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唐军倾斜。可李世民依旧没有下达攻击的命令。
为了打薛仁果,李世民等待了两个月,为了打宋金刚需要多久?两个月,或者更久?事实上,李世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这个答案在宋金刚身上。
【决胜之机】
宋金刚觉得自己陷入了巨大的虚空里。他有金刚之力,统帅之才,握有数十万兵马,可他却不知道怎么面对这巨大的虚空。
敌人就在前面,任你挑战叫阵,可就是碰不上。但你要忽视他,那股随时会袭来的气息又紧紧裹住宋金刚,提醒他危险有可能马上降临。
决战像永远不会发生,决战又像明天就会打响。宋金刚明白,他并没有决定权。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宋金刚知道自己没有发动决战的权利,可李世民又认定决战的时间表在宋金刚身上。
宋金刚在等待李世民出击,李世民在等待宋金刚退缩。
这是一场对峙,是一场消耗战,更是一场心理战。输的那位一定是从内心先崩溃的人。
当压力渐渐堆积,再顽强的人也承受不住日积月累的负重。
从武德二年的十一月来到柏壁到武德三年四月,一百八十多天后,宋金刚终于被无形的压力击垮。
刘武周还在拼命攻打浩州,企图打通太原到浍州的粮道,可不幸的是粮车屡屡被劫,据传说,每当粮军要运到终点时,就会有一位大汉舞着宣花大斧杀将出来,夺人口粮,杀人押运。
这位就是程咬金,据说这也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句俗语的来源。
没有了粮草,宋金刚终于无法再支持下去。
吃完最后一粒粮后,宋金刚率军向北逃去,逃亡的路上,他一直很郁闷,他连李世民的面都没见过,连一次像样的交锋都没有,竟然就这样逃跑了。失败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失败让人如何心服?
很快,宋金刚就不会埋怨李世民不给他正面决战的机会了。
在听到宋金刚北走的消息后,沉寂已久的李世民猛然站了起来。
是的,这就是我们一直在等待的出击时机。
坐等寇穷,击之!
数天后,李世民终于追上了宋金刚的断后部队。一阵猛攻之后,李世民攻破对方的防线,乘胜向北进击,在一天一夜之间,连战数十回合,一直追到了高壁岭。当年刘邦在这里收到了吕后的大礼:韩信的首级。李世民的意思是最好在这里拿下宋金刚的首级。
于是,他下达了停止休息,立刻追击的命令。
到了这个时候,就会有忠心耿耿的大将站出来,提醒主帅不要轻敌冒进,这一回站出来的是刘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