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果小说

玫瑰果小说>大官人王贤朱瞻基反目成仇 > 第135页(第1页)

第135页(第1页)

大户们都知道,大灾之年也是暴发之年。在灾年什么都贱如土,只有粮食金贵,只要你有大量的粮食,就能以极小的代价拥有良田万顷、屋舍千梁。那位传奇巨富沈万三,就是这样发家的。富阳大户们虽然嘴上瞧不起沈万三,但心里一直以他为榜样,可浙东十多年风调雨顺,固然是国家之福、百姓之福,却让大户们徒呼奈何……再不遭灾黄花菜都凉了。所以这次浙江大灾,大户们的反应也就可想而知了。别处不知道,反正富阳的大户们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不说,还把家产都变卖了……因为预期灾年各种资产价格要暴跌,所以他们很有魄力地先将家产卖掉,都换成钱去买粮,这样等粮价高企时,可以以白菜价买回原先十倍的产业!一夜暴富!他们还向钱庄告贷,甚至将老婆的嫁妆当掉,最终凑起了二十万两白银,来实现他们瓜分富阳的伟大计划!光有钱不行,还得有粮。这年代不是后世,人们没有互联网,也没有电视报纸,更加上本朝严厉限制百姓流动,所以他们活动范围仅限于本县本府,所了解的世界也就是本省。见识限制了思维,当要买粮食的时候,他们的目光也只局限在本省,最多还有苏松一带。不得不服的是,富阳大户们的能量还是蛮大的,人家确实有傲的本钱。官府已经在省里买不到一粒粮食,他们却能打通重重关系、绕过层层阻拦,买到七万五千石粮食。当然付出的成本也是够高昂的,平均二两六一石!再算上各种损耗,至少要卖三两一石,才能保本。但是官府给出的粮价,竟然是一两一石!不夸张地说,这院子里得有一半人破产,剩下一半也得回到元朝末年水平……大户们痛不欲生,富阳百姓却感到幸福来得太突然。当户房的书吏大声向他们宣读这条告示,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哪怕是平常年份,富阳的粮价也从没掉下一两一石来。如今全省遭灾,又逢春荒,哪怕是省城杭州,粮价也飞涨到三两一石,还必须是钱塘仁和两县居民才能定量购买。户籍不在这两个县的,多少钱你也买不到!杭州之外,各府各县粮价都在两上,富阳这样的缺粮县,粮价更涨到七八两,还根本买不到。现在县里却突然宣布,要一两一石卖粮,而且敞开供应,百姓的 民心所向在王贤等人的陪同下,魏知县来到了衙门口,好家伙,黑压压摩肩接踵全是人。一见到大老爷出来,衙前街上鼎沸的人声又大了十倍。“大老爷,真有大批粮船不日抵达么?”“县里真要卖一两银子一石的稻米?”“真的是敞开出售么?”“我们灾民也可以买么?”上千人同时发问,人声像潮水一样,向魏知县涌来,吵得他啥也听不清,只好抬手示意百姓安静。好一会儿,大街上才不那么嘈杂了。只见魏知县,立在衙门前的台阶上,一手叉腰,一手高举,用最大声道:“诸位父老,本县的告示岂会虚言?上面每一个字都是真的!”喘口气,他接着道:“如果你们没看清告示,本县就在这里,再郑重宣布一次,为了让我富阳百姓顺利度过春荒,本县从湖广购入的三万五千石稻米,后日,最晚大后天,就要运抵本县了。为了让我富阳百姓,再不用遭受高昂米价的盘剥,本县决定将粮价,定为一两一石,敞开供应!”“太好了!哦!哦!哦!”老百姓爆发出响彻云霄的欢呼声,一直传到数条街外的李家别业,骇得那帮大户面无人色。他们都有些明白,富阳百姓的心,已经不属于他们了……魏知县又抬了抬手,效果比之前好十倍,大街上登时鸦雀无声,都等着听青天大老爷说话。“过去,我富阳县‘八山半水分半田’,耕地极少。百姓们不得不吃外县的高价米,最便宜时也要一两一石,春荒时节,甚至到了二两一石。粮价之高,不要说在浙江省,就是在大明朝,也是独一份!”魏知县满含感情道:“我富阳的百姓聪明勤劳,每户收入即使在浙江,也是名列前茅!可为什么大伙儿的生活,却比邻县还要辛苦呢?原因就在这个粮价上!”“因为粮价高昂,不单意味着你要多花别人一倍的钱,来填饱肚子,还会引发百货价格的普涨。所以在咱们富阳,什么都比别处贵,诸位比人家多赚的那点钱,就这样被高昂的物价吞掉了!”听了魏知县的解释,富阳百姓恍然大悟,怪不得怪不得,原因在这里啊!“本县上任以来,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个桎梏民生的大难题。”魏知县接着吹牛道:“后来在户房司吏王贤的协助下,终于摸清了脉象,找到了方子。于是去年与湖广方面尝试联系,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与他们建立了长期合作。双方合同规定,湖广方面每月提供本县稻米最少两万石、上不封顶!”顿一下,他用尽力气,一字一句道:“从此以后,我们也能买到五百文一石的稻米!我们吃高价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