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成变革的官员自然不肯想让,两方官员相争,口沫横飞,朝堂上鸡飞狗跳,好不热闹。
开始皇帝还想讲道理的,见说不通,最后怒了,拍着桌子怒骂:“圣贤之道,难道就是让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读书人高居上位,却熟视无睹吗?”
“圣人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难道尔等读上几本念歪了的圣贤书,就比百姓、比社稷、比朕还要尊贵?圣人口中的民为贵,在你们眼里就成了贱民,就成了教化不开。你们就是这样读圣贤书的?”
“都会去面壁思过!”
皇帝这通愤怒的斥责,让一众反对变革的大臣噤若寒蝉,效果那叫一个显着。
可皇帝却感觉好像缺了些什么……是什么呢?
哦,想起来了……
皇帝看向韩延回和刘成之,说道:“这些歪曲圣贤教导的官员,你们回去给朕排一排序,依照他们歪曲圣贤的程度,罚奉吧。罚奉力度……半年到两个月,排序之后交给吏部,抄录一份给朕报上来。”
说完,皇帝拂袖而去。
…………
朝廷接到原州荞麦收成喜报之后不多日,派去原州地区震慑民变的尹啸成回来复命,一同回来的还有派往各地的监察御史。
和旱灾地区的收成喜报不同,御史带回来的消息让皇帝大为惊怒,就是很多朝臣在知道消息之后,也吃惊不小。
第九百七十章原来也有短板
派往各地的御史,原本担的职责是监察镇压民变的官兵。防止兵士和将领有杀良冒功、或者趁乱洗劫大户的恶行。
尹啸成治军有方,律下甚严。各地守军虽时有出动,却都军纪严明,并无违纪违法之事。
御史们在本职工作上没什么展露身手的机会,反倒得知了引发民变的原由——原州等地赋税果然很重,异乎寻常的重。
原州地区商贸发达,耕地也算得上肥沃,是有名的聚财之地,税收颇丰。与之相应的,在原州等地任职的官员,都是比较有油水的。
也就是说,原州等地的赋税本比别的地方重。可是,从前年开始,原州和周边几个州郡的赋税,到达了堪称恐怖的高度。
理由是:朝廷要修建运输轨道。
所以,原州等地导致民变的传言并不是空穴来凤,而是朝廷的确在原州等地实施了重税,很重很重的税。
各地御史收罗的证据和数据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原州连续两年的赋税,大大超出了户部记录在案的数量,甚至不在太子府和户部的私账记录中。
这种不计后果的掠夺,真的能断了一大片地区的生机。其实,在旱灾发生之前,原州地区的商贸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靠天吃饭的农人,也被重税压得仅剩一丝生机,都在勉强维持活着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