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让朱斌大有同感,他点了点头说道:“别说是你们锦衣卫了,就连我这个堂堂的巡抚又何尝不是如此?浙江这潭水太深了。这事暂时先不说,等平定了海盗冯长兴部,我必定协助于你,把那些拿着朝廷俸禄,却和海盗勾结的蛀虫抓出来。你那有没有冯长兴的情报?”“有。”虽然黄溪永远是一副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不过对于朝廷之事,他倒是非常的认真:“根据我们的情况,冯长兴三辈都是海盗,这人读过书,有些文化,和官兵打起仗来又不要命,因此在郑芝龙兄弟归顺朝廷后,他就成了这里海盗的头目。这是我们从当地百姓的口述中画的画像……”接过黄溪手里的画像,这冯长兴的样子看起来倒是眉清目秀的,可不太像个海盗的样子,朱斌看了一会,问道:“我听说还有个佛郎机人,叫,叫什么来着,又是怎么回事?”统规“那个佛郎机人名叫比摩亚。”黄溪很显然已经把这的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他来大明时日已久,本来说是做生意的,可实际上根本就是个倭寇,后来被击溃后,带着残部投奔了郑芝龙,谁想到郑芝龙归顺了朝廷,他便又投靠到了冯长兴的手下!”说着他挥挥手,很快有手下送来几页纸,黄溪将它交到朱斌手里,又说道:“这是我们收集到的所有情报,冯长兴船上装备的佛郎机,都是由比摩亚提供的。虽然我很不愿意承认,但这佛郎机的威力超过了我们的大将军炮……”朱斌点了点头,这点他比谁都清楚。这个时代西方的火器技术,已经领先于大明。不过他倒并不是怎么太担心,凭着自己的知识,只要给自己时间,一定能使火炮技术有一个大的突破。这个时候朱斌忽然想到了什么,叫道:“帮我找纸笔来,快。”部下不知他要做什么,急忙找来纸笔,只看到这位巡抚大人在纸张上不停的画着什么。只不过巡抚大人看来没念过几年书,拿着毛笔的姿势要多别扭有多别扭。朱斌朱大人也是叫苦不迭,他可从来没用过毛笔这东西,手里不由得哆哆嗦嗦,全然有失巡抚大人风采。直画了小半个时辰,弄到朱斌朱大人满头大汗的时候,这才画好。众人凑上去,也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就听朱斌说道:“这叫统规,恩,瞄准镜,安装在火炮之上,百发百中,最是厉害。黄兄,你锦衣卫行事方便,你秘密找一批工匠,用最快的时间打造出来。记得,做完后这批工匠全部强行充入军队,统规的制作方法一定不能外泄……”朱斌呼出了口气,统规,也就是瞄准镜,现在应该已经被信奉天主教,山东右参议兼宁前兵备道,即将升任登莱巡抚的孙元化发明出来了,这是明军火炮技术上一次突破性的革命。只不过知道的人除了孙元化本人外,实在是少之又少了。而且孙元化将其视若珍宝,根本就不愿意让别人探听。而自己的统规,比之孙元化的又先进了一步,但是这技术绝对保密,鞑子的探子无处不在,万一落到他们手里,就实在有大麻烦了。虽然对制作统规的工匠心狠了点,那也是实在没有办法的事,只等着将来太平了再好好补偿他们吧。朱斌在心里把自己那个时代的度量单位和现在的换算了好半天,总算陈博士给他的资料派上了用场,过了会才说道:“这统规股长一尺,勾长一寸五,宽四分厚一分,勾股件连着弧形规,规分十二度,万万不可错了。而且,黄兄,此时要特快办理,最好在和海盗开战前就能送到军中。”“这点你尽管放心。”黄溪这时颇有些傲慢地说道:“锦衣卫想要办的事情,没有不是特快的。西凤的官员能在暗中阻扰我办案,嘿嘿,难道还能阻止我找工匠吗。真当只有东厂的可怕,我锦衣卫的就是吃素的?开战之前,我保证将海盗“全部给我搬到船上去,一点也不要留下!”在西凤的陈家村里,海盗冯长兴手下头号猛将,孟忠大声叫嚷着,他不时的摸一下自己光秃秃的脑袋,看着一袋袋的粮食,被抓起来的大姑娘小媳妇,开心得哈哈大笑。海盗的生活的确是天底下最惬意的,天不管地不管,每天有酒喝,有肉吃,有女人玩,还有比这更加快活的事情吗?官兵?官兵算老几?去年他还亲手砍下了一个官兵千总的脑袋,为此冯爷还亲自赏赐给了自己一把刀。说起这把刀,也当真奇怪,那次出海,冯爷看到海面上漂浮着一样东西,命人打捞起来,一看,居然是把刀。这刀也不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竟然入水不沉。不过这刀外面看起来好像相当不错,只是不管冯爷用了什么办法,就是拔不出来,当真是邪了门了。越是这样,就越让冯爷觉得这把刀不简单,也许这是把削铁如泥的宝刀。那天听说孟忠杀了个官军的千总,也是冯爷多喝了几口酒,一高兴之下就赏给了孟忠,事后不知道有多后悔……“大爷,大爷,不能抢我们女儿啊……”一对老夫妻哀号着扑了上来,跪在孟忠脚下,大哭道:“我们就这么一个女儿,求求你了,求求你了……”好心情骤然被这对老夫妻破坏,孟忠大怒,一边一脚踹翻了两人,正想开口大骂,忽然一名手下匆匆过来:“孟爷,有官兵正向这进发。”孟忠皱了皱眉头:“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