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盖在上面的麦杆帘子,其他人挥着铲子把坑里面的肥料铲出来,醒一醒,等到地整好了,这些晾干的肥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虽说里面都是畜生的粪便,说不得还有人的粪尿,可是也没有想象中的恐怖。怎么说呢,被丢进去的也大多干燥了,就算没有干,放这么久发酵后,也干了。坑底也没有水泥之类的,都是土坑,有水分也往泥土里渗。加上被绞碎的麦杆、稻杆、糙木灰等。味道虽然很难闻,却也很&ldo;正常&rdo;就是了,没有啥恶心的东西!
再不喜欢的工作,分派了也要做。林帆给自己蒙了鼻子嘴巴。这活林帆能干,就是不想那些灰尘颗粒进入嘴鼻,那可就难受恶心了。
&ldo;这是爱国媳妇吧?哎哟,我是大头媳妇,你叫我嫂子你好!&rdo;
&ldo;大头嫂子好!&rdo;林帆一边拿着分得铲子一边给人问好。
&ldo;都好都好,咱们是分到一样的活,一会跟咱们一起,你刚来可能不熟地方。&rdo;
&ldo;那行,我正愁呢!我家的嫂子是去整地的不在一个地儿,我都怕找不着地方。&rdo;
&ldo;那没事,你是咱们张家的人了,干活找伴还不容易!&rdo;
&ldo;整地虽说干净点吧,可我们这个翻粪也还好,我跟你说,活不多,只要铲坑外晾嗮,在下肥培土前完成就行了!不赶时间的,可以慢慢干。&rdo;自称大头媳妇的妇女,低声跟林帆说话。
林帆点点头表示明白,这个名叫大头的,林帆也知道,她们三家盖厨房的时候,见过他,如名字一样,脑袋是挺大的,估计名字就是这么来的。那会农村很多人取名只图容易记住并好喊,还有人说贱名好养,不知道真假。
这个大头帮干活半天,人很开朗,当然那声音也是洪亮,很有特色给林帆印象挺深。看样子跟他媳妇倒是很合得来,两人都是热心大嗓门的人。
第20章出工去了
有人开始铲着了,林帆除了把用块破布fèng制的口罩戴上外,也再不开口说话。粪坑里没有恶心的虫什么的,但是气味绝对不算好。显然习惯干活的妇人们,有人也是跟林帆一样,给自己嘴巴鼻子戴上一块布,林帆也不显眼。
&ldo;诶,还没有完全解冻呐,挺硬!&rdo;大头媳妇没有任何负担的说话,林帆除了佩服之外,只是对着她的话点点头。
大头嫂子她真是不怕那气味和粉尘进口鼻啊!林帆觉得可能爱说话的人,让她蒙着或者闭嘴一上午,是一件比闻粪臭还难受的事情吧。
大家都热火朝天,根本不在意自己做的是什么的活。有的跟大头他媳妇一样大着嗓门说话,有的虽然也带类似口罩,但一样不影响说话。
看样子,大家都很努力的干活,但是参加劳动好几年的林帆知道,还是那个问题,能少干就少干,手不停,可铲里的粪土也不多。嘴不停说话,就能少铲一铲子。
这些林帆门儿清,当然林帆也没有怎么努力就是了,大众如何做,林帆就如何做。大环境如此,她也没有那么高的觉悟。
这时代出了多少劳模,多少英雄?
不少!
但也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大锅饭的弊端一直存在,所谓磨洋工嘛!就是这么来的。人多力量大,确实能做很多,但人的积极性也没有普遍提高也是事实。看看今天的上工就知道了,总是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姗姗来迟。
林帆觉得差不多了,大家也拄着铲柄站着说话,林帆也停下来休息。虽然过程中,有偷懒的成分,活也依然不轻松,毕竟偷懒也要有限度,不然检查来了,没有成果这不是找骂吗?骂了不会少块肉,但是就怕扣公分,也怕担上社会蛀虫的坏名声。
这个时代生活的人,最是精明,那个度的把握也是能的。毕竟政治融入生活嘛!淳朴又智慧!
&ldo;还是城里好啊!哪像咱们在粪堆打滚,土里刨食。&rdo;一个捶捶腰的妇女说。
&ldo;谁说不是啊!就不是那个命呗!&rdo;
&ldo;啥命?毛主席他老人家说了,劳动光荣知道不。那城里的不也跑到咱们这?&rdo;
&ldo;城里人家那叫跟老农学习,接受再教育啥的。&rdo;
&ldo;我就不明白了,他们喜欢往乡下跑,你看那些知青干活没有?哎哟,啥都不会干,让拔糙吧,连麦苗都给你拔罗。有那女知青,嘿!看到那灶眼说黑,让挑水吧说肩膀痛,哭得哟!&rdo;