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两名宫女拆开了&ldo;璐璐&rdo;的发髻,重新给她梳头‐‐这是为了看看她发髻之中有没有藏着什么东西。
赵嬷嬷检查了一下&ldo;璐璐&rdo;原本戴在头上、耳上的一对鎏金簪子、一个鎏金花钿、一朵绢花和一对耳环。没有发现什么古怪。
她拿出一套全新的宫装给&ldo;璐璐&rdo;换,又对&ldo;璐璐&rdo;说:&ldo;姑娘换下来的衣服,我们会在姑娘出宫时还给姑娘。&rdo;
这样折腾了一番之后,&ldo;璐璐&rdo;才跟着赵嬷嬷等人,往坤德宫而去。
坤德宫的东偏殿中,雍若端坐在正位上。凤寥坐在她身后,与她之间隔着一道八扇屏。
苏名剑亲自带了几名得力手下,在殿中护卫。
&ldo;璐璐&rdo;跟着赵嬷嬷走进殿中,恭敬地磕头行了礼。
雍若便笑道:&ldo;起来吧!赐座。&rdo;
&ldo;谢娘娘!&rdo;
&ldo;璐璐&rdo;恭敬地道了谢,却没有起身,而是又磕了个头:&ldo;民女要向娘娘请罪。民女之前为了见到娘娘,向承恩侯太夫人说了谎话。民女并不是璐璐,而是璐璐的师妹李瑶。&rdo;
雍若微微挑眉:她竟然直接承认了自己是冒牌货?这一步倒是走得很聪明。
她笑了笑:&ldo;我就说嘛!漉漉的一双大眼睛,怎么会变成了丹凤眼?&rdo;
冒称&ldo;璐璐&rdo;的李瑶躬身说:&ldo;娘娘英明。这么多年了,难为娘娘还记得漉漉的模样。&rdo;
雍若微微叹息一声:&ldo;其实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那双眼睛,我可忘不了。你起来说话吧!&rdo;
李瑶又道了谢,这才站起身来,在旁边的圈椅上斜签着身子坐下。
雍若便问:&ldo;你既是漉漉的师妹,应当知道漉漉的&lso;&rso;字是哪一个了?&rdo;
李瑶微微一顿,平静地回答:&ldo;是美玉之&lso;璐&rso;。&rdo;
雍若笑道:&ldo;可我记得路郎中跟我说过:因为漉漉有双大眼睛,所以小名叫&lso;漉漉&rso;,是湿漉漉的漉。&rdo;
李瑶想了想,摇了摇头:&ldo;师傅没有跟我说过此事。想来……要么是娘娘记错了,要么是师傅当时随口哄孩子玩儿的。&rdo;
雍若换了一个比较舒服的姿势,继续扮演一个有点戒心的角色:&ldo;这倒有可能。不过,你说自己是路郎中的弟子、漉漉的师姐,你怎么证明?&rdo;
李瑶胸有成竹地说:&ldo;师傅让民女带来了一卷手稿。这是他老人家这些年在医道上的一点心得,一是做个信物,二是贺娘娘母仪天下。不知娘娘是否还认得师傅的笔迹?&rdo;
赵嬷嬷适时地将那卷手稿捧给了雍若。
雍若接过来看了看,字迹不算很端正,却苍劲有力。
她点了点头:&ldo;倒像是路郎中的字迹。只是比当年更苍劲了些……能写出这样的字,他手腕上的旧伤完全好了吗?&rdo;
李瑶轻轻叹息一声,简短地说:&ldo;托娘娘的福,已经完全好了。&rdo;
雍若将书卷搁在案上,十分温和地问李瑶:&ldo;路郎中这些年过得好吗?漉漉怎么样了?她为何不亲自来见我?&rdo;
&ldo;多谢娘娘惦记,师傅几年前伤了腿,有些不良于行,身体倒还好。璐璐师姐如今有孕在身,即将临盆,故而不能亲自来见娘娘,只能由民女来跑这一趟。&rdo;
雍若悠然道:&ldo;子嗣这个问题上,她可是抢在本宫前面了。她可有跟你说过我们小时候的事?&rdo;
李瑶笑道:&ldo;师姐的记性可远远比不上娘娘。她已经不记得娘娘的样子了,只记得娘娘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桂花树,开的花很小,却香极了。娘娘的阿婆做的桂花饼,可好吃了……&rdo;
雍若笑道:&ldo;是啊!我祖母做的桂花饼那是远近闻名的。&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