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时的舆论对用行政手段管制经济,强制推行币制改革的前景却忧虑重重,并不乐观。《中央日报》在社论中表示:&ldo;我们切盼政府以坚毅的努力,制止少数人以借国库发行,以为囤积来博取暴利的手段,向金圆券头上去打算。要知道改革币制譬如割去发炎的盲肠,割得好则身体从此康强,割得不好则同归于尽。&rdo;
这个割盲肠的任务,实际上落到了蒋经国的身上,俞鸿钧名义上是正职,但只是挂个名而已。蒋经国有蒋介石给他的尚方宝剑,声势煊赫,来头不小,但他深知在当前的情况下推行经济改革困难重重,而此次币制改革的成败又关系着国民党政府的命运和他个人的前途,势成骑虎,只有干到底。他在8月26日的日记中写道:&ldo;……目前工作是相当吃力的。但已经骑在虎背上了,则不可不干到底了。&rdo;蒋经国不是个轻易退让的人,他对自己的那一套颇为自信,相信充分运用所谓的&ldo;革命手段&rdo;,就可以达到目的。他宣称:&ldo;此次经济管制,是一次社会改革运动,具有革命意义,不仅是经济的。&rdo;&ldo;如果用革命手段来贯彻这一政策的话,那么,我相信一定能达到成功。&rdo;
在正式宣布蒋经国出任上海经济管制副督导员的前一天,贾亦斌到南京励志社去找他,请他出席苏州青年军夏令营结业典礼。出乎贾亦斌的意料,蒋经国对贾说:&ldo;我另有重要任务不能出席,你代表我去吧!&rdo;贾亦斌惊奇地反问:&ldo;这不是早就说好了的吗!又有什么更为重要的任务呢?&rdo;他有些激动地说:&ldo;这次领袖委派我去上海负责执行经济管制和推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但我一定要排除任何阻挠,只要是违犯国法者,不论其官职有多高,财力有多厚,我都将坚决依法惩办,不徇私情,相信成功可期……&rdo;贾亦斌未等他把话说完,就急忙问他:&ldo;发行金圆券的基金从何而来?&rdo;他回答说:&ldo;只需四五千万美元就够了,数目不多,好解决。&rdo;贾亦斌见他说得如此自信,还是有点半信半疑,但认为如果能由此使贪官污吏和奸商得到惩处,物价能得到平抑,这对饱受物价暴涨之苦的人民还是有好处的,所以也感到高兴,当即对蒋提出了八个字的希望和祝愿:&ldo;秉公执法,早日成功!&rdo;然后握手告别。
蒋经国的&ldo;铁腕&rdo;使上海的物价在一个时期内保持了稳定,岌岌可危的财政金融危机也似乎有所缓和,一时舆论出现了一片赞扬之声。有的报纸称蒋经国是国民党的救命王牌;有的甚至称颂蒋经国为&ldo;蒋青天&rdo;、&ldo;活包公&rdo;;有的外国记者则称之为&ldo;中国的经济沙皇&rdo;。
蒋经国为暂时的胜利所陶醉,想趁热打铁,借机在上海扎根,因而考虑先取代宣铁吾出任上海警备司令,等条件成熟再取代吴国桢,出任上海市长。这时,蒋经国想到了贾亦斌这个对他反贪官污吏仍存怀疑的人。他几次打电话到南京找贾亦斌,要贾亦斌立即到上海,一方面要贾亦斌看看他的&ldo;打虎&rdo;杰作,体验一下他反对贪官污吏和豪门奸商的决心;同时也想探询一下如他正式任命为上海警备司令时,贾亦斌是否愿意充当他的副手出任副司令之职。还有一件事,就是要贾亦斌为他筹备双十节&ldo;十万青年大检阅&rdo;。
贾亦斌于9月中旬到达上海,先在扬子饭店住下,旋即去外滩附近的中央银行看望他。但在那里,他忙于接待许多客人,无暇与贾亦斌交谈,于是他对贾亦斌说:&ldo;这里不好谈话,还是今天晚上8时到我家(林森中路逸村二号)来谈为好。&rdo;
贾亦斌对蒋经国怒拍桌子(2)
当时,贾亦斌对他在上海大刀阔斧、雷厉风行&ldo;打老虎&rdo;,博得舆论广泛赞扬,也感到高兴,但觉得那只是个开头,困难还在后头,成败尚难定论,特别担心他虎头蛇尾。当晚贾亦斌按时到了逸村,蒋经国显得十分高兴,两人握手就座之后,他得意地问贾亦斌:&ldo;你看怎么样?&rdo;想听听贾亦斌对他在上海政绩的评价,并且满以为贾亦斌也会像别人那样称颂他。而贾亦斌却毫不隐晦地回答:&ldo;开头还不错,但我怕你后劲不足!&rdo;这不啻给他泼了一瓢冷水,他微露不悦之色,但也似乎有所触动。贾亦斌接着问他:&ldo;方面怎么样?&rdo;他的脸色由不悦转为惺怒,骂道:&ldo;他妈的,他们在上海控制着大小15家银行,我要同他们干到底!&rdo;贾亦斌相信他的话,因为蒋经国同派之间早存芥蒂,他们的明争暗斗路人皆知。但贾亦斌最担心的还不是派,而是宋美龄,因此贾亦斌又问:&ldo;夫人(指宋美龄)呢?&rdo;此问一出,他顿时呈现难言之状,站了起来,口含烟斗,紧锁眉头,踱来踱去,近半个小时,一言不发。贾亦斌坐在沙发上,感到局促不安,最后贾亦斌说:&ldo;今天不谈了,以后再说吧。&rdo;他说&ldo;好,我派车送你回旅馆。&rdo;谈话就此不欢而散,贾亦斌感到他一定遇到了棘手的问题,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贾亦斌预感到自己所言蒋经国&ldo;后劲不足&rdo;可能不幸而言中,因而很着急。于是在一次会见时,贾亦斌问他:&ldo;孔令侃案办不办?&rdo;他像没有听见一样,不予置答。此时蒋经国用行政手段勉强维持的上海经济秩序已出现崩溃之兆。物价开始飞涨,物资缺乏,生产停顿,到处出现抢购风,老百姓怨声载道。贾亦斌陪同他到申新九厂了解生产和原料供应情况及工人的情绪,看到沿途市面上出现了一片抢购风潮,贾亦斌与他的心情都很沉重。贾亦斌又追问他:&ldo;孔令侃案你准备办不办?&rdo;他却王顾左右而言他,说:&ldo;塔斯社发表了一篇文章,评论上海&lso;打老虎&39;,说用政治手段去解决经济问题是危险的。&rdo;接下去就不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