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牛娃到清华校长,他考研3次,读博7年,却做出诺奖级科研成果_网易订…(从放牛娃到清华校长)

从放牛娃到清华校长,他考研3次,读博7年,却做出诺奖级科研成果_网易订…(从放牛娃到清华校长)缩略图

说起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超模君不得不提他两项突破性的研究——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单层铁硒超导等新奇量子效应方面做出的开拓性工作。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项诺奖级的科研成果,但鲜为人知的是,为了取得这项成果,薛其坤带领着团队,耗时4年,测试了1000多个样品,才有了最终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项研究不仅仅是代表着薛其坤的学术巅峰,更是他人生的缩影,奋斗的缩影!

两年考研终考上中科院
1963年12月,薛其坤出生于山东临沂一个农村家庭,不仅家境贫困,而且家里孩子又多,所以父母都忙着干农活,根本没时间管孩子读书的事。
而薛其坤从小就不是那种刻苦的学生,只是按照学校的安排上课、学习,最后考上了山东大学,成为一名物理系学生。
在大学时,薛其坤仍保持一贯作风,上课听讲,下课去玩,成绩一直都处于中游水平。后来偶然间看到研究生的招生公告,觉得“研究生”这个词很神圣,便想尝试一下。
然而,一心想要报考哈工大研究生的薛其坤,高等数学却只考了39分。。。
为了挽回身为物理系学生的尊严,薛其坤把目标转向了中科院物理所,然并卵,最后物理也考了个39分。。。

身边的人都劝他别固执了,为啥非要“想不开”去考研呢,然而,薛其坤还是继续埋头苦干,终于在第三次考研的时候,考上了中科院物理所。
7年读博终遇伯乐
考上研究生之后,薛其坤的科研道路也并不顺畅,平常人读博都是5年,而他却花了整整7年。
甚至在硕士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一度想要放弃自己的科研生涯。
直到1992年的某一天,日本东北大学教授樱井利夫访华,薛其坤被其一眼相中,获得了赴日留学的机会。
从此,薛其坤的人生迎来了重大转折!

到了日本东北大学之后,薛其坤才真正体验到搞科研的艰辛,但也是从这个时候起,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导师樱井利夫是出了名的严格,他的实验室被称为“7-11实验室”:每个星期要工作6天,学生每天早上7点前必须签到,晚上11点之后才可以离开,中途无休息,仅有吃饭时间。。。

那个时候,薛其坤每天就是做三件事:吃饭、睡觉、搞科研。有时困得坐在马桶上都能睡着。
刚开始连老师的指令都听不懂,仪器也不敢碰,到最后的完全掌握实验室里的仪器,取得了科研上的重大突破,薛其坤还是一路熬了下来。
从放牛娃到清华校长,他考研3次,读博7年,却做出诺奖级科研成果_网易订…(从放牛娃到清华校长)插图

一次偶然的机会,导师樱井利夫对他说:嗯,给你个机会,到美国做个20分钟的学术报告吧!
能够在物理学规模最大的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做报告,薛其坤内心当然是欣喜的,但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坎是——英语。

当时,薛其坤只要一想到自己那惨不忍听的英语,瞬间压力倍增,毕竟自己的英语口语差到连一个完整的句子都说不出。
但为了抓住这次珍贵的机会,他就把自己要讲的每一个单词,每一句话,全部一字不漏地把它写下来,专门找了一个房间,进行模拟练习。
到他正式报告的时候,他已经完整练习了80多遍,不但纠正了发音,还把演讲进度控制在秒上,连每一个单词做什么手势,都练习到位。

图片来源:《开讲啦》
最后完成报告时,听着现场热烈的掌声,以及学者们的祝贺,薛其坤说这就“像夏天很渴时喝了冰水一样,很舒服”。
回国任教,教书育人
1999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的薛其坤,选择回国任教。
在日本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薛其坤回国之后,无论是在中科院还是在清华,都依旧保持“7-11”的作息习惯,人称“7-11教授”。

十几年间,他从来没真正地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年平均工作330天以上,每天工作时间15个小时左右,年平均工作时间,高达5000小时……
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同样,作为他的学生,肯定也“不好过”。
有一位学生,要根据几年科研成果,写一篇非常重要的论文。结果,薛其坤一看就感叹,“这个学生英文写作水平,居然跟我的口语一样!”

他把那七八页的论文发回给那位同学,“你先认真修订10遍,每改一次,存一个新版本,每个版本都发给我。”第二天,他收到学生邮件,发现只有两个文件,隔存才1分钟。这下薛其坤生气了。他马上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从语法错误,到句间逻辑,一个词一个词带着他改。
“回去之后,你继续改,第一遍查语法,第二遍查用词,第三遍查段落间的逻辑联系,第四遍看整个行文的思路……”
因为薛其坤心里很清楚:所有的科研成果都必须是英文发表的,英语这道坎,学生们一定要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