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太守府内,灯火通明。
王厚端坐于上首,目光扫过堂下五位谋士:贾诩、马良、蒋琬、刘巴、潘濬。
同江东孙权和江夏刘备相比,王厚已经拥有了不弱与他们的班底。
贾诩之谋,不弱与诸葛亮。
马良、蒋琬、刘巴、潘濬等人,更是精通内政谋略。
“诸位,”王厚沉声道,“江夏刘备,拥兵近五万,盘踞荆州咽喉之地,如鲠在喉。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商议如何攻取江夏,拔除这颗钉子!”
贾诩率先开口道:“主公,诩有一计,可令江夏不战而下。”
王厚精神一振:“文和有何妙计,快快道来!”
贾诩微微一笑:“主公可还记得前几日江东鲁肃前来之事?”
王厚点点头:“自然记得,鲁肃此来,名为吊唁,实则探听虚实。”
贾诩说道:“诩以为,可利用鲁肃此行,大作文章,行离间之计,令刘备与孙权生隙。”
马良皱眉道:“文和此计甚妙,只是该如何操作?”
贾诩解释道:“可暗中散播谣言,称鲁肃此行,实为与我军密谋,共击刘备。再伪造书信,使其落入刘备手中,使其深信不疑。”
蒋琬担忧道:“此计虽妙,但若是被刘备识破,恐适得其反。”
贾诩胸有成竹道:“此事需谨慎行事,诩已有腹稿。主公可派人乔装成江东士兵,潜入江夏散播谣言,再将伪造的书信,‘不经意’地遗落在刘备常去之处。如此一来,刘备即便有所怀疑,也难以查证。”
刘巴点头道:“此计可行,只是江夏城防森严,如何才能将书信送入城中?”
潘濬沉吟片刻,说道:“此事可交由细作去办,我军在江夏城中,也安插了不少眼线。”
王厚思虑片刻,说道:“好,就依文和之计行事。此事就交由文和全权负责,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诺!”贾诩领命。
王厚又转向马良等人,说道:“江夏易守难攻,即便刘备与孙权生隙,我军想要攻克江夏,也并非易事。诸位可还有其他良策?”
马良拱手道:“主公,江夏城池坚固,正面强攻,必然损失惨重。良以为,可先断其粮道,使其内外交困,再行攻城。”
蒋琬补充道:“江夏粮草多来自荆南四郡,可派兵攻取荆南,断其粮道。”
刘巴提醒道:“荆南四郡,易攻难守,易被江东趁虚而入。需分兵把守,以防万一。”
潘濬说道:“我军兵力有限,不宜分兵作战。可派使者前往荆南,劝其归降,若能兵不血刃拿下荆南,则可集中兵力攻打江夏。”
王厚沉思片刻,说道:“好,就依诸位所言。先派使者前往荆南,劝其归降。若其不降,再派兵攻取。同时,文和也要加紧实施离间之计,争取早日瓦解刘备与孙权的联盟。”
“诺!”众人齐声应道。
王厚抚掌大笑:“妙哉!妙哉!此计甚妙!如此一来,我军便可兵不血刃,拿下荆南四郡!”他立刻传令,召老将黄忠前来议事。
黄忠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步履稳健。他进得堂来,躬身行礼:“末将黄忠,参见主公!”
“汉升免礼!”王厚笑容满面,“我欲派你为使,前往荆南四郡,劝其太守归降。不知汉升有何良策?”
黄忠略一沉吟,答道:“主公,荆南四郡太守,皆世代为官,深谙为官之道。依末将之见,主公只需请得一道圣旨,保留其官职,并承诺不加苛责,他们必然欣然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