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相孔融此时正焦头烂额。曹操在兖州站稳脚跟,几次大战打出威风后,原本肆虐的黄巾流寇便纷纷流窜到了北海一带。
孔融虽以文才闻名,但手下缺乏能征善战的猛将,面对黄巾军的侵扰,他束手无策。偶然间,他听闻东莱太史慈威名赫赫,武艺超群,心中大喜,便数次派人前往太史慈家中,向其母亲致意,并奉上厚礼,希望能招募太史慈为己所用。
然而,此时的北海正被陈星宇的暗子黄巾军管亥搅得天翻地覆。管亥继续打着黄巾军的旗号,一边收拢黄巾残兵,一边频频袭扰北海,甚至攻下了几座小城。孔融的处境愈发艰难,急需一位猛将来解围。
太史慈在辽东收到母亲来信,得知家中情况后,便匆匆赶回。
一进家门,母亲便拉着他坐下,语重心长地说道:“慈儿,自从你离家后,校尉陈星宇派手下吴班对我照顾有加,几次病症都得其悉心医治,比起故人旧亲,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孔融被贼寇围困,又想招募你。我儿如何决断,全凭你自己做主。”
太史慈听后,眉头微皱,心中对这位素未谋面的陈星宇起了好奇之心。他在家中停留三日,与吴班详谈后,决定先去北海见见孔融,试探一番。
当夜,太史慈披星戴月,一路疾行,终于趁夜色潜入北海城。他径直来到孔融府上,拱手行礼道:“北海相,太史慈前来拜见。”
孔融见太史慈英姿勃发,心中大喜,连忙起身相迎:“子义(太史慈字)远道而来,真是雪中送炭!如今贼寇围城,四处为祸,北海危在旦夕,不知子义有何良策?”
太史慈直截了当地说道:“贼寇虽众,但不过是乌合之众。若能主动出击,必能击溃其锐气,解北海之围。”
孔融却面露难色,摇头叹道:“现今贼寇围城甚密,众人都说难以突围。你虽有壮志,但这终究是太艰难的事罢?”
太史慈闻言,心中大失所望,暗自嗤之以鼻:“孔融毫无雄心斗志,难成大事。”
灭了投靠孔融的心思,太史慈便不再多言,随意敷衍攀谈几句,谢过赠礼后便拱手告辞,趁夜离开了北海城。
返回家中后,太史慈心中已对孔融彻底失望。他携装饱食,待天明之后,带上箭囊,摄弓上马,径直冲出城门。他心中已对吴班口中的陈星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亲自一探究竟。
从吴班口中,太史慈得知北海黄巾首领管亥竟是陈星宇的手下。这让他更加疑惑,决定孤身前往会会管亥,了解真相。
太史慈一路疾驰,策马到野外群山的小道上就遭遇到了一股山匪,各种匪盗流寇在乱成一团的北海已经司空见惯。
对方见太史慈单枪匹马,便大笑着围了上来:“小子,好胆,留下你的战马财货,本大爷留你一条狗命!”
太史慈冷笑一声,也不答话,抬手便是一箭。箭矢包裹着紫色的战气,如流星般飞出,正中为首之人的咽喉。其余山匪见状,顿时大惊失色,纷纷挥舞各种乱七八糟的兵器冲了上来。
太史慈不慌不忙,策马冲入敌阵,手中长枪战气突显,如蛟龙出海,左挑右刺,所向披靡。山匪虽人多势众,也有个别老兵武极不错,可惜太史慈战气之威下,却无人能近他身前三尺。
太史慈一边冲杀,霸气高声喝道:“挡我者死!”
他的箭术更是神乎其技,每每有敌人试图从远处偷袭,便被太史慈抬手一箭射死。山匪见太史慈越战越勇,如同一尊散发着紫色战气的魔神,山匪被震慑破胆失去了战意,纷纷溃散而逃。
冲破几波乱兵土匪后,太史慈终于在东莱郡附近的海边找到了管亥。管亥见太史慈单枪匹马而来,心中惊讶,稍微一打量就知道太史慈是何人了,因为陈星宇在走之前就跟管亥交代过。
管亥面带微笑,上前拱手道:“阁下可是东莱太史慈?”
太史慈点头道:“正是。我此来,是想问问你,为何祸乱北海,却行救济百姓之事?而且你跟那陈星宇又是何关系?”
管亥哈哈大笑,坦然道:“实不相瞒,我原本确实是黄巾军渠帅,幸得主人陈星宇点拨,这才恍然大悟。如今中原大乱,我只是打着黄巾军的名号收拢流民乱兵,并未祸害北海,而且被我收拢的乱兵流民待时机合适便会送往主人那边,让他们开始安定的生活。”
太史慈听后,一开始心中还半信半疑,但眼前的事实让他无从反驳。因为太史慈一环视就能看到管亥的部下正在海边搭建临时住所,分发粮食给灾民,甚至还有医者为老人和孩子治病。这一切,与他印象中烧杀抢掠的黄巾军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