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郑玄提出来的疑问,董默十分好奇的开口问道:“不知先生都准备了哪一些议题啊?”
郑玄闻言之后看了一眼在场的卢植等人,随即开口说道:“古今,礼义还有王霸。”
听到了郑玄的言语之后,董默随即愣了愣神,而后笑着开口说道:“古今之辩恐怕是郑公的提议,礼义嘛,当是蔡博士的提议。”
话音落下之后,随即将目光落到了卢植的身上。
他的脸上浮现出了些许的笑容,随即缓缓开口问道:“但是卢公既然想要借此揣摩默的心思,王霸之辩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随着董默的话音落下,郑玄的脸上露出了错愕的神色,也许只有他所提出的议题只是为了纯粹的学术辩论,故而他根本没有想到其它两个辩论会有所试探。
但是随后他便想明白了其中的蹊跷。
礼义之辩还算是含蓄,顶多是去琢磨董默对于天子的看法。
但是王霸之辩,却是在揣测董默的野心。
长安大学之中的学子精英如云,定然会提出诸多不同的见解。
而董默最终选择了谁来作为这一次长安辩难的十杰之首,便可以借此揣测出董默最真实的想法。
卢植万万没有想到,在看穿了他的试探之后,董默依旧会选择王霸之辩。
而就在董默选择王霸之辩后,实际上他的心底已经生出了答案。
王霸之辩最初是由孟子提出,孟子提倡王道,反对霸道。
随后韩非提倡霸王之道。
秦汉之后,方才出现王霸并用的局面。
东汉当下,王霸之辩,依旧是议论最广的一种辩题。
前世的董默曾经看过一本小说,其中便有提及王霸之辩。
按照小说之中的思路,也是王霸并用。
但是董默总觉得其中欠缺了一些什么,故而也想要通过这一次辩难来寻找灵感。
最为关键的是,也很想要看一看长安的这些年轻人,心底到底主张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在确定了王霸之辩作为辩题之后,董默便直接向着郑玄等人告辞离去。
就在董默离开之后,郑玄随即便与卢植开口问道:“子干,你是最早加入长安大学的教习,不知道你对董默这个人如何看待?”
卢植闻言之后微微一愣,平日里郑玄对他的称呼都是贤弟,还是他第一次称呼自己的表字。
卢植闻言之后,沉默了片刻说道:“董默有海纳百川之志,也有的常人所不及的长远目光,这是卢某最为钦佩的地方。”
郑玄闻言之后点了点头说道:“当初我还在北海的时候,也正是收到了你的书信方才关注长安大学。
董默此人有着常人所未有的志向,但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在为整个大汉重新塑造根基。
长安大学的建立,能够培养出多少人才实际上并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这是大汉第一所完全对流民百姓不设门槛的官学。
这代表着从今往后,整个大汉的黎民百姓都可以获得读书识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