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即是朝会,同样也是科举殿试的日子。
这又是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正是科举考试的良辰吉日。
五百名考生齐聚一堂,就在长乐宫外的露天广场之上,早已经提前安置好了五百多个位置。
朝会虽然被天子推迟到了今天,但董默似乎并没有给天子这个面子,依旧选择先行主持科举殿试。
天子毕竟是皇宫的主人,同样也是这一次殿试名义上的主考官。
而除了天子之外,三公之中的大汉忠臣司徒王允,几乎从来也不上朝的太傅郑玄,以及科举的发起人董默成为了这一场科考的三位副考官。
接下来将由天子出题,然后由学子们作答,三位副考官进行初审,最终由天子进行评级。
考生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成绩,表面上看是由天子作出决断。
实际上三位副考官在初审之时,都会给出一个自己的评分。
只要天子不是脑子突然犯浑,多多少少还是能够保障这一次科考的公平性的。
无论是郑玄还是王允,或者是如今权倾天下的董默,三个人都是当今刘辩治下的大汉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一个是当世大儒,一个是世家之首,一个是权倾朝野的权臣。
董默没有必要刻意去作弊亦或者是打压谁,而郑玄和王允两个人都是要脸的,根本不可能刻意给谁打个低分,给谁给个高分。
接下来,便该要看一看这位天子会出一个什么样的题目了。
眼看着所有人都将目光聚集在自己的身上,轻声咳嗽清理了一下自己的嗓子,随即缓缓迈步殿门口走到了平台之前。
他刚刚想要开口说话的时候,却是突然间发现,在场五百多名学子的目光都齐聚在自己的身上。
他的身形顿时一震,居高临下的盯着这五百名考生,一种大权在握之感油然而生。
成为天子之初,主持朝政的是他的舅舅何大将军,就算是他的母亲何太后,名义上是垂帘听政,实际上也根本做不得主。
朝中大小事宜,便必须得听从何大将军的安排。
为了能够制衡何大将军,不让他在权倾朝野之后,伸出更大的野心。
于是何太后在明知道十常侍不可相信的情况下,在何大将军的面前力保下了十常侍。
何太后想要借助十常侍的力量钳制大将军,不让他生出篡汉的野心,以此保障自己手中的皇位。
但是十常侍却并不满足于做何太后的走狗,也不满足于被大将军压制的命运,他们总是在暗中扶持刘协,试图通过刘协来取代刘辩的帝位。
宦官的权力来源于皇帝,只要能够扶持对自己更加有利的皇帝上位,那么十常侍手中的权力便会不削反增。
大将军同样不甘心被十常侍钳制,不论是他真的想要更进一步,还是他真的只是想要清君侧,总之何进就是把董卓给请来了长安。
十常侍一看这可不得了,要是大将军与军阀联手,哪里还能有他们这些宦官的活路?
于是十常侍“假借”何太后的名义害死了何大将军。
在经过了多年的思索,刘辩始终认为自己的母亲恐怕早就猜到了十常侍的目的,但是她却并没有拒绝,因为她也知道自己的哥哥已经无法掌控,迟早会成为威胁自己皇位的祸患。
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皇位,母后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