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城内的建筑错落有致,屋顶多为青瓦覆盖,屋檐翘起,显得古朴而典雅。街道宽阔,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平整而干净。街道两旁,商铺林立,酒旗招展,叫卖声此起彼伏。布庄、粮店、铁器铺、茶肆等应有尽有,显露出一派繁荣景象。
不过陈星宇还是发现丹阳郡在繁荣中透露着一丝衰败,只是丹阳郡的底蕴比较足,也没怎么受黄巾军的波及,所以才显得比较繁荣罢了。
丹阳郡城外的农业进行的井井有条,其实离不开一个人。要说陶谦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比如让陈登担任典农校尉就是一个很英明的决定。
也是由于陈登兢兢业业的忙于农事,这才让丹阳郡显得富足,跟此时中原别的大城那种荒凉感截然不同。也是因为有了粮食富足兜底,丹阳郡城里的商业氛围才能这么活跃,商业气氛才这么好。
任典农校尉的职务等级只是略低于周昕这个太守,只是两人完全是两套班子,不存在谁管理谁,一起效忠于陶谦罢了。
正当陈星宇和太史慈才找了个酒馆点了点肉食和当饮品的酒时,帆船带来了如白雪般极品的细盐,如仙酿般美酒,还有不少新奇食物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丹阳郡。许多富商,豪门的管事开始乘坐轿子,或者骑着马匹就往港口赶。
陈星宇见到此景象,心中一乐,谁要是说古人没商业嗅觉,陈星宇第一个不答应。
太史慈也注意到了这点,笑道:“司马,看来我们此行丹阳郡这一站应该是满载而归了。”
“希望吧,嘿嘿。”陈星宇也笑道:“只要货好,不愁卖不出去,毕竟识货之人还是不少的,哈哈,来,走一个!”
与此同时,丹阳郡的公房内,陈登正坐在案前处理公务。他手中握着一卷竹简,埋首农桑之事,眼下正是秋收时节,事物繁多。
这时几名典农吏员走过,一边搬运着要下发的文书,一边交谈:“我听说,港口传来消息,说是夷洲司马陈星宇率领船队来了,还带来了许多新奇货物!等下我们下值了一起去看看?”
另一吏员:“好啊,正有此意,说不定还能买到好东西带回家,刚好我前阵子纳了个小妾。”
“。。。。。。”
陈登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放下手中的竹简,站起身来询问:“你们可说的是夷洲司马陈星宇?可是那位文采斐然、才华横溢的陈星宇?”
属下连连点头:“正是他!陈校尉,您也要去看看?也要去采买货物吗?”
陈登毫不犹豫地说道:“当然要去!你知道那陈星宇在何处吗?”
属下不确定的回答:“或许应该就在那几艘怪模怪样的船上吧。”
没多久,一个人骑着匹马的陈登,急匆匆地赶往港口。一路上,他的心情既激动又期待。陈登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陈星宇的文采仰慕已久,一直想有机会与他结交。如今陈星宇亲自来到丹阳郡,他怎能错过这个机会?
不得不说,古代的文人是疯狂的,也是执着的,在某方面也是纯粹的,或许跟古代娱乐消遣方式简单,需要精神食粮有关吧。
可惜陈登在码头扑了个空,询问了水手才知道陈星宇进了丹阳郡城,于是又连忙返回城内打听。好在丹阳郡城是陈登治下,找个人真不难。
经过小半时辰的寻找,陈登终于找到了酒馆,见到气质迥然不同的一个青年,陈登快步走上前,拱手说道:“这位可是夷洲陈司马?”
陈星宇转过头,见来人气质儒雅,衣着不凡,心中已猜出几分,便拱手回礼:“正是在下。不知阁下是?”
随即陈星宇视线里出现了一行字:地明星,白面郎陈登:翩翩书生,明明如月。(目前归属势力:陶谦,忠诚度60%)
陈登微微一笑,说道:“在下陈登,现任丹阳郡典农校尉。久闻陈将军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陈星宇见陈登对陶谦的忠诚度才刚刚及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立刻收拾好自己的情绪,亲和的笑了起来:“原来是陈校尉!久仰久仰!传闻陈校尉在丹阳郡的农事管理上成效斐然,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陈登谦虚地摆了摆手:“陈司马过奖了。丹阳郡的繁荣,离不开百姓的努力,我只是尽了些微薄之力。倒是陈司马,文采斐然,才华横溢,今日能得一见,实在是我的荣幸。”
“陈校尉太客气了。你我就不要在互相恭维,陈校尉不知肯不肯赏脸,坐下来喝一杯?你我在慢慢聊天?”陈星宇发出了邀请,主要是才60的忠诚度让陈星宇心里有了歪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