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家庭独生女的职场路应届生笔试考研考试读研高考_手机网易网(独生女家庭绝后了)

城市家庭独生女的职场路应届生笔试考研考试读研高考_手机网易网(独生女家庭绝后了)缩略图

先做个自我介绍:沿海三线城市独女,三十岁,前媒体从业者现半体制内搬砖。很感谢幽哥提供这个宝贵机会,望诸君看过笑过后能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些启发。
我分别从考研、校招、工作初期、换工作等关键环节展开。此篇主要围绕独生女考研、实习、校招展开,希望对您有些微 助。
一、2010-2015年求学考研阶段——放弃复读选择考研,最终一次上岸
(一)高考失利后分数只能上二本,选择复读还是考研?
2010年那年,高考出分后我崩溃大哭,填报志愿再次遭遇2分之差滑档,去不了心仪城市和心仪学校,我在家一哭二闹三上吊,大声呐喊我要复读。当时我妈劝说我,不要复读,去考研。我妈更是请了假押着我去那座“火炉”城市,看着我报道后才返家。
学校有些小、破旧,甚至比不上我读的省重点高中,从踏进校门的第一天起我便暗下决心“我要考研”。
然而确定考研后,我发现我妈给我选的专业是信息管理系统,一个考研要考高数的专业,作为文科偏科生的我深知遇上数学是何等苦痛之事,上了一学期后便匆匆转专业。转什么专业呢?我设计了几个维度1.考研科目:不能考数学;2.兴趣爱好:我从小喜欢阅读写作,以写作为职业的只有作家和记者,常听作家吃不饱饭,记者虽然都说薪资微薄但饭总能吃上;3.个人优势:幼儿园时可背诵课本全文,小学中学语文、政治、历史课代表轮着当,作文常常老师全班诵读;三个因素叠加便选了新闻学。
大二遇上恩师,在我心内点亮了新闻理想的火焰,记者便成了我职业理想,当时国内稍有名气的媒体,基本都要求硕士打底。于我而言,考上研究生不仅是我一扫大学四年阴霾之曙光更是实现新闻理想的铺路石。
(二)考研院校如何选择?城市+专业实力+行业知名度+校友资源
然而新闻院校全国千千万,如何选择,如何提高考研成功率呢?
我又开始使用转专业时的思维模式——“结果倒推目标倒推过程”。
假设我的结果是考研成功,并且只能考研一次便成功上岸。
那么综合我的智商+学习方法+努力程度,最好选一个非名校的院校以增大成功率。在这里不得不提到,身边有很多人有“985”情结,不管高校专业实力如何就冲着985牌子去,往往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二战三战仍不上岸,个人觉得大可不必。
考研就是最终的目的或结果吗?显然不是,我们最终的结果是就业,并且是去比较好的单位,干比较好的工作。我最想去的是全国前几的媒体当记者,其中部分媒体会把每年校招录取人员的学校、专业进行公示,通过研究录取名单+师兄师姐聊天后会发现,被录取的人名校生占大半,但也会有普通学校的学生因专业技能过强、校友资源等等入选,综合各方因素我选中了某沿海发达省份传媒类高校——非985,但在传媒行业内名气大,在省级媒体内校友资源遍布。像幽哥的观点,也是硕士学历>985、211,另外学校所在城市更重要,这一点我无比赞同,自身后续的求学就业经历也印证了此句。
当然,当时也有同学选择名校的冷门专业如艺术学、美学等,这种国家分数线低、报考人较少,但我个人不建议,后续考公、专业就业等限制较大,关键还是看你想走什么路,打定心思只拿文凭也可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考研奋斗路:讲究学习方法拒绝效率低下疲劳战
确定了梦校后,便是开始奋斗之路。大一过四级、大二过六级,期间文秘证、普通话二甲等搞到手,大三开始全力备战考研。别人在网吧刷夜,我在图书馆学习,别人上课睡觉,我认真听讲和老师交流问题。
当然,每个考研的人必然都是努力的,真正能拉开差距的在于“学习方法”。我曾认真求教于高中坐我前面的前桌,同样的教室同样的教师,她被复旦实验班录取,为何做人差距这么大?她说关键在于“学习效率和专注度”,她说你看隔壁班考上北大的妹子,她每天早晨站在走廊上背书,旁边来往人无数,她依然如入无人之境口中念念有词。你再看我,每天学习时间和你一样,可打比方同样背书你一小时背200字,我一小时能背500字,不是我比你聪明,而是我比你沉得下心完全钻进去了。
考研时,我谨记“学习效率和专注度”的学习方法论,每天6点10分起床,23点准时睡觉,中午午睡1小时,傍晚吃完饭去操场运动1小时,每天保持13个小时及以上的高效学习时间,不打疲劳战。而我身边同学每天熬夜到2、3点,早上9点多再起床,部分同学连洗头都半个月才洗一次……我曾问我同备考舍友,说你天天熬夜不困吗,背书能背得下吗,他说当然困,背一遍忘了,就再背5、6遍(后面她二战,按照我的学习方法后成功上岸)。
考研当然十分苦痛,我曾试过在12月的清晨,因天太黑看不清路而崴了脚起不了身,独自一人坐在冰冷的水泥地上看灯渐灭、天渐亮;也曾试过遭遇流感高烧一周,但依然每天不放弃背诵一单元的 英语单词;更曾情绪崩溃在宿舍床上抱头痛哭,哭完后擦干眼泪依旧拖着笨重身躯继续学习。
外向的我在那半年内,每天说得最多的话是和食堂阿姨说,阿姨,来二两米饭。上考场时,我还因粗心把英语小作文写到英译汉答题位置,监考老师告知无法提供新答题卡,我告诉自己即使没有了15分(考研人都知道英语15分意味着什么),我依然能过线,咬牙把剩余题目完成。
2014年,我靠着自己努力去了心仪的城市、心仪的学校,专业课第一总分第三的成绩(啊,我的15分……),让我获得了第一年的一等奖学金(这个后面校招有用)。我仿佛离记者梦近了些,但依旧不能松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结:1.考研最好应届生身份考;2.同专业考研时,最好公共课报班,但不报坑钱包过班;3.考研不必迷信985,选择适合自己好上岸的最好。
二、2014-2015年读研求学阶段——全专业唯一一人连续两年一等奖学金
首先我从个人经历回答几个问题(仅根据自身经历,不具备权威性):
(一)读研到底花不花钱?
我的答案是真的不花钱还能存钱,当然有个背景一是母校真的有钱,每年财政拨款非常多,但985类高校每年财政拨款更是多,所以应该会有相通之处。二是家里每个月给的生活费挺多,在学校赚的钱都可以存起来。
首先是一等奖学金,第一年8000,第二年12000,学校的学费是8000正好可以抵消。然后是助学金,每个月600元,寒暑假停发。我还拿了企业奖学金,几千元到1万元不等。
当研究生,可以当导师助教,给成人教育学生上课,有课时费,一堂课160-260元。做导师课题有课题费,凡是学校举办活动需要志愿者,我都报名(本来就爱凑热闹),打底100元/次,包一顿盒饭。学校还每年有书本报销费用、交通报销额度等等等(好学校啊,再次给母校比心)。
学校还承担了某全国证的阅卷工作,主要就是老师和研究生负责判卷,判卷也是有钱拿的,按量计费,大家都判得兴高采烈,哈哈哈。
最重要的是——还有只有在校研究生的外快,给想考你学校的学生当专业课辅导老师。考研人都知道,市面有太多考研机构,考生花大几万上公共课、专业课,考研机构倾向于找学校里成功考过的学生当专业课老师,上一堂课费用就几百(本来考生花得也多),考生要是考上又有额外一笔钱,但这个外快就要靠你的渠道了,我当时还给我另一同学介绍了这个外快,哈哈……到现在我都能在校友群看到招聘广告,不过只限于在校生,可惜了(笑)。
(二)读研读两年还是三年?对女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年龄
2016年我研究生毕业时24岁,和同期进单位的本科生只差1岁。老记者带我时都因为我26、7岁,毕竟已研究生毕业。
读书时,因年龄小,小学不安排学位意味我要多读一年幼儿园,爸妈四处找人塞钱让我入学,当时我妈的经典语录就是“女孩子年龄很重要,晚读书不行。”高考失利不让我复读,我父母也是觉得不要蹉跎一年光阴,考研时,3年制学硕和2年制专硕,我也是选2年制,由于应届生一战成果,当时我也是班里倒数第二小的。出来社会后,才发现时间对女性的残酷,真是越早读书越好。
(三)读研如何刷分并拿一等奖学金?
这段专门讲讲我是如何读研刷分拿奖学金的。
首先当然是结果论,我们学校的奖学金评选,第一年看你考研的成绩,取前几,第二年则是上一学年的总成绩+实习成绩+志愿活动+民主测评等。
当然,一开始的我当然也没这么了解清楚,可以说也是撞上狗屎运。
先说学业成绩,我从大学开始,课后便会和老师探讨专业问题、和部分年轻老师聊得来的也会加微信,后面考研也会单独请教他们。尽量让老师记住你的名字和脸,一个专业几十一百人,能记住名字已成功大半,在课堂老师会点我名字回答问题、作业被选为第一等。
研究生和本科不一样,学科作业、学科期末要么是论文要么是作品,这些质量起码中上,即“不翘一堂课+上课坐前排认真听讲做笔记+认真对待作业+认真对待期末(往90分以上冲击)”我当时读研有几门课,已经跟同学差距拉得比较大,举两个例子,比如有一门数据分析课程,同学们还软件操作得云里雾里,我已经课堂中期就某假设模型上台汇报,授课老师十分赞赏。
还有一门新闻史课,就因为我在课堂上用双色笔做笔记,老师看到记住了我,后面点我当场朗读一段满是生僻通假字的课文,我无一错音,专业老师盛赞:“从朗读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文字功底。”
其实我研一上学期专业排名并没有到前几,复盘分析发现主要败在了小组作业,大家都懂,总有人不干活,总有人摸鱼,总有人满不在乎混个名。研一下学期开始,我自告奋勇当小组长,给每个人排任务表和时间表,并且把任务表和最后作品一起递交老师,每周开小组会查收过程结果,硬生生把一个松散摸鱼组送到前三,而且每人工作量大致平均。当然为了挤进前三,作为小组长的我肯定要痛下功夫,付出比别人更多工作量,中间也有穿插组员埋怨我等等,但so what,我就是要刷分拿前几,结果达成就行。
最后是很多学霸为了绩点,不管课程内容就刷水课。我个人并不支持,我读研就是来学知识的,老师讲得好坏是我选择这门课的关键,虽然部分严师分确实难刷,但如果你真的有能力水平,还是能刷到高分,并且这时你刷分更有成就感。
再举个例子,对于文科生,数据分析课真的让很多同学望而却步,我当时也害怕数学不想选,是我学术导师给我鼓励。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当时已有师兄师姐专门走了这条路,去了数据分析外企工作(专业课导师在这方面是大牛,有人脉可以推荐),所以眼光真的放长远,不要为了考研考研,不要为了刷分忘了知识真谛。
再说志愿活动这块,到了期末评比时,辅导员竟然把我们每个人参与学校组织活动的台账拿了出来……最后发现我参与的次数最多,基本只要有我都参加(天知道我当时只是凑热闹+蹭盒饭)所以这块我分加满,大部分同学特别是学霸不怎么喜欢参加这类活动,所以自然分扣得多。
最后到民主测评,我从不是只读书的内卷王,而是热衷社交活动的幼稚鬼。班里弄得团建我都参加,同学自发组织的羽毛球队,虽然我不会打但也参加。每周三晚上我会在女生宿舍楼里举办桌游会,自己买桌游带桌游给大家一起玩。没事时就去不同宿舍串门,有些同学是工作后考研,遇到实习问题这些我也会向他们请教。生日时邀请玩得好的同学吃香喝辣,谁要告白、谁要组局,我都踊跃参与,充当僚机。
回顾前三十年,读研生活是我这三十年里最幸福快乐的时光,钱财优渥、生活闲适,生活里就是读书学习、吃喝玩乐实在单纯又幸福。我最有安全感的场景,就是清晨在宿舍里自习室看完书后,回到宿舍,听着舍友平稳的呼吸声,看着窗帘被微风吹气,阳光点点洒进,哦对,研究生是二人间,宿舍矛盾也会少之又少。
这里要说下我们家对我的教育方针,虽然经常吵架等等但我父母对我的大方向还是挺好的,从小时候开始,父母就会让我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即使集体活动会占用学习时间也会鼓励我参加。高中我就已是当地的在册志愿者,父母十分支持。
去读研前,我妈特意和我说,班里、同学举办什么活动都去,钱不够就找他们再拿,千万不要因为钱的问题不参与活动,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和发展。插播一条,我们家勉强算我感觉单从这点可以看出我们家和很多家庭的区别,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可以写一篇我们家的故事,也挺能看出时代变迁+学历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2016年找工作校园招聘阶段——3000多份简历里杀出重围
(一)利用母校资源,进入好单位实习
全国新闻传播类每年毕业生千千万,好的媒体却屈指可数。我当时就给自己定下目标,只投记者岗位,不限城市。最好省级媒体以上。
众所周知,想进媒体,首先得有大量实习及实习作品。这时我们学校的资源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蓝台黄台红台实在太多师兄师姐,常常他们一招呼,就可以进他们的节目组,天知道,没有门路的人想进电视台、报社有多难,但在母校,实习实在容易不是个事。只是学校主要是在广电方面发力,我一门心思进纸媒,这时业界导师出现了……母校实行双导师制,学术导师+业界导师,业界导师基本都是大牛,是各地报社电视台的一二把手。
这时,第一个坑出现了,业界导师为图省事想把我插在网站拒绝我去纸媒实习的要求,知道消息后的我在地铁上哭了一路,最后下军令状表示我即使租房、付费,再苦再难我也要去(是的,媒体实习是要给钱给单位的,哈哈哈)。
最后,我如愿去了报社最忙同时也是版面最多的部门,为我后面“屠版”打下基础。这里简单讲下我的实习经历,2016年正是互联网兴盛之年,很多同学把媒体实习当做必须完成的任务,2、3个月草草了事,然后就去互联网大厂实习,我是我们专业里实习时间最久(6各月)最辛苦的(非夸张)。
去过车祸现场,看泥头车把人头分离,血溅几百米;去过医院icu,在亲人最慌乱无助时既安慰对方又完成采访;去过法庭庭审,采访隔壁学校的大学生制作假币锒铛入狱……我还可以早上去法庭,中午去车祸现场,晚上去医院,蹬着我的小高跟鞋穿着粉色吊带连衣裙一天出三条稿。
不仅如此,我喜欢逼自己,实习生的要求是配合带的记者老师完成采访出稿,我以正式记者标准要求自己,独立选题、采访、撰稿,上下班路上看到奇形怪状的建筑、道路漏水等等,我都会走火入魔想着这个能不能成稿。有能力有天分能吃苦,最后上报近百篇报道,头版6篇。实习结束汇报时,班里某男同学和我说,很惊讶我能发这么多新闻,背后一定没少吃苦。
说实话,当你干自己真的有兴趣的事,不会觉得苦,当你干自己天分点所在领域的事时,也不会觉得有多难,一切仿佛水到渠成。
(二)如何从成百上千名应届生中杀出重围进入好单位?
实习完之后,就业压力便来到了每个应届生的肩头,班上的同学一部分留高校、一部分考博深造、一部分互联网、大企业求职、一部分死磕体制内。我这种属于异类少数派——死磕传统媒体,一门心思做记者。
这时我又用上了“结果倒推目标倒推过程”,发现想去的媒体并非如传
城市家庭独生女的职场路应届生笔试考研考试读研高考_手机网易网(独生女家庭绝后了)插图
统企业利用招聘网站等,而是每年会固定在某一时段进行面向全国应届生的“校园招聘”。我学校所在的h省每年校招在应届生毕业前一年的11、12月,当年的h省报取消每年一度的校招,h省台的校招淘汰在初面。纸媒比较发到的d省,校招要在3、4月份。
学校每年11月也会举办专场招聘会,一些地方台会来学校招聘,2月份手上仅有2个地方台offer的我,便综合考虑后去了一个省会城市k地方台,一边度过试用期一边继续投d省纸媒的校招。
在k地方台时,白天采访出片,晚上还要编辑微信公众号,周末小长假也采访不断、工作不断,后面我入职的d省top级纸媒,校园招聘分四个阶段,简历筛选、一轮笔试、二轮笔试、面试。阶段之前隔2-3周不等,时间都选在了周末。常常是考试前一天白天我还在采访工作,前一天晚上飞机飞去d省当晚入住酒店,第二天白天参加考试,晚上飞回k市。
这还仅仅是这一个媒体的校招,那几个月的飞机票攒成了厚厚一沓。在这里要实名感谢我爸妈,他们努力奋斗给到子女优渥的物质条件,让子女追梦路上不因五斗米折腰。如果我父母但凡支付不起那几个月的机票钱,就绝不会有我后面过五关斩六将过了校招进了好单位的后话。
后面进去一段时间后,和负责校招的人力老师混熟聊天,说如何在几千份简历里大浪淘沙,人力老师说主要看在学校时的成绩排名、奖学金获得情况、实习经历以及是否有从事这个职业的热爱(有些应届生随意海投基本都pass掉)。
当时校园招聘是在专门的一个网站里,填写自己成绩排名,我直接填得全专业前2、全专业唯一一个连续两年一等奖学金以及助学金等各种金,以及实习期出得稿件链接等。
说完简历,再说笔试。我一直以来专业方面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所以专业笔试并不害怕,甚至是我的优势。虽然考试的时候完全没有时间复习,前一天还在采访出片,但是媒体的笔试和我考研的专业课笔试试卷真的太像了,有些题型都是一样,比如辨析题、评论题、现场写采访提纲等待,这些接地气的题对于我而言信手拈来,最后是笔试全国第四名进的面试。
出成绩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自己能拿这么高的分,毕竟来参加考试的都是全国知名新闻高等 的尖子生,当时报考时也是想着试一试,并不觉得自己真的能进去,后面hr电话通知时,我直接发朋友圈,祖坟冒青烟,还有高中同学问我是不是靠关系进去的(哈哈哈)。
最后再讲下面试,面试时是不知道自己笔试分数的,3000多份简历进到面试已经只剩几十个人了。
面试分批进,我正好是下午1点多评委昏昏欲睡时,所幸我有之前h省的失败面试经历,1.不紧张,得失心不重,抱着进不去的心情面试;2.工作面试和研究生面试不一样,不会过多问你专业学术性知识(学术上考官可能还没你知道得多),更多会判断你稳定性和了解实习经历。
比如当时我会强调我也是d省人(暗示稳定性),为了参加这次考试坐飞机过来,结束后就飞机回去(暗示认真对待、真的想来)。然而对比其他人十几分钟的面试时间,考官面我只用了8分钟,我滔滔不绝时考官认真看我的实习作品,出门时,我深深叹气,觉得自己又黄了。
而为了来这次面试,我还推掉了另外两个媒体的校招考试(时间正好撞一起)。后面复盘,才知道因自己笔试分十分高,所以面试不差的话,基本都会要。某考官后面还和我说,当时面试时只有我穿着碎花小裙子,长相清秀,给我加分不少。
总结:
1.你自己都不够优秀,怎么能让优秀的企业选你?判断优秀的坐标轴不是和师兄师姐比,而是和同龄人去比。
2.社会就是不公平的,身为女性,只能直视弱势,并且比别人要更优秀,才能获得来之不易的机会。
当时同一批进去的人,一半男生一半女生,有玩得好的男生说,hr给他电话时直接说他的笔试面试并不在前列,但因为他是男生,所以问他来不来。试想如果我不是笔试第4,而是第7、第8,依然很有可能被刷,只因为我是女生。但是不要苛求不存在的公平,我们只有自己做到尽可能优秀,才有可能获得心仪岗位。
洋洋洒洒写了一堆,校招后的历程包括薪资待遇、试用期等待问题就留下一篇再写,谢谢各看官看到这陪到了最后,比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