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烽火一听,当即明白李清漪为何会迷茫。
毕竟一个人的见识、阅历、认知极为重要,
如果长期待在一个地方很少外出,那样会形成自我封闭,甚至会害怕与陌生人接触。
他想了想,看着此女开口说道:
“这样吧,清漪道友,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听了之后你或许会有收获。
故事的名字是《人生百年》,发生在凡人世界。
有一个喜欢钻研事务的组织,我们假设它叫‘访问组织’吧;
在他们国家各地找了十个刚满五岁的孩童,准备定期跟进这些孩子从小到老的变化。
这些孩童刚刚启蒙,他们五男五女,来自不同阶层的家庭。
其中有六个孩子来自平民家庭,两个来自富裕家庭,另外两个来自官员家庭。
在五岁这个年纪,这十个孩子的认知都处于萌芽状态,可以说大差不差。
于是‘访问组织’记住了这些孩子的信息,打算过十年再回去回访;
…
转眼十年过去,‘访问组织’再次见到十个孩子之时,他们已经变成了接近大人身高的青年。
于是‘访问组织’分别和这十个孩子进行了谈话,问了他们同样的问题并进行对比。
十年时间,这些孩子之间的境况已经拉开了很大差距。
---
平民家庭的六个孩子虽然都有上学识字,但他们的一个个的思想都很天真,很喜欢幻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他们的愿望不是成为世界的顶尖人物,就是想做很大的官或是变成富翁,其中女孩子都想要嫁给他们国家的皇子。
其实这不能怪这些孩子,他们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的视野,他们没有真切认识到这个世界真实的运行规则。
---
而两个富裕家庭的孩子,他们谈吐和行为都很务实,但也很会算账,
比如嘴里经常会出现‘付出什么成本,就要得到多少倍的回报’之类的话,思想很现实。
因为出身的原因,他们从小就对成本和利益方面的知识掌握的很透彻,心中没有虚浮的幻想。
---
‘访问组织’和两个官员家庭的孩子见面后,两个孩子已经没有幼年之时那么纯真了,
他们说话时有一半都是假话,另一半也是半真半假,让人很难看出他们在想什么…
…
时间又过去十年,十个孩子已经变成二十五岁的青年了。
当‘访问组织’见到六个平民家庭的孩子之时,他们其中两个男孩都有了活计。
其中一个在某家小商行做账房先生;另一个买了一辆马车,在街上给人拉货赚钱。
第三个男孩十七岁就辍学回家帮父母种田,娶了一个隔壁村的姑娘,还生了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很是清苦。
三个平民家庭的女孩都在五年前嫁人了,她们的夫家不是农户就是小商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