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到了来自卢植的书信之后,公孙瓒并没有暴怒,也没有因此而破口大骂。
他只是面色平静的盯着卢植的回信注视了良久,从头到尾都是一语不发。
他将自己关在房间中独处了一天一夜,而后当他从房间之中走出来之后,随即下令迁大本营到易县,而后临易河修筑十道堑壕,其内修筑许多土丘,高五、六丈,上面建造营垒,最中间的土台高达十丈,谓之易京。
他在台内贮粮谷数百万斛,设置铁门,不许七岁以上的男人入内,只有公孙瓒自己和妻妾侍女住在里面,公事文书都以绳索吊到城上。
他又命令台中妇女练习放大嗓门,使声音能传到数百步,方便向其他城楼传达命令。
将最后的十几万兵马安置于城中,直接放弃了幽州的其他郡县,决心在此地与袁绍顽抗到底。
有臣子向他谏言,上谷,渔阳,右北平三郡尚且有田楷,严纲等人率领三万白马义从精锐,抵御匈奴,乌桓与东部鲜卑联盟之时,这三人又陆陆续续的征召了不少义从,若是能够将他们召集在一起,定然能够凑齐五万骑兵。
凭借着白马义从之精锐,再借助幽州的地理优势,定然可以击败袁绍。
然而不知为何,公孙瓒却是根本不愿意听从臣子的建议,自暴自弃的将自己关在了易京这处牢笼之中。
并且他还向严纲等人下达了自己的严令,不论是谁求援,都不许他们麾下的骑兵离开驻地。
如果有人胆敢违抗他的命令,不论是出兵增援还是进行求援的人,都将被处死。
在得知公孙瓒自暴自弃的举动之后,袁绍实际上还真的是犯了难。
要想啃下一座粮草囤积充足,拥兵十万,高五六丈的堡垒,需要付出十分沉重的代价。
但是如果他放任不管,那么公孙瓒就会如同一颗钉子一般狠狠的钉在他的背后,让他寝食难安。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原本幽州牧刘虞的从事,渔阳人鲜于辅联合骑督尉鲜于银、从事齐周等,集结州中军队,要为刘虞报仇。
广阳人闫柔被推举为了乌桓司马,召集了数万胡人与汉人百姓,共同响应鲜于辅,最终夺下了蓟县,而后东进渔阳之时,被公孙瓒任命的渔阳太守田楷率领麾下的白马义从击败。
然而白马义从虽然击败了闫柔的联军,但是却也被乌桓绡王抓住机会攻破渔阳。
田楷无奈之下只能领兵逃亡到了右北平郡。
而袁绍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当即大喜,他命令自己麾下的大将鞠义北上联合乌桓绡王与鲜于辅等人,表示愿意与他们共同出兵消灭公孙瓒替刘虞报仇。
虽然绡王极力反对,奈何鲜于辅与闫柔才是幽州讨伐公孙瓒的正主。
在他们的鼎力支持之下,袁绍顺利的达成了与复仇联军的盟约。
昭宁八年四月,袁绍起兵二十万与幽州各部合兵一处,共计大军三十万一路势如破竹的杀到了易京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