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果小说

玫瑰果小说>日落九天什么意思 > 第106章(第1页)

第106章(第1页)

令狐绹暗自庆幸:还好自己对这部书下过功夫。遂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ldo;文皇帝此书,讲的是治国治身的至理。微臣披阅诵讽,不离于口。&rdo;令狐绹话中的&ldo;文皇帝&rdo;就是指太宗,太宗皇帝庙号&ldo;太宗&rdo;,谥曰&ldo;文&rdo;,所以有这样的称呼。

天子十分高兴,&ldo;卿试举其要。&rdo;

令狐绹朗声而读,果真是烂熟于心。当他读到&ldo;乱未尝不任不肖,理未尝不任忠贤。任忠贤,则享天下之福;任不肖,则受天下之祸&rdo;一段时,皇上摆手示意他停住。

&ldo;朕每至此,未尝不三复然后已。《尚书》上也说:&lso;任贤勿贰,去邪勿疑&rso;,欲致升平,当以此言为首!&rdo;

令狐绹当然称颂不已。

最后的辉煌(4)

宣宗的好读书又非是当年的文宗所能比拟的。文宗血气方刚,追求的是一种完美的理念;而宣宗披览史籍,却完全是寻求一种技巧上的借鉴,两者性质不同,效果也就大相径庭。

谁都知道要&ldo;任贤去邪&rdo;,可怎么个&ldo;任&rdo;、怎么个&ldo;去&rdo;?再说,即使有了贤明的辅弼之臣、忠直的清明之士,国家就真能治理?前代的李德裕就是个例子,最后还不是功高盖主,而使天子退居其后!宣宗相信书中所总结的这个原则,但是他却自有他的方法。他对令狐绹说:

&ldo;朕想知道朝中百官所有人的姓名。&rdo;

这就是了,宣宗确实不笨,他在十六宅度过的日子没有白费,他早就深思熟虑过其中的手段和必需的原则了。任何事情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也只有这样,他才是真正的天子。

令狐绹很为难:&ldo;六品以下的官员太多了,皆由吏部造册登记:五品以上,方由中枢制授。这部分倒有一种名册,称作&lso;具员&rso;。&rdo;

皇上心里有数。送走了令狐的第二天,他立即命宰相撰就《具员御览》一册呈上,放在案头,时时翻检。

可见宣宗不是一般的人,他的极高心智已经开始逐渐显露,这件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就是一个信号。

第一步是确立一种原则。宣宗选择的是&ldo;法&rdo;。

自古而来的传统皆反对法治,因为治以法,则必伤乎道德,而帝国的基础正建立在一系列的伦理制度之上,法既不能绝民刁顽,也无助于人君教化。所谓&ldo;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rdo;,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过,宣宗却不以为然,他的想法是,若以铁腕治国,就少不了法。

早在即位不久的大中元年正月,京畿大旱。皇上为此减膳食、出宫女,祷告上天,仍不见好转,于是想到赦免囚犯。便命宰相卢商与御史中丞封敖疏理京城系囚。但其时任大理卿的马植却上疏称:有些重犯,罪有应得,似不可一概宽囿。

天子得奏,也觉得有理,又命两省五品以上官员合议。讨论的结果,赞同马植意见的占了大多数,皇上就采用了这一措施,诏命一切皆按法规办理。这是宣宗倾向于法治的开端。

不能不说马植的话给了皇上重大的影响,他在奏章中所说的&ldo;诛罪戮奸,式合天意;雪冤决滞,方副圣心&rdo;、&ldo;若平日大赦尚且不免之人,今因疏理而原之,使贪吏无所惩畏,死者衔冤无告,恐非所以消旱灾致和气之道&rdo;之类的话,和皇上内心的想法本就有很多的契合之处,而马植的这一理论,更符合他所构建的政治策略,因而立即就予以接受。马植为此在后来也成为宰相,为宣宗所重用。

宣宗当然还有所发展。他自己就公开说过:&ldo;犯朕之法,虽我子弟亦不宥!&rdo;既把&ldo;法&rdo;有所限定,此&ldo;法&rdo;非他&ldo;法&rdo;,而是&ldo;朕之法&rdo;,又着重强调了&ldo;法&rdo;的铁板原则,操作起来,便就得心应手。

有一段时间主掌京兆府的是一位叫崔罕的人,此人治绩不怎么样,但做起事来却很浮躁。一次在路上遇到一位官员没有避让他的马头,崔罕心里大为生气,再一问,此人不过是一位小小的内园巡官,竟马上重责其人五十四杖,至于将人打死。皇上得讯震怒不已,立即宣谕,把崔罕贬去远州。

宰相们倒觉得处罚太过,齐诣皇上援救。宣宗心里有着细细的一本账,他对宰相们道:

&ldo;崔罕为京兆,抑强抚弱,是其职责。道不避马,杖之也不算为过,但问明为内园巡官再下手,就是明显的欺弱怕硬,一过也;人臣之刑,止行二十杖,此乃朕之法,他打到五十四杖,这是谁家之法?真是骇人听闻!&rdo;

宰相们听着这番话,方才晓得皇上执法无幽不察,又如何不心生畏惧!

当然,宣宗选择的原则是为自己服务的,刻于用法是为了政治的需要。皇上聪明就聪明在他从不幻想着以德行使天下治理,那是典型的远水救不了近火。皇上宁愿选择威严之后的宽仁,也不愿去做仁德之后狰狞尽露的蠢事。天下人确实也都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通病:十日被威,一日受德,无不感激流涕;而十日被德,一日受威,却不免交怨沸腾。天子懂得了这个道理,天下事就成功一大半了。

不过这第一步还只是小样。若要就此以为这位新一代天子也不过是如此而已,这种见识那就是比文、武二帝这两位乳臭小儿都不如了。宣宗十六宅中二十年的岁月,又岂是白白虚度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