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乡里有言:难可狭,李鳞甲。李严此人性情孤傲,腹有鳞甲。是其美中不足处。
自从刘备至白帝城以来,仍时常会见文武臣下,亲自过问政事。尚书令李严总揽文书,替皇帝处理政事并且回报。但自从诸葛亮来到,刘备便几乎诸事不问,令李严凡有政事都向丞相回报。陈到赵云等凡有军务也皆请示诸葛亮。
本来,季汉的尚书令,凡有丞相在日,皆为虚衔。只因诸葛亮官职全名实际上是:大汉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即丞相方是真正意义上的尚书令,统领总摄全国内政。并且在必要的紧急时刻,可不经皇帝命令,持节调动全国军队。
有汉以来,丞相极为尊贵,权倾朝野。
刘备见陈震始终默然不答,便笑道:&ldo;好大胆子,竟不答朕所问。&rdo;
陈震原来知晓自家主公性情,笑了起来:&ldo;陛下拿臣玩笑。臣不答陛下所问,有两个原因。&rdo;
刘备缓缓点头:&ldo;卿一不愿以下属议论上司。二自认识人之明,不如朕也,故不敢答。是也不是?&rdo;
陈震笑答:&ldo;知臣者,陛下也。&rdo;
刘备叹了一口气:&ldo;若不知尔等,朕则愧为君王,愧受尔等股肱之力。&rdo;
陈震心下感叹,又道:&ldo;再者,疏不间亲。丞相与令君相友善,是国家之福。陛下何必忧心…&rdo;
刘备摇摇头:&ldo;朕在一日,是国家之福。朕若不在,就未必了。正方虽与孔明相亲,可他太高傲狂妄了。对天地神灵不敬畏之人,怎会真尊敬君长?何况他腹有鳞甲,性情无定。朕恐丞相,一时不察。&rdo;
诸葛亮与李严相友爱,季汉各官员,因为诸葛亮治国有方,为人中正平和,勤俭且许国忘身,执法严峻至公,都对丞相畏而爱之。而刘备却是一眼看出,在这许多仰慕自家丞相的人当中,唯有李严有爱而无畏。
但听刘备叹道:&ldo;朕现在没有理由把他从尚书令的位置撤换下来。就算朕要这么做,孔明也不会同意,益州仕族更不会同意。故朕命他与叔至共守永安,让他离孔明远些。朕会与孔明细说,但恐他不能明白朕的意思,来日固执起来,又把朕的叮嘱忘了…&rdo;
&ldo;孝起性情忠纯,老而益笃。朕知丞相亦深矣。他才德超绝,样样都好。唯有识人之明不如朕。孝起年纪大些,对世事人心,或许看得比他明白一二。你…记得替朕提醒他。&rdo;
陈震心下一凛,即便意会:&ldo;是!陛下勿忧。臣当竭力以助丞相。&rdo;
刘备接着又与他聊起出使东吴之事,也不外乎嘱托他尽力相助诸葛亮,协调汉吴两国关系。二人聊及此事,不免提起之前数次出使东吴的马良。陈震见刘备提起已故的马良,神态淡然,就好像不过只是跟马良分别几日罢了。这使他意识到,刘备的病不可能好起来了…他的主上将要离他而去。想到此,他心下惶恐悲伤,犹不敢在刘备面前哭泣,直到走出宫门外,方忍不住落泪。他边走边擦眼泪,以至于没看见迎面走来的诸葛亮,倒是差点把自家丞相给吓坏。诸葛亮心中惦记着刘备病情,急忙拦住陈震:&ldo;孝起,陛下…&rdo;
陈震这才抬头,忙道:&ldo;陛下无事,正在等候丞相。&rdo;
诸葛亮松了一口气,忙向寝殿走去。陈震怔然看着丞相略显疲惫的背影,心想刘备病重,自己尚且悲伤如此,以陛下丞相感情之深厚,不知诸葛亮内心是何等煎熬。
诸葛亮来到寝宫,刘备便命他先行沐浴盥洗,而后君臣二人同榻共语。
&ldo;哎,丞相…&rdo;刘备望着屋顶,笑问:&ldo;你可知为什么朕喜欢与你躺着说话?&rdo;
&ldo;这是陛下的习惯。&rdo;诸葛亮笑着。刘备自来如此,他焉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