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董默一而再,再而三的得寸进尺,天子刘辩似乎有些慌了神,竟然在这个时候向何太后做出了询问。
而在面对刘辩的问询之时,何太后第一时间并没有反应过来。
她以为自己的儿子实在是太过于窝囊,在这个紧要关头竟然没了主见。
在她内心生出不满的片刻之后,她却是突然间又想起了什么,然后瞬间反应过来。
自己的这个儿子似乎又并不像是他想象中的那般懦弱与无能。
刚刚的那一问,表面上看是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自己,实际上却是把原本的权势之争化为了忠孝之争。
大汉以孝治天下,董默以“孝”的名义,三次打脸天子刘辩。
之前刘辩已经两次主动退让,早已经让皇权威势沦为笑柄。
而面对董默丝毫也不给颜面的第三个举动,更是将所谓的皇权礼法践踏得体无完肤。
但是在朝堂之上,天子刘辩当着文武百官向自己这位“母亲”一问。
瞬间就改变了整个局势。
董默的每一个借口都涉及孝道,而刘辩一退再退,原本是势不如人的表现。
但是现如今刘辩的一声“母亲”,却可以让何太后大作文章。
此时的她如果站出来,以一个母亲的身份赞扬的孝道,那么,不单单是能够恢复董默之前举动对皇权的影响,还可以给刘辩竖起一个天子纯孝的美名。
故而只在电光火石之间,何太后便直接起身走到了天子刘辩的身边。
“冠军侯纯孝之至,别说是等上三日,就算是再等上三十日,哀家与陛下也能够等得。
诸公,哀家以为丞相事母至孝,其嫡孙孙董沫也孝义无双。
我大汉以孝立天下,董家如此至孝,岂有不嘉奖的道理?
哀家以为,丞相忠君为国,纯孝至极,可为我大汉忠孝公,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在大汉,“孝”字大多数用于谥号,原本是用来给死人用的。
华夏历史之上,从来没有过忠孝公的爵位。
何太后灵机一动,直接给搞出了这么一个新的爵位,看上去是给董家封公,嘉奖董卓的功绩,实际上其中也有含蓄咒骂董卓去死的意思。
这个举动,可以诠释天子两次退让的缘由,那便是因为天子纯孝,所以可以包容纯孝的臣子失礼。
结合之前两次提及孝道埋下的伏笔,再有这最后一次何太后盖棺定论的“封赏”,原本对皇权的一场危机就此消弥于无形。
史书在记载这一次朝会之事,也可以记录为天子纯孝,三顺冠军侯的孝道。
何太后感念天子的孝道,对丞相董卓予以嘉奖。
正所谓人在屋中坐,爵从天上来。
原本就已经做到了人臣极致的董卓,没想到自己莫名其妙的就更进了一步。
在得知自己竟然被封为忠孝公之后,丝毫也没有因为这个“孝”字是谥号而感到不悦,反倒对此十分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