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李维丹在驰援乌土的路上,被张聘伏击,措手不及下,千余骑折损大半,只带着十余骑脱围,逃之夭夭,不知去向。
李维清闻听消息,方寸大乱,又见城中粮草,撑不了几日,与部下商议后,无奈乞降。
自此,应南几座大城,尽被祁六收入囊中。
有心立功的张聘,顺带攻下克锦,收编占据此城的小股流寇,后集结近四千众,差人告诉祁六,准备兵发沿海,收复涴江东南四城。
身在大康的祁六,同意了张聘的主张。
与此同时,伊山、乌土的府衙班底,也在众人商讨中确定下来。
充任伊山令的,是行宫四品都事仲孙景青。
他是仲孙离的堂兄。
仲孙离眼见家中私兵尽无,而祁六日渐做大,聪明的他立即反应过来,私下里表示愿意臣服。
仲孙家的率先表态,算是在士族中,开了个好头。
祁六也乐得如此,索性退让一步,将伊山令的位置,分给了仲孙家,而非如原先计划那样,起用布衣。
乌土令给了名士项飞荣。
这人是祁六从大康牢房中放出来的。
他与应南狂士薛仪是至交好友,当年田狗儿把薛仪烹了后,项飞荣带着棺材来到大康,欲为好友讨个说法。
那时,田狗儿已与方平议和,不好杀人,便将此人关在牢中,然后就把他忘了,若非祁六占据大康,决意大赦,估计他得老死其中。
至于克锦那座小城……
祁六犹豫不决。
无他,皆因姐夫郑奉世,一心求个官来当。
而晓得士族大势已去的曲家、方家,亦一起求上门来,希望祁六给条门路。
一边是为数不多的亲戚。
一边是有意归顺的世家。
他很难办。
后来还是邓夏帮忙分析,觉得郑奉世一个经营皮革的小商贩,无法肩负一城重任,还不如从郡守做起,历练一下。
至于曲家、方家,其实也好选择。
方平已死,最有出息的孙子方少廉,也在军中被砍掉脑袋,可谓大势已去。
曲家则不同,仍有多人可用。
于是祁六任命姐夫为九山郡守,担当起维持大康门户秩序的责任,克锦令则给了曲家家主曲靖。
人选拟定,有人欢喜有人愁。
曲家得以延续,虽显赫不在,至少仍属权贵。
方家可就惨了,最后的希望破灭,一大家人分崩离析,将家产瓜分后,各奔东西,另谋生路。
听到消息的崔弘灏,也不得不厚颜求上门来,希望祁六看在以往交情份上,不要赶尽杀绝,并吐露出花里化是穆挞王奸细的隐秘。
虎塘有信件送至。
栾歇足足给祁六写了九封信,希望他尽快返回,并痛斥申相寺、张厥二人擅权。
阮守林也写了封信,明里暗里的试探,阮家以后当如何。
还有田永亨。
他也终于醒悟,晓得祁六的种种作为,究竟在图谋什么。
不过在信中并未提及,只是将虎塘近月来发生的事儿,娓娓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