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一件事情想的多了,便会实现。
十八岁那年,师傅以捡到我的日子作为我的生辰,送了一叠银票给我,我感叹师傅的实在。
他说我长大了,需要自己去外面闯一闯。
我带着期待的心情离开前,看着师傅已生出的白发,想要告诉他,等我闯够了,就去寻他,但却听到师傅说自此不见。
师傅的话,只要说出就无反悔的可能,我对着师傅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心中略微酸涩,拿着银票离开了。
自己一个人上路后,心情很快便转好了,刚开始是觉得难得的自由,大把大把的花着银票,弥补从前师傅从不让我贪图享受的日子。
但我没有忘记自己的目的,我想要有自己的故事,想要有亲情、爱情,于是踏上了寻找亲生父母之路。
唯一的线索便是师傅当初捡到我的小村子,可十几年过去了,我站在那空荡荡的地方,曾经的村子早已不复存在。
之后我又多方打听,两年过去了,还是没能得到消息。
也罢,累了,或许我命中与父母无缘。
我来到淮南城,这里人杰地灵,是我想要稳定下来的地方。
两年间我花钱如流水,看着还剩一半的银票,在旁人眼里还很多,但我自己知道,若不节制,怕是再过两年就空空如也了。
既然我这般贪图享受,不如就开个酒楼,最好的房间,最好的酒菜,最好的歌舞,不用出门便可享受到,何乐而不为。
或许是我天生就有做生意的天分,拜访了当地的官员,云兮楼开的极为顺利,加上自己武功高强,也无人敢前来挑事。
眼看着稳定下来了,自己又是双十年华,便想着若能得一如意郎君,便圆满了。
但开业两个月,每日客栈内人来人往,他们或是伴侣,或是家人,他们都有自己个故事,自己的惦记的人,为之努力只为对方活得好的人,却无一人与我有关。
渐渐的我想起了师傅,在这个世界上,也就他还是我惦记的人,可他的那句自此不见,又将我们的距离拉开。
直到那个叫哲华的男子出现,白净的面庞生在我的审美上。
恰巧几个混混以为我不会武功,想要找事,我本想给他们些教训,谁知这个男子竟在我之前出手,我收起了自己的准备出的掌。
所谓的一见钟情便是如此吧。
我知他是来淮南城办事,便以感谢为名,请他住进云兮楼,日日亲自给他送饭,两人相谈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