”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基本界定;其次,说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形式(理念)问题上的继承关系;最后,根据分值高低简要评述其哲学史地位(例如对中世纪哲学中托马斯·阿奎那的影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